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王煜全,这里是王煜全要闻评论。7月8日,特斯拉的紧凑型SUV Model Y在中国正式上线销售,起售价27.6万,比之前34万的预售价低了一辆五菱宏光Mini。而且,不到30万的标准版Model Y虽然在价格上降低了7万元,实际配置并没有明显缩水。除了11项主动安全功能,空气过滤器、钢铝材质车身等高端配置也没有缺席。在续航方面,对于大多数消费者而言,525公里的续航水平已经足够了。
Model Y的上市,使得很多原计划买国产电动车的消费者投入到特斯拉的怀抱,毕竟降价后的Model Y不光性能更优,价格更低,还有国际大品牌的优势。在发布当天就有特斯拉销售表示,现在下订单要争分夺秒,晚一个小时下单,就需要多等一个月。Model Y的打法很中国:用先进制造技术结合中国的科技制造优势,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比如,这次大幅降价的Model Y使用的是中国动力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的电池,成为产品价格下调的主要推动力,进一步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这样的打法使得跨国汽车品牌在价格上都比中国企业更低,中国企业惯常的低价竞争招数在特斯拉这里失灵了。另外,此前曾有报道称,因为担心数据泄露问题,很多地方禁止特斯拉驶入,但随着中国数据管理相关法规的完善,特斯拉大概率会把中国车主上传的数据留在中国,像苹果把iPhone用户数据托管在云上贵州一样。只要合规,中国的监管机构不太会单独给外资机构设置禁令。用先进制造上的研发优势对接中国本土产业链和制造能力,加上中国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植,大家传统理解上中国企业的低价优势正在变成劣势。政策挡不住,竞争争不过,中国电动车的机会在哪里呢?有趣的是,就在特斯拉采用中国式打法和中国竞争并取得优势的时候,他们也放弃了传统外企的优势,那就是高端品牌形象和服务:代表尊贵的高端品牌劳斯莱斯,并不是加速性能最好、速度最快的车。“高端”品牌的形象,是需要用品牌形象、使用体验、优质服务乃至社会口碑共同塑造的。
Model 3和Model Y都是紧凑型车,电动车充电和传统燃油车耗油相比,成本已经大幅降低,把车做成紧凑型,并不能体现更好的经济性,却让传统的凯美瑞、帕萨特等中大型轿车车主在换车时心生犹豫。而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两款车型,虽然定位高端,但却缺乏与之相配套的高端服务。马斯克对用户的不屑一顾,更是会损害特斯拉的高端形象。Model S就算形象再好,也没法变成奥迪那样的高端商务车。更重要的是,上海车展事件的处理,充分展示出特斯拉不懂公关、不会树立高端形象的短板。在汽车产业,华为、百度、商汤、地平线等一批中国科技企业的入局,使得电动车硬件上的差异缩小,造车的门槛难度降低了。而过去几年,中国在品牌塑造和服务水平的进步,带来的是我们中国汽车品牌的超车机会。品牌塑造的代表就是小米,始终坚持做“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在国人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服务水平的代表就是海底捞,现在的服务业都拿海底捞服务作为行业标杆。你看,大家传统理解上的中国企业的短板已经逐渐变成了长板。所以,环境变了,策略也要跟着发生变化。今年还在用特斯拉的打法和特斯拉竞争的企业,相当于用自己的劣势跟别人的优势去拼,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比如和特斯拉比续航能力、比自动驾驶技术,必然难以遏制特斯拉的发展,而且大家越是把特斯拉做为标准进行比较,越是在用户心目中强化了特斯拉的优势地位。而在特斯拉的短板上下文章,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高端形象的中国电动车企业更有可能成功。所以我在科技特训营里就分析过,在蔚来、小鹏、理想三家造车新势力中,我们最看好其中一家,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未来,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摆脱低端低价的思维定势,走高端差异化策略,在中国乃至在全球树立更多的高端品牌,成为全球化的、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而电动车只是个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