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动态】走进“野王纻器”——沁阳市第一小学小记者实践活动
河南省沁阳市,古称“野王”,“野王纻器”是用纻麻布与天然大漆为原料制成的夹纻漆器,因其是以纻麻布作胎而制成的漆器,所以被称为“纻器”。据文献记载,“野王纻器”兴盛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后来由于连年战乱和自然灾害等原因,制作工艺逐渐失传,以至后来只能在历史文献中才能见到其踪影。近年来,沁阳檀溪堂的漆器传承人经过长时间地走访、研究,终于复原、继承了“野王纻器”的古老工艺,使这一古老的漆器艺术重新焕发出夺目光彩。
为使沁阳的小记者进一步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焦作日报小记者教育中心于6月9日下午组织60余名小记者及家长前往沁阳檀溪堂探究“野王纻器”的秘密。小记者及家长参观了解了“野王纻器”的历史、传承经历;参观了漆树种植基地,认识了漆树;欣赏了精美的天然大漆制品;收看了割漆视频及《国家宝藏》介绍天然大漆的节目视频;部分小记者还亲自体验了一把制作过程,把自己制作的漆器带回了家。
附小记者文章
“野王纻器”真有趣
三(4)班 焦欣冉 辅导教师:李欢欢
在端午节小长假里,学校组织小记者参观了沁阳市檀溪堂漆器厂。
沁阳,最早叫做野王邑,后来又叫野王城,再后来叫做野王县,然后又改成河内县、河内郡,一直到怀庆府,最后演变成沁阳县,沁阳市。因沁阳市古称“野王”,“野王纻器”是历史上唯一以地域名称命名的漆器,因其是以纻麻布做胎而制成的漆器,所以被称为“纻器”。
这次活动我们参观了漆树种植基地,观看了视频,观摩了传统漆器的制作过程,全面了解“野王纻器”的制作过程。
参观结束后,我参与了一次实践活动,自己动手做一个漆器。
首先在小木板上包上复印纸,再把画好图案的白纸放在复印纸上,然后照着纸上的图案拓印在木板上,接着把纸取掉,用刻刀把刚才复印在木板上的画印刻制,刻好后再拿一小瓶油漆挤在纸上,用刷子刷过漆之后,用纸擦干净,最后上金粉,再把多余的金粉擦干净,一幅自制小漆器就做好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加了解了我的家乡,知道了“野王纻器”的制作过程,并且学会了制作简单的小漆器作品,我真得好开心啊!
“野王纻器”奥妙探究之旅
四(3)班 陈一豪 辅导教师:王林林
星期天,太阳开足了马力烘烤着大地。坐在空调屋的我,心怎么也静不下来,因为今天下午我要去参观檀溪堂的“野王纻器”了。
我急忙查资料,沁阳古称野王,“野王纻器”是历史上唯一以地域名称命名的漆器,因其是以纻麻布做胎而制成的漆器,所以被称为“纻器”。“野王纻器”是用纻麻布与天然大漆为原料制成的纻漆器,而它的工序更是复杂,需要经过制模、裱胎、脱胎、打磨等十几道工序。
我怀着一颗激动的心,来到了檀溪堂有限公司里,随小记者们一进门,就看见道路两边种着许多树木。我以为这就是普通的树,可听讲解员一讲,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纻器关键原料――生产大漆的漆树。
我还知道了“漆”这个字是象形字,本来它是没有三点水的,也就是“桼”,它的意思就是将树木八字划开,漆液流了出来。古代有“漆不言色者皆黑”,故有词曰“漆黑”,形容黑到极致。
随后,我们又来到了纻器的展厅,这里有许多精美的展品,让我们目不暇接。
最后,我们来到二楼,讲解员为我们播放了漆的采收过程和漆器的制作过程视频。
今天真是收获满满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