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州区

潞州区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地处太行之巅、漳河之滨的“上党盆地”东部边缘,从北部顺时针方向依次与襄垣县、潞城区、平顺县、壶关县、上党区、长子县、屯留区接壤,总面积380.6平方公里,人口86万,是长治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信息、金融、交通中心。[1]

2019年3月,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殷商时属商王朝分封的黎侯地,古称黎国。西周时,《尚书》载:“西伯既勘黎”,黎归周所有。春秋,赤狄人夺黎候地,立潞子婴儿国。长治潞州区周定王五十三年(前594年)晋入潞子国,其地归晋。

战国,周安王二十六年(前375年),韩、魏、赵三分晋,为韩所辖。

秦王政十一年(前236年),秦将王翦攻上党。其地属秦,置上党郡。

汉承秦制,属上党郡。隶属并州。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灭袁绍后出邺城,登太行山,夺壶关城(今长治市附近),其地归魏。

晋为上党郡辖,隶并州。

南北朝时,先为刘渊所有,史称前赵;后为石勒占领,史称后赵。均为上党郡。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分上党郡置潞州,潞州之名由此始。其地属潞州。

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改郡为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复改州为郡,郡治移至今长治市内。

唐为潞州,隶河东道。

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潞州为隆德,不久即改为隆德府。

元为潞州,隶晋宁路、河东山西道政廉访司,属“中书省”。

明为潞州,直隶山西布政司。

明嘉靖八年二月(1529年)升潞州为潞安府,附郭置长治县,其地属长治县。长治名自此始。

清为潞安府长治县,属山西省。

中华民国为长治县,属冀宁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为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

1945年长治解放,1946年1月正式建市,地属长治市。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地属长治专区。

1950年3月1日改长治为工矿区,地属工矿区。

1952年,复改为长治市,隶属长治专署。同年9月成立城郊区公所。

1954年7月,长治市将城郊区划为城郊与市内两个区。

1956年,城郊区和市内区合并为市郊区。

1957年,长治市撤销两区建制。

1958年,长治县与潞城县合并为潞安县,后来分开,并入长治市。

1959年,改长治专区为晋东南专区,城区仍属长治市。

1960年,长治县政府迁至下南街路西大院,当时叫长治县革命委员会。

1971年11月15日,长治县政府从下南街搬迁到今韩店镇驻地办公,今已成为上党区。

1975年,长治市复为省辖市,同时成立城、郊两区。

1976年2月1日,城区正式建为县级区。

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西省调整长治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18〕87号),撤销城区、郊区,合并设立长治市潞州区,以原城区和原郊区的行政区域为潞州区的行政区域,潞州区人民政府驻太行东街街道太行东街66号。[6]

2018年9月30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山西省长治市城区和郊区,合并设立长治市潞州区,以原城区和郊区的行政区域为新设潞州区的行政区域。[7]同年11月23日,长治市潞州区正式挂牌成立。

位置境域

绿水河热带雨林度假区地处云南省红河州的南部,辖于个旧市蔓耗镇,南与国家一类口岸-河口相连,北部距个旧90公里,东北面连接蒙自县,东南毗邻屏边县,西边与金平县隔红河相望,距县城70公里,具有连接“四县一市”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天津西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及陕西北部等地出现中到大雨,河北中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等局地暴雨(50~91毫米)。其中,16日08时至17日08时,北京南部、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大部、山西南部、陕西关中、安徽北部、江苏南部等地有中度霾,其中,北京南部、河北西部沿山、山西南部、河南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重度霾,最低能见度为1~2公里。

地形地貌

潞州区三河一渠

潞州区地处太行之巅、漳河之滨的上党盆地东部边缘,东依太行山,西临浊漳河,石子河、黑水河穿流区境。

气候特征

潞州区长治国家湿地公园

潞州区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日照时数2593.6小时,年均气温9.1摄氏度,年均温差29.6℃,年平均降水量550-65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辖区内绿化覆盖率达44%,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达到285天/年。

潞州区自然资源丰富,“东山西水”自然景观布局。东部有方圆60公里的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是长治市的绿色屏障和“天然氧吧”。西面有华北最大的长治湿地,被誉为“长治之肾”。长治潞州区比西湖还大4倍的漳泽水库,是山西省第三大人工湖泊风景区,被誉为“太行明珠”。

生态环境优越,地处太行之巅、漳河之滨的“上党盆地”东部边缘,居于世界公认宜居黄金地带的北纬36度—37度之间,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海拔 米,年均日照时间2600小时,年均气温9摄氏度,年均降水量620毫米,冠绝华北,水系密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清凉之都”“绿色之城”之美誉。

境内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潍莱高速公路横贯南部,国道309线、206 线、环渤海公路和建设中的大莱龙铁路与省道下小公路在中部、北部交汇,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超过500km的规划为航空交通 航空 受航线最短经济半径的影响,在500km范围内已有机场,不宜再规划机场,只能增开航线 航线最短经济半径 重庆万州机场只剩4条航线 重要旅游区可规划直升机、滑翔机、水上飞机、热气球等 铁路 公路 规划旅游专列 更新设施 高速路与普通公路结合,形成网络 由于飞机购置、机场建设的投资巨大,飞机耗损和日常养护、管理的费用较高,导致飞机的固定成本要高于其他交通方式。焦柳铁路、包茂高速公路、武靖高速公路、209国道贯穿全境,县内已经形成“四纵四横”交通网络主框架,周边接邻广西桂林国际机场、贵州黎平机场、湖南芷江机场、沪昆高速铁路、贵阳至广州高速铁路、贵阳至广州高速公路、厦门至成都高速公路,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的交通格局,南可下两广,西可进云贵,向北向东则入中原腹地,是西南地区通往沿海的重要门户。

8

地域文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