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实务篇》序2:管理的实务

管理的实务
《管理:实务篇》这本书是“管理圣经”三部曲的最后一篇,分三大部分来读较为有效。第一部分从第二十九章到三十五章;第二部分从第三十六章到四十章;第三部分则从第四十章到四十八章。
在第一部分,德鲁克以冷静旁观的务实性性指出,由于新中阶人员是知识专业人员,他们的行动与决策对企业的绩效能力与企业的方向,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力。为此,他们的定位及承担的重责大任,便是我们关心的课题。德鲁克除了认为经理人要拥有“诚实正直”的品格外,还有五项重要的工作务必达成:设定目标、组织安排、激励与沟通、绩效评量以及发展人才。
被誉为“目标管理之父”的德鲁克在第三十四章指出:“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使得每位经理人以公益为目标,它将外部控制,取代为更严格、更精确、更有效的内在控制。它激励经理人采取行动,不是因为某人要求他做什么、或是劝他做什么,而是因为任务目标所需要。他采取行动不是因为某人希望他如此,而是因为他自己决定必须如此。换句话说,他以一个‘自由人’行动,藉由将目标需求转为个人目的,以确保绩效。这是真正的自由,亦即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可称为一种‘管理的哲学’。”这种“自由的原则”则是德鲁克管理哲学思想中的特色之二。
德鲁克的会客厅,其很多采访视频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第二部分德鲁克诉求:组织乃是结合一群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为此,组织的焦点必须着重在人的长处——着重在他能做什么,而非他不能做什么。而绩效的精神则是,让每个人都有充分的范围(或舞台)以追求卓越。
“半片面包比没有面包好”,这是对的妥协;“半个孩子比没有孩子更糟”则是错的妥协。谈到有效的决策时,过去引以为傲的日本决策模式,如今在巨变时代的管理下,成了日本企业的致命伤。其中最大的原因,莫过于他们决策过程过于冗长,以致贻误时机,丧失商机。
管理上的沟通,其成本至为惊人,但其成效始终不尽人意。德鲁克十分精辟地提出了沟通的四大原则,若能持续有恒地落实,效果自然可观,也就能体会德鲁克为什么说:“向下沟通行不通,唯有向上沟通才是正途。”极度不喜欢“控制”字眼的德鲁克指出,有效的控制需要满足七个规范,才能无疑于“自由的法则”。最后德鲁克强调:“管理科学家验证假设、辨认出要问的‘正确问题’,形成替代方案而非解答,着重在了解,而非提出公式。”
结构追随策略
第三部分则指出,要使知识工作与知识工作者生产力与创新力提升,唯一的策略即是结构变革。德鲁克不愧是组织的权威,他提出“结构追随策略”,亦即策略变了,结构也须转换或调整。至于如何找出新需求与新方法?德鲁克直接问题的核心,以“贡献、决策及关系”三种分析的方法理清组织的积木(即结构)需求,以符合组织建造的五项原则:功能式、联邦分权化、工作小组、虚拟分权以及系统结构。不论是透过逻辑、规格、工作、任务、成果或关系设计的组织,均有其个别的优点、限制,以及适合的设计规格。

德鲁克进一步阐述,在联邦分权化中,企业是由许多自主的事业群所组成,每个单位对于自己的绩效、成果,以及对整个企业的贡献负责,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管理。也就是说,事实上是在经营自己的“自主”事业(颇符合目标管理与自我控制的精神)。

“虚拟分权化”形成的结构单位不是事业,但仍将它们设立得如同事业一般,有最大可能的自主、有自己的管理,以及至少有一个虚拟的盈亏责任,看看今天青岛海尔的创客实验,其结构可见一般。

以“关系”设计的“系统结构”,则是工作小组设计原则的一种延伸。但它并非个人形成的团队。系统组织是由各式各样不同的组织所建立的团队,就像美国太空总署(NASA)一样。

德鲁克在组织结论里做总结:理想的组织或实用主义,藉由理想的组织结构,例如经由观念模型而达成的组织设计方法,并不是“理论”。它显然是“实务”的,但是藉由明确的假设定义以及在组织实际上的测试,而达成“实用主义”。

“理论”或“实务”究竟哪个重要?争议长达数百年之久。这个毫无意义的争论,带来的启示是:“理论”告诉我们需要做什么,才能获得实质的成果;“实务”则是指引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获致成效。

那么,我们就一起来阅读“管理圣经”的最后一部《管理:实务篇》吧

本书浓缩了德鲁克几十年的知识经验与管理思考,以其简洁的书名道出了管理学的真谛:使命、责任和实务,被誉为“管理的圣经”。最后一部《实务篇》持续更新中
德鲁克印象 故居图片展
主讲:彭信之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