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组长闫寒冰:从培训到赋能,重塑教培新生态
疫情之下,我国教育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考验,各学段老师有些措手不及。为了确保疫情期间教学有序进行,各地学校纷纷投入在线教学行列。一时间,教师培训变得急迫和紧要,培训需求急剧增加。也正是这次突发事件,让我们重新思考我国教师培训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专家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开放教育学院(上海教师发展学院)院长闫寒冰认为,疫情期间的教师培训提供的重要启示就是,重新回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心——赋能老师。
新媒体撰稿人 盛雪云 北京
回归教培初心,为教师赋能
在线学习:疫情期间,我国进行了一场全球最大规模的在线教育大演练。在这场演练中,教师表现如何?暴露了哪些问题?
闫寒冰:从工作职责来说,老师们很努力,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了在线教学能力,迎接住了这次挑战和考验,但也能从中看出教师在在线教学的设计实施、居家学习的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不足。
这次暴露出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部分老师的教学方式还是把线下教学移到线上,线下是以讲授为主,线上如果仍然采取这种方式,学生会非常疲劳,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根据我们的调研,疫情期间老师以讲为主的课占70%甚至80%以上,这不仅会降低在线教学的成效,也反映出老师们在线下教学时的常态,与我国课改的方向也不相符。
我们也看到在线教学还存在着居家学习管理的问题,这虽然涉及到家庭、社会层面的保障问题,但也在考验着老师的管理智慧。
在线学习:疫情期间教师培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下一步工作开展提供了哪些借鉴?
闫寒冰:疫情期的在线教学,是一次全线、全员、居家的在线教学,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教育实践。在这样一种极端特别的教学场景下,绝大部分教师的能力储备都是不够的,因而相应的培训必须要跟上。然而,与常态培训不同的是,此次教师所面临的任务紧急而明确,教师培训也因而呈现诸多不同以往的特征:
第一,疫情期间教师培训的评价标准不是教师是否满意、教师的能力是否得到切实提升,而是学生是否满意、家长是否满意、学业质量是否得到根本保障。第二,培训内容讲求简练、实用与可迁移。疫情的到来迫使教师将培训习得的知识马上迁移应用到在线教学之中,因而所有的培训都更强调“轻量级”,要用最简捷、实用的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学以致用。第三,教师自主学习的动机被极大激发,自主选择云端资源进行学习的情况非常普遍。第四,教师更多是在“做中学”。教师不断被在线教学的任务所驱动,更多是在实践中学习与反思,在团队中请教与研讨,共同破解疫情期间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五,基于证据的评估在学时认可中已现端倪。疫情期间,陆续有省份出台相关规定,明确了实践学时的认可办法——虽然是应急之举,但也开启了普通教师通过实践证据来证明能力,从而认可培训学时的先例。
疫情期间的教师在线教学能力提升行动,与其说是“培训”,不如说是“赋能”:教师们立身教学一线的“战场”,需要最切合的装备、最实用的指导、最明确的安排,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问题,由上级部门推送或自己寻找优质资源,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提升。在紧急之下,教师专业发展最根本的立场与追求显现无疑,它不再是教师应该完成多少学时的培训任务,而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支持教师、赋能教师,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更多地培养人才。
疫情期间的培训给我们提供的重要启示就是,重新回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初心——赋能老师。
后疫情时期的教师专业发展,应该在“培训专业化”的追求与实现过程中,更多地以教师为中心、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坚持个性化、伴随性和应用性。个性化,即每位老师的培训需求不同,要提供差异化培训;伴随性,即好的培训要伴随教师的教学实践,因此要有更多真实场景的培训与支持;目前对老师的培训多是“拼盘”式的,以理论的讲授和启发为主。疫情期间教师的专业发展恰恰证明,只有在做中学,才能极大提高老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专家工作组副组长、全国中小学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专家组组长、华
“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
在线学习:您如何评价现阶段我国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水平?
闫寒冰:不是很乐观。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早有说法:“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基本具备但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尚显不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不够”。
从地区上看,目前,我国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素养,还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水平高一些,欠发达地区明显偏低。从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数据也会发现,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还是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关联。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与教师利用技术支持“自己教”相比,教师利用技术支持“学生学”的能力普遍较低。
在线学习:前段时间,由您带队编制的《在线教学攻略集》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能否给我们分享下编制过程。
闫寒冰:疫情刚暴发时,我们都在想怎么作贡献,在没有号召的情况下,很多同事都已经在自发捐款。2月5日,我接到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的电话,希望我们用一种务实的方式“教”老师开展在线教学。当时虽然没有规定时间节点,但是我们非常清楚,老师们的需求是急迫的,任务是急迫的。于是,我们在半小时内就组建了30人团队,分成6个小组,确定了开发《在线教学攻略集》的目标,并明确2月9日要推出第一个板块。时间急、任务重,我们采用了敏捷迭代的方法,快速形成5×5的课程板块结构,4天时间、近百小时、30人,夜以继日、全力以赴,无一人喊累,无一人畏难。在大家心中,此次疫情防控,每个人站立的地方就是战场,医生治病,教师治学,不同的角度,相同的初心,集“小我”之力,便可汇成强大的中国力量。
为确保《在线教学攻略集》的专业性和实用性,我们同时聘请了20多位教育技术专家、一线教研员、校长、教师参与修订评审。专家们也是全身心地投入,都是熬夜给我们审稿,回稿也特别及时。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什么是“众志成城”。
我们特别选定2月9日16:16推送第一板块,当时的想法就是抗疫“要顺要顺”,为国家祈福,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自2月9日推出后,连推5天,完成了所有板块的推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到来自一线老师的热烈反馈,大家说不但推得快、推得及时,而且很实用,很成体系。
后来,上海市教委看到我们做的《在线教学攻略集》,希望组织全上海市的教师进行培训,我们就做了视频版的在线教学攻略,面向全上海市教师开展为期5天、每天30分钟的培训。
我们是做远程教育和教师培训研究的,这次能有机会把自己的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用专业能力为疫情防控作出贡献,既是职责所在,更是无限荣光。
从培训到赋能,让教培走得更实更远
在线学习:回顾我国教师培训这些年的发展,呈现出哪些特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闫寒冰:放眼国际,我国教师培训是非常独特的,是自上而下开展的。这些年,我国教师培训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是标准体系的建立。过去的教师培训是各个机构自己确定培训内容,但现在各个学科都有自己的课程培训标准。二是差异化培训。“国培计划”是我国教师培训的风向标,不仅有学分上的要求,对各类培训标准的制定、最佳实践的引导、培训规范的指导等,都做得很到位。三是示范性。示范性项目无论是在内容、模式和理念上都起到了引领作用,而且做得很成熟很稳定。四是评估方法上有很大创新。过去的培训评估可能就是做问卷,现在已经有一些项目可以实现大规模个性化的能力评估。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全世界都具有示范意义。五是理念上越来越强调“做中学”,体现的是从培训到赋能的变化。
在线学习:今年是“国培计划”实施十周年,对于教师培训的效果,您怎么看?未来有哪些方面需要提升和完善?
闫寒冰:“国培计划”有两大目标——引领示范和“雪中送炭”,对中西部地区比较倾斜。可以说,“国培计划”极大促进了我国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建设,对提升老师的能力和促进教育公平,都是功不可没的。
一是极大促进了教育公平。“国培计划”让我国很多过去没有培训机会的偏远地区教师得到了培训机会;二是培养了一支教师培训者队伍,以常态化的任务、评估与经费支持,推动了教师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四是培养了大量好的教师。
当然,“国培计划”还是会不断发展并提升的。未来,应该有三个提升方向。第一,要完善培训体系,发展创新应用文化。培训学分一定要与应用成效挂钩,避免只学不用的现象。第二,要推广创新的培训模式。“国培计划”的示范项目和示范基地都有很成功的做法,要把这些成功做法进行复制和推广。第三,加强教师培训者自身的专业化能力建设。我国各个地区教师培训者能力参差不齐,极大地制约培训事业的发展。此外,课程、资源、平台等方面的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要用组合拳,让从培训到赋能走得更实、更远。
抓难点痛点,走好融合创新之路
在线学习: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发展常态化后,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难点和痛点有哪些?如何破?
闫寒冰:第一,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没有被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优势是时空不限,但目前老师往往只是发挥了地点不限的优势。线下教学的优势是现场感、社交性、互动性,但目前线下教学更多是讲解讲授,所以线上线下两方面的优势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这种情况下,要有效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比较难。
第二,面向信息社会学生能力培养问题。《世界是平的》一书作者弗里德曼认为,“未来我们将面临一个更为巨大的‘动机鸿沟’,只有那些有自我激励的决心,能够持续利用一切数字化工具去创造、合作和学习的人,才会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能力方面,老师们还缺乏切实的做法。
第三,学校层面要有清晰的思路。要做线上线下教学融合创新,对学校各方面的管理、排课、评估等都有新的要求。如果学校层面没有清晰的想法,只靠老师去做,效果有限。
从破解的角度看,线上线下的教学融合要从校长破,从学校的管理破。对于如何开展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学校要有清晰的、富有创新性的发展路线图。
在线学习: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对教培机构与管理机构,您有怎样的建议?
闫寒冰:防疫常态化后,在线培训会被充分重视,但是如何保证学习真正发生?这既涉及到培训机构的能力建设管理,也涉及到管理机构的机制建设问题。
对于培训机构而言,首先在认知储备上,要重视在线培训和面对面培训的整合,充分了解它们各自的优势;二是在信息化环境建设上,要通过合作、外包、资源整合、协同合作等各种方式把支持在线培训与管理的信息化环境建设好;三是在了解自身上,要对机构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自查,一定要找到自己做教师培训的价值和优势所在,扬长补短,才能持续发展下去;四是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保障体系,对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梳理。
对于管理机构而言,我们还必须看到:疫情期间的教师专业培训效果很好,很大原因是因为教师有强烈的、急迫的学习动机。但在后疫情时期,教师的学习动机会退归常态,什么样的措施会督促教师走出传统教学的“舒适区”,积极开展创新教学实践呢?利用能力本位的评估与应用驱动,有望根本性地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