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卑鄙地利用了钟无艳
笔者在2021年6月2日发表的《余生不再当“ 夜壶 ”被人糟践》一文中说过:“在半个多世纪的社会活动中,笔者何尝不是经常性地为生计而过度消耗自己的精力,因而才会过早地罹患重病,且久治不愈?何尝不是经常性地轻信他人的假友情,并毫无防范地与之建立亲密关系,最终竟会被他人像'夜壶’般糟践——急用时将提我了起来,不需要时便将我一脚踢到床底?”
最后还总结式地说:“对于亦师益友'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在《夜读》中的'不要透支自己’这话,笔者定将视其为一针清醒剂,即在不多的暮年余生时光中,不再被他人当作'夜壶’糟践。”
上述人生感悟,实乃笔者历经75个春夏秋冬的人生经验之谈。而这样的经验之谈,不由得又会令人会联想起汉语成语“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屐”。
此成语中的“视之如草芥”,其意思是指将人看作泥土、小草般的轻贱。它还可扩展成为用来表示轻视的“嗤之以鼻”、“不屑一顾”之类的形容词语。
在古文中,则有《孟子·离娄下》中的“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其意思是指对某种人或物的极端轻视:所以会将某种人或物像破烂了的鞋一般丢掉。
但人们往往只重视庙堂之上的上述书面语,而忽视了相同意义的民间俗语;而这类民间俗语在表情达意方面,往往生动意解,而且寓意更加深刻。
比如俗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它被世人作为文化遗产,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而世世代代流传了下来。它讲述的,可能是生活哲理也可能是对人性的剖析,亦或是对世人的警醒之言。
今天,要介绍的俗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个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意思?为什么“有事就会去找钟无艳,而无事则会去找夏迎春呢?其实这句话很现实,它不仅暴露出作为男人的本性,而且借喻出某些人的“唯利是图”的卑鄙行为作风。
实际上,成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是典故;而这故事,又需分成了两部分来讲。
第一部分:有事钟无艳
古代有女子钟无艳,原名叫钟离春,是战国时期的齐国人。钟无艳,出生在一个叫做“无盐”的小城镇里。从小到大,她便“丑名”远扬。
根据刘向的《列女传》所记载:“(钟无艳)其为人也,极丑无双,臼头深目,长壮大节,昂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匈,皮肤若漆。”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钟无艳的外貌太丑,所以直到40岁的时候也没有嫁出去。但是,钟无艳不仅饱读诗书、关心国家与民生大事,还立下大志“要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话说公元前320年,战国时期的齐宣王即位。他这个帝王,沉湎酒色,寻欢作乐,游山玩水,不理朝政。而当时的齐国正处于奸臣当道、国势不振、“大厦将倾”的局面,平民百姓怨声载道。
而此时的丑女钟无艳认为,这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之时。为了拯救国家,她来到了齐国的都城临淄,要谒见齐宣王。
钟无艳自称,她是仰慕齐宣王的仁德之政,欲图自荐枕席服侍齐宣王而来的。齐宣王一听,不由得甚感好奇,便传令让她进宫。可是当齐宣王看到来者竟然是一位奇丑无比的女子时,大失所望。
然而,钟无艳却毫不畏缩,而是借此机会向齐宣王进谏,指出齐国的四大弊政:“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外有二国之难。内聚奸臣,众人不附。春秋四十,壮男不立,不务众子而务众妇 。尊所好,忽所恃 。一旦山陵崩弛,社稷不定,此一殆也 。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琅玕笼疏翡翠珠玑,幕络连饰,万民罢极,此二殆也 。贤者匿于山林,谄谀强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饮酒沈湎,以夜继昼,女乐俳优,纵横大笑 。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
钟无艳所罗列的上述四大弊政,从国际形势、朝堂群臣、贤能人才、君王作风等方面入手,可谓无不是鞭辟入里,振聋发聩。齐宣王在听完之后,顿时如梦方醒,随后便在钟无艳的谏言敦促之下,进行了大刀阔斧地开始改革。从此,齐国便日益壮大起来。
齐宣王因欣赏、感激勇于直谏的钟无艳,便将她立为了皇后。从此,一旦在朝政上遇到了问题马上就会去征询皇后的意见,恭请她帮助解决困难。
这便是“有事钟无艳”的典故。
第二部分:无事夏迎春
夏迎春,是何许人也?她能歌善舞,是深得齐宣王宠爱的妃子。
虽然钟无艳被立为了皇后,但是齐宣王只是将她当作了自己处理朝政问题的谋臣而已。所以,在相关朝政问题处理完之后,齐宣王便立刻去找夏迎春嬉闹享乐,而将钟无艳抛到了脑后。
正因如此,齐国人便口口相传这句俗语:“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其意思不难理解:是说当某人需要你的时候就重用你,不需要你的时候就抛开你。
而且这句俗语还表达了更加深层的寓意:只想依靠别人自己却不努力。而且在得到别人帮助后便立即对别人“过河拆桥”,或将别人“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屐”;或对别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也就是说,某人在遇到了困难需要别人帮助之时,他就会态度谦卑地求你,唯唯诺诺地优待你。可是当危机过去了,某人就会立即变脸,六亲不认,甚至将你“视之如草芥,弃之如敝屐”,将你像烂抹布一样甩进垃圾箱里去。所以,我们应当“以人为镜而正衣冠”;时刻反躬自省,方可明白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