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闲自适,书房雅器,观鹤品茗图笔筒

观鹤品茗图笔筒

尺寸:高度17.5*口径10.8 重量703克

明代文人朱彝尊《笔筒铭》中提到:「笔之在案,或侧或颇,犹人之无仪,筒以束之,如客得家,闲彼放心,归于无邪。」

笔筒是中国古代除笔、墨、纸、砚以外最重要的文房用具,大约出现在明朝中晚期。笔筒因使用方便,很快就风靡天下,至今仍盛而不衰。

尤其到了明代,文人对清玩爱好之风兴盛,无不以获取美器为荣,而且他们已经不满足于使用观赏,纷纷动手自制。书房的陈设也成为品评文采的标准,因此各种式样精美的笔筒应运而生,瓷、木、竹、牙、玉等材质都被用来制作笔筒。

此件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宋代诗人林逋隐居杭州孤山时,植梅养鹤,清高自适。后作为成语和典故,比喻隐逸生活和恬然自适的高洁品格。文人边饮茶边远眺野鹤,一派悠闲。笔筒上还刻有“观鹤图,秋山制器,辛丑”字样。画中字文由青城老师手刻。

此笔筒属牙雕作品,筒身牙体质地温润浑厚,呈圆形,上下镶红木边框与底,边缘线条打洼,圆润流畅。筒壁浮雕观鹤品茗图,画面近景有山石松树,石案上放着瓶花和茶具,林逋舒坐于松柏之下,右手抚膝,边饮茶边远眺野鹤,一派闲逸脱尘的气氛。侧旁童子正手持如意,一旁山石嶙峋,岩壁之上可见瑞鹤单腿而立,正梳理着羽毛,山石上隶书落“观鹤图”等字样。远山于横云烟岚缥缈之间,苍松槐茂。

笔筒雕工技艺精湛,整体构图饱满,远近分层,层次感分明,虚实相生,引人入胜。画面意境深远,以红木镶边,雅致非凡,刚柔相济,令人神往。这种将松岩布于画面侧边的构图,源自元明人仙山楼阁之法,古树蓊郁茂密,画境清润超然,颇有古意。

喜欢这篇文章,可点击右下角 在看 分享给大家!

热门文章

文房赏奇石,灵璧石,琼云

朴拙高雅,大红酸枝,螭龙纹圈椅三件套

中式崇古,黄花梨卷草纹,经典款圈椅

文人雅趣,紫檀镶嵌瓷板画,案上插屏

拙朴及雅致,湘妃竹攒接回纹,文房平头案

(0)

相关推荐

  • 一件880万的天价玉雕笔筒,它代表着什么?

    就在昨天的拍卖会上,上图这个笔筒以135万美元的天价成交了,折合成人民币就是870万. 这是一只清乾隆时期的白玉雕进宝笔筒,雕的是连绵的山水画卷. 以前也不是没成交过和田玉笔筒,如下图这个,但也不过是 ...

  • 伏羲式髹漆,清明上河图古琴,书房雅器

    伏羲式髹漆 清明上河图·古琴 规格:124*21*10.5cm 琴是汉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乐器,有"士无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书"之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有三千 ...

  • 文房雅器,泛舟观山图,牙雕笔筒摆件

    规格:10.7*18 cm 735克 笔筒是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房用具.三国时吴人陆玑在<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中记载:"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qu ...

  • 都承盘:文人书房必备雅器

    故山归梦喜,先入读书堂. ---- 李商隐<归墅>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人之 ...

  • 香筒:古代文人的极致雅器

    掐丝珐琅鎏金錾花云龙纹垂恩香筒 香筒起源何时有待研究.唐代有名为薰笼的香气,白居易诗句:"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它是薰衣的香气,宫女能够依靠而坐,可见此笼较大.宋代范成 ...

  • 文人茶室雅器,木化石,天然纹理茶盘

    文人茶室雅器 木化石「茶盘」 规格:92*26*4cm 古人曾这样描绘自己的生活:『余尝净一室,置一几,陈几种快意书,放一本旧法帖:古鼎焚香,素麈挥尘,意思小倦,暂休竹榻.饷时而起,则啜苦茗,信手写汉 ...

  • 文人意趣,文房装饰雅器,瘿木瘤大画筒

    文人雅器 瘿木瘤大画筒 规格:68*60*60(cm) 各类珍贵材质所制.大小不一的圆筒乃文人案头的必备之物.瘿木瘤的圆筒也是文房必备雅器之一.瘿木亦称影木,泛指所有长有瘿节的树木,纹理奇特,具有特殊 ...

  • 珍品撷英:图读宋元“闲事与雅器”

    耀州窑青釉刻花温碗,北宋 耀州窑青釉刻花执壶,北宋 (与上图的温碗是一套) 福建万全窑青釉褐彩凤首瓶,宋 定窑"新官"字款白釉盘口瓶,北宋 耀州窑青釉深剔刻牡丹纹带盖执壶,五代-北 ...

  • 茶室雅器,大红酸枝百宝嵌,八宝果盒

    大红酸枝[八宝 ·果盒] 直径32.7 高9.2cm 重2200g 在古代,食盒材质多样,有木盒.漆盒.藤盒.瓷盒.珐琅盒,古代食盒的规格也很多,大概可以分成捧盒.攒盒.提盒三类.攒盒是装果脯.果饵的 ...

  • 南书房雅集

    2021年5月16日,众友雅聚诗人刘长军兄位于玉皇山下的南书房,赏石聊天,适逢作家赵文波加盟的<散文十二家>第3辑出版,该书收录了赵文波的15篇散文,大家就赵文波的作品进行了交流. 刘长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