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青桔、哈啰共享单车“三国杀”,谁才是混战最后的赢家?
在经历了2017年、2018年的疯狂之后,摩拜与ofo两个共享单车双雄已经灰飞烟灭,整个共享单车市场只留下了一地鸡毛。
不过,在经历了洗牌之后,三个后来者哈啰、青桔和美团成为了共享单车市场新的竞争者,再次掀起了激烈的竞争。
8月13日,滴滴旗下青桔单车推出了三款新车,朝着已经趋于平稳的共享单车市场中再度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新一轮的共享单车大战似乎又触之即发。这一场新的战争,又是否会像第一场共享单车大战一样,两败俱伤,最后只剩下一片残骸呢?
01
一场大战过后,只剩一地炮灰
2014年3月26日,ofo成立,作为国内首家互联网共享单车企业,其初期仅在北大校园内供校内师生使用。凭借着扫码开锁、无桩和电子锁等新颖的设计迅速引起了热议,共享单车的热潮开始席卷全国,由此拉开了中国共享单车战争的序幕。
2015年,摩拜成立,两个国内共享单车“第一代”巨头的出现加速了国内共享单车战争的开始。在看到ofo和摩拜所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2016年共享单车的热度迅速达到的顶峰。据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国内有超过20多家共享单车企业共存。
此外,资本似乎也极为看好共享单车市场。仅2016年一年内,共享单车行业的融资额就超过了30亿元。在一轮接着一轮的融资之下,狂热的资本似乎为共享单车行业描绘出了一个光明的前景。
随着共享单车的盛况达到顶峰,衰败也随之而来。持续不断的烧钱、入不敷出的微薄收益、疯狂的抢占市场而忽略对需求的调研大量投放单车所带来高昂的运营成本,以及“共享经济”热度的逐渐降温……在这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共享单车行业迎来了衰败潮。
大战的终局随之而至。2018年3月,融资额曾排名第三的小鸣单车宣布破产,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第一撮炮灰,第一共享单车大战的终曲也由此拉响。
紧随其后,悟空、酷奇……一家家曾经风光无限的共享单车企业,一夜之后已经风光不再,纷纷成为了这一场大战中的炮灰。站在顶端的摩拜与ofo也没能幸免于难,从天堂直接掉落进深渊,与一众单车企业,一同成为了这一场战争的牺牲品。
02
摩O相争,哈啰得利
在这场战争中,ofo败走跑路,摩拜寄人篱下,共享单车市场似乎变成了一片废墟。不过,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最后的胜利果实却被哈啰吃下。
成立于2016年10月的哈啰相较于摩拜和ofo可以说是后来者,当时的两者已经瓜分了整个共享单车市场的80%以上。在摩拜的背后站着的是腾讯,而ofo则先后拿到了阿里、腾讯以及滴滴的投资。“无依无靠”的哈啰为避免与两大巨头产生直接冲突,前往三四线城市以及景区等下沉市场成为了哈啰发展方向。
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在摩拜ofo等一众共享单车企业在一线城市争的你死我活的时候,哈啰已经悄然将触手升到覆盖了大部分的三四线城市。在摩拜ofo等还在争夺大城市的时候,哈啰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国100多个县市的网络,因此成为了这一场战争中的最后赢家。
不过,在哈啰渔翁得利,成为了共享单车的霸主之后,又有两个竞争者出现,掀起了一场新的较量。
2018年,滴滴推出了自己的共享单车品牌青桔,正式进入共享单车领域。美团则在腾讯的促成下收购了摩拜,强势进入共享单车市场。至此,新的共享单车格局形成,黄、绿、蓝三足鼎立,在已经平静了的共享单车市场中再度掀起了一场大浪。
03
共享单车已死,共享电单车当立
在共享单车市场经历了巨变之后,共享电单车似乎成为了新的选择,不过共享电单车并非巨头们首次涉足。早在2017年,摩拜、ofo及蜜蜂出行等平台就已经纷纷开始试水电单车业务。然而本应前途光明的共享电单车却一头撞了墙。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纷纷发布文件,对共享电单车“不鼓励发展”或“暂不发展”,其他一线城市也纷纷叫停了共享电单车。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共享电单车市场毫无起色。
但现在,不少城市的街头开始出现各色的电动助力车和电单车,此前的共享单车正在逐渐的被替换成电单车,共享电单车似乎又已经卷土重来。
根据艾媒咨询所发布的《2020中国共享电单车安全管理专题研究报告》预计,5年后共享电单车收入规模将达到200亿元。巨头们似乎已经将共享电单车视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巨头们争相进军电单车业务,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于其拥有远超普通人力车的盈利前景。根据iiMedia Research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享电单车收入规模达到30亿元。随着共享电单车的投放规模持续扩大,叠加大众共享出行意识的提升进一步推高共享电单车的日常使用率,预计到2025年共享电单车的收入规模将超过200亿元。
虽然共享电单车有着比较好的利润转化率,但是其仍然面临着诸多的风险。高昂的制造成本、有限的停放场地以及一定的安全风险。此外,地理环境和政策因素也将成为共享单电车未来的发展阻碍。比如北方寒冷的天气以及南方的湿热环境对电单车电子元器件的影响,各省市对于共享电单车的不支持态度,都会极大的影响到未来发展,因此共享单电车的面前仍然摆着较多的问题。
但这些都不能成为共享电单车成为未来两轮共享出行市场发展的主力。首先,疫情成为了推进共享电单车的发展的一大助力。在疫情防控期间,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成为了普通民众的出行新选择。此外,由于需要佩戴口罩,骑行普通人力自行车不太方便,而电单车则没有这样的影响,极大的提升了普通民众对于共享电单车的认可度。
其次,虽然当前共享电单车的普及度较低,且主要运营范围还仅仅在三四线城市。随着共享电单车覆盖范围的不断扩张,一二线城市广阔的市场前景将有利于共享电单车的发展。
此外,政策的利好将能加速共享电单车的普及。2019年4月15日电动车“新国标”正式实施,给共享电单车带来了新的机遇。虽然当前众多一线城市对于电单车暂时处于不支持的态度,但是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出实施,共享电单车将能够吃到之一波政策红利,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综合来看,共享电单车可以说是目前取代共享单车,成为未来两轮出行市场主流最为有力的竞争者,凭借着高效的用户使用率和高利润转换率,共享电单车似乎是共享两轮出行企业的最佳选择。
04
竞争加剧,新一轮大战一触即发
在新的三个共享单车企业背后,所争夺的已经不仅仅是两轮出行市场,更多的是一整个生态业务进行整合。
被阿里收购了的哈啰,一方面是为了布局出行领域,建立起一个集打车、换电以及共享两轮出行等于一体的生态体系,同时借助于两轮出行所带来的庞大流量和用户,并将其引入到自身本地生活服务的布局之中。
美团收购摩拜,则是希望完善自身的本地生活服务,实现超级平台的生态闭环。在收购了摩拜之后,摩拜所拥有的庞大数据和用户也将融入进美团自身的生态体系之中,两轮出行业务反而没有那么重要。
滴滴则是希望借助于青桔,通过在两轮业务上的布局来形成一个从四轮到两轮的出行生态闭环,将自身原本的四轮出行护城河扩展成一个完整的覆盖两轮和四轮的护城河,提升自己的业务壁垒,同时将其在四轮出行所获得的经验应用到两轮出行之上,从而完善自身的整个大出行生态的布局。
哈啰正在借助出行业务进军本地生活领域;美团则是通过融合自身的超级平台,期望切入出行领域;滴滴则是希望借助两轮出行,完善自身出行业务护城河,并朝向建立一个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大出行生态。
这一场触之即发的新一轮角逐已经超越了此前共享单车的领域,更多的是三大单车企业背后的巨头在进攻对方优势领域的碰撞。在经过了多年的沉淀,这场竞争更多的会是双方技术以及运营能力之间的对抗,而非此前单纯的资本对决。随着这些企业的业务重合范围不断增加,相信这一场新的风暴也将随之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