饮食在口难下咽,我这是要活活饿死?
作者 Dr.小阳
前段时间接到朋友电话,说有个小姑娘突然得了怪病,三天不能吃东西了,紧急求助要来看诊。我一时之间有点疑惑,怎么会好好的突然不能吃东西?怎么个不能吃法?带着满腹疑问和好奇,我先微信问了这位姑娘。这位姑娘显然非常着急。
咦!?喝茶喝多了就不能吃东西了?什么茶这么彪悍?胃气不降则胃不能受纳,虽然小姑娘平时胃就不大好,吃东西容易胃胀,但也不至于一下子就不能吃东西了吧。这令我越发的好奇了。
第二天,我俩一个病急,一个好奇迫不及待地见面了。原来她说不能吃的意思是,东西一往下吞,就卡在嗓子眼咽不下去,就好像吃的特别撑的时候食物都堆到嗓子眼了不能再往下吞了。小姑娘饿了三天,明明啥都没吃,但就是吞东西非常的堵。
她又仔细回忆了一下,发病前确实没有啥特别的事发生,就是那天朋友聚会喝茶喝high了,不知不觉连喝了好多杯,然后就不能吃东西了。她说,喝了好几种茶,也不知道是哪种有问题。
原来如此,不仔细问差点让茶背锅了。很多时候,病人自己会有一些主观的判断,作为医生,必须要善于排除病人的干扰信息。比如小姑娘一直说茶的问题,但我认为问题并不在“什么茶”,而在于“喝了好多杯”!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茶太杂,而在于水太多!
脾胃不好的人,运化能力弱,大量饮水,最容易造成水饮留滞,从而产生各种疾病。去年,我就治了一位奉行喝水多就好的观念,强行让自己喝很多水,结果越喝反而越渴,喝出咳嗽的病人。
为了验证我的判断,我向她发出了判病连环问:
头晕目眩有吗?有。
心悸心慌有吗?有。
胸闷气短有吗?有。
再加上饮食不下,好了,水饮的常见症状齐了。再看舌头,舌体胖大,苔白厚,腹诊心下部位触之冰凉,都很符合水饮的判断。心下痰饮胃气不降,当用小半夏汤。但脉细弱无力,又饿了3天,正气太虚,于是给她用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第二天赶紧追问效果,回复知道饿了,不过不能喝粥,吃点面包饼干之类干粮好一些。
这傻姑娘,喝水喝出来的毛病,当然应该吃干的食物了。所以说,粥也不是什么时候都好的,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小半夏合苓桂术甘汤几天喝完,这姑娘吃饭就逐渐恢复正常了。
这个案例虽小,给我们的启示却不小,让我想起《伤寒论》里的两段话:
1、凡得时气病,至五六日,而渴欲饮水,饮不能多,不当与也,何者?以腹中热尚少,不能消之,便更与人作病也。至七八日,大渴欲饮水者,犹当依证而与之。与之时常令不足,勿极意也。言能饮一斗,与五升。若饮而腹满,小便不利,若喘若哕。不可与之也。
这段是说,有些时气病,口渴想喝水,但这个时候“不当与也”,因为这个时候肚子里阳气不够热量还很少,运化不了,这时候给他喝就容易生病。等到病人大渴很想喝水的时候,还要看情况给水喝。原则是“常令不足,勿极意也”,不能由着他喝。能喝一斗,也只给五升。如果喝了水肚子胀,小便不利,或者喘啊吐啊,就是喝出问题了,不能再让他喝了。
我们中医就是这么“小气”,吃饭只让人吃七八分饱就算了,连可怜兮兮的病人想喝水,也只给一半。为了大家的健康,我们甘当恶人。
2、凡得病反能饮水,此为欲愈之病。其不晓病者,但闻病饮水者自愈,小渴者乃强与饮之,因成其祸,不可复数也。
这段是说,生病的人本来正气虚,对水的运化能力比平时弱,应该不大想喝水。“反”能饮水,说明正气恢复了,所以可以判断病快好了。但不懂这个原理的人,只听说病人想喝水了就会自愈,有一点点渴就强行给病人灌水,于是灌出毛病来,这种事数都数不清。
所以因果关系千万不能弄反了。是病快好了才想喝水,而不是喝了水就能让病好。那些动不动就让病人多喝水的,可能一不小心就害人了哦。生病了就只会让你多喝水的男人不能要,不仅是因为态度敷衍不够体贴,更重要的是,一味地多喝水本来就是错的!
现在正是炎炎夏日,人体阳气浮越在外,内部的脾胃更加虚寒,所以我们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反而更应该喝温水。我亲妈以前对这些都毫不在意,直到有一次夏天很热回家急饮了一大壶冷水,胃像炸裂的玻璃杯一样剧烈地疼了一下,自此吓的再也不敢灌冷水。这个形容极有画面感,当你想大口喝冰水爽一下的时候,想一下像玻璃杯一样破碎的胃,还有什么忍不住的呢?
附:
《金匮要略》小半夏汤
处方:半夏一升,生姜半斤
功能主治:和胄降逆,消痰蠲饮。治痰饮内停,心下痞闷,呕吐不渴,及胃寒呕吐,痰饮咳嗽。
用法用量:以水7升,煮取1升半,分温再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之小半夏汤
处方:半夏1升,生姜1斤,橘皮4两(一方用人参2两)
上三味,哎咀。
功能主治:治胸中有寒,痰饮内停,胸胁痞满,呕逆,食物不下。
用法用量:以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