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给IVD企业的九问九答
昨天业内知名自媒体医业观察写了一篇文章《疫情防控一战,体外诊断企业九问》,文章角度还是非常全面深入的,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我决定给写一个九答补充一点我的看法。
一把尺子没法量尽锅碗瓢盆,不同企业在不同时期所处的阶段是不一样的,很多传染病企业是逐渐的走向临床市场的,这个市场的重心在于已知病原体的检测。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次疫情反应最快的检测企业是一些中小型的传染病企业,然后是大中型的传染病企业,再然后是传染病相关企业,现在已经蔓延到了整个体外诊断行业。
我们发现战略高度重视的企业,大多以公卫事件为主营,这批企业的嗅觉都不差,再然后的企业比的就是组织调动能力了,也就更贴合星哥讲的是否在战略层面引起重视。
这个谁快谁慢,大家多刷刷朋友圈就知道了,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只是因为疫情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
但以公卫突发事件、传染病检测为主营的公司反映慢了,确实应该思考下,哪个环节有问题。
很奇怪的是,平时各个部门之间可能会存在扯皮推诿的现象,但是在这种疫情突发情况,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一盘散沙,另一种是瞬间拧成一股绳,尤其是在知道同行已经研发出来的时候。可能是来自生物医学人员心中的倔强。
所以去引导这种力量,就是一种管理的哲学了,如果大敌当前,还是一盘散沙就比较考验企业掌权者的管理能力了。
大家都想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这个时候部门间的配合初期可能会出现摩擦,但是最后结果往往还是好的。
有时候,突发的疫情会像一个磨合剂,提高部门间的交流互信,这正是老板们钟爱团建的价值。
疫情是面照妖镜,能看到企业发展留下的很多弊病,当然也是检验企业能力的一个机会,关于这个我觉得星哥说的很全面了。
公司在不增加产线的情况下,产能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有一些企业同时有很多产品,并且销量都还不错,此时如何协调生产往往才是比较考验生产部能力的。
突发疫情之下,大家的原材料都是不够的,人手也紧缺,关键在于如何去筹措原材料和召回生产人员,就比较能体现企业对渠道的掌控力和员工对企业价值观的认可度了。
这次IVD行业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很多企业开始重视新媒体了,因为IVD行业毕竟还是比较严谨和传统的行业,很多的市场部经理来自研发岗位,做事比较谨慎保守,往往做的要比说的多。
但这次大家都在家里带着,有更多的时间刷手机,大家突然意识到这些自媒体的力量不容小觑,纷纷开始重视引导。至于研发出试剂盒抢先公布这种事,还是只会存在少数市场敏锐的市场部里。
但是很多市场部的思维也可以换换,除了展会、科室会和宣传册,新媒体应该如何运用,毕竟做市场,看的是一个时机。
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研发是一个考验,优化也是一个考验,这次产品研发过程还是比较特殊的,所以产品应用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何及时解决是很考验公司能力的。
这个主要体现在我最先整理过得一个相关企业的联系方式的文章上,因为当时有其他的一些担忧,便整理了各个企业的座机电话,有400的就放上了客服电话。但是我们这个行业,大量通过打客服电话订货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
况且又在春节假期,就会出现电话打不通的情况,但我看后来,很多销售主动都把电话留言在相关文章下面了,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了。
迅速响应机制应该每个企业都会有,但是可能没有梳理明确,这次倒是个好的机会。
转型应该是很多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这次疫情有一个细分,叫分子POCT,的基层防疫的应用场景火了,这个方向我知道很多企业都在做相关的探索,但是有些确实不太POCT,还得要多从应用场景下手做产品。
这90多家企业,在传染病领域超过一半都不具备竞争力,倒也不用完全担心你要面对90多个对手,星哥这里的点写的比较好,是铺垫了企业未来的发展之路,我有个想法给大家参考,企业转型升级是必须的,哪怕是在同一个行业,不断的打磨竞争力,优化体系,升级产品是主旋律,但在公司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如何保持高效的应急输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有的企业就做的不好,算了,不点名了。
复盘还是要做的,成长嘛!总有痛苦!
文中星哥指医业观察创始人 星哥。
希望本文对你有用。
本文系原创,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锁炎的观点,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本平台予以解答,转载需注明出处及作者。
离IVD行业更近一点
资讯平台丨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