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一通,人去楼空!为什么说高铁给三四线城市带去了阴云?
民间顺口溜往往能反映现实中的一些问题,近年来,一些通了高铁的小城市传着这么一句话:“高铁一通,人去楼空!”这句话本来是从房地产商那里传出的,不过小城市里的人渐渐意识到,被高铁带空的不只是房地产商的楼盘,还有整个城市的生命。
要想富,先修路,可是高铁时代到来之后,高铁线上的城市却出现了严重的发展不平衡。
一、人去楼空
从经济理论上来讲,高铁是一种效益极高的交通运输方式,速度胜过绿皮火车和汽车,成本低于飞机,综合数值最为可观。
高铁最重要的几个点是沿途经过的大城市,比如位于交通枢纽上的北京、上海、武汉、长沙……但在途中被连接起来的小城市,也必然会受到高铁的影响。
事实上,三四线城市人民比一线城市更加期待高铁的到来,因为交通背后是经济的繁荣,交通要道周围找不出穷地方,人口流通越多,经济就越发达,这是人们的共识。
河南郑州就是因为民国修了铁路才从小县城发展到如今的规模,所以三四线城市的人们盼望着家乡成为下一个郑州。
可是无情的现实告诉人们,郑州的奇迹可能不会再有了。最先反应过来的就是房地产商,高铁修建初期,房地产商涌入位于高铁线上的三四线城市盖房,希望大发一笔横财,可高铁通来之后,房地产商发现房子根本卖不动。
热衷于买房的年轻人们想法和房地产商相反,如今家乡距离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不过一两小时的路程,那么为什么不去大城市呢?于是别说新房子卖不出去,就连很多旧小区也搬空了。
人才流失是所有三四线城市的痛,这个问题随着高铁的到来越来越严重。以人才流失大省山东为例,山东的毕业生在毕业之后有三个大方向,一是继续北上,去北京、天津等地发展,二是前往青岛,省会济南甚至都沦为了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第三就是在山东其他城市发展。
近年来高铁通畅,选择第一和第二的大学生人数比例逐年攀升,愿意待在家乡的越来越少,可山东人对于“家”的归属感已经是全国前列了。
高铁交通网在省内蔓延,可无数通了高铁的城市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年轻人远走高飞。
二、资源外流
年轻人的选择很好理解,人往高处走,这个社会竞争激烈,好工作都集中在那些大城市,从前,故乡和梦想的城市之间距离遥远,很多人还不敢迈出这一步,可现在坐高铁从最南到最北也不过一天,那还顾虑什么呢?
人才外流严重的几个省份,比如河北、河南、山东特点基本一致,交通很发达,离大城市本来就不远,高铁把这一点点距离也变得不值一提。
这几个省其实真的不穷,可富得不突出在高铁时代也是致命的。不是很穷,意味着教育水平不错,能培养很多后备人才,但是富得不突出,意味着这些人才会流向更发达的地方。
人们的选择无非北上广深这些超一线,加上各省省会,可是一个城市的发达有着两面性,一方面先富带动后富,围绕在发达城市周围的三四线小城市绝对不会饿肚子,但另一个问题是,大城市也会对小城市的发展造成压力,资源不是均衡分配的,大城市吃肉,小城市只能喝汤。高铁的到来让小城市连碗里的汤都留不住了。
高铁把人才、市场通通往大城市转移,就像抽水机一样把小城市的资源灌入大城市的江河之中,故此人去楼空。
不过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会产生另一种现象,那就是大城市周边小城市的房地产会“起死回生”,人们选择在大城市工作,小城市生活,尽最大的可能压缩生活成本。这样的生活方式只有便宜高效的高铁能够支撑,否则人们做不到在两地之间进行转移。
可再到外围,那些有高铁的小城市连这样的机会也得不到,这里的人们走了就是走了,只有逢年过节,才会重新热闹起来。
高铁带来了GDP飞涨,然而背后也存在着三四线小城市的牺牲。这种困局罪不在高铁,而在于地区之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越是城市差距大的省份,资源外流现象就越严重。
其中深有体会的就是河北人民,因为北京、天津两大邻居的存在,河北省几乎成了一个“资源储备库”,出自河北的资源被高铁以猝不及防地速度带入京津,河北却被掏空了。
假如河北省之中有足以抗衡京津的城市,哪怕有一个类似于青岛之类,能在全省之内造成强大吸引力的城市,河北的现状都不会如此尴尬。
可是人们知道这很难,在河北京津一带,能出现两个超一线城市基本就是极限,如果想要第三个,除非京津做出让步,但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经济发展不是做慈善,河北的机会很渺茫,只能望京津而兴叹。
三、机遇与挑战
错不在任何一方,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解决的方案是为小城市在高铁时代谋求新出路,出路就是提高小城市自身的竞争力。
很多高铁沿线的小城市为此伤透了脑筋,本来有些三四线城市是处在高速发展阶段的,高铁一来反而把这条路堵死了,因为劳动力直接被高铁带走了,靠仅有的一点固定人口,根本建设不起来。
大城市这边算是喜忧参半,一方面高铁来了,大城市是天然占便宜的一方,他们不担心高铁把自己拖垮,可是高铁带来的资源越来越多,大城市也有点消化不良了。大城市再怎么强悍,它的土地、住房、工作岗位、管理能力也是有极限的,现在的状况是供过于求了。
涌入大城市的这些人才,并不一定都会得到理想的安置,大城市同样需要做资源的集中,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大城市也得“病”,只能往周边不断的扩展,部分来到大城市的人,因为机会不够,也可以朝周边发展,反正,高铁可以把人们带到任何地方。
可是这样的状况再持续下去,大城市周边的城市也已经爆满,只能继续往边缘推,可是再向外的话就到了三四线,人才过去是可以,但其它资源跟不上,最后的结果就等于把高铁拉来的资源往回送,这样的话先不说做无用功,人们希望进行的跃升达不到,是不可能往回走的,于是又回到了“三四线城市提高自身竞争力”的死循环。
一边人去楼空,一边人满为患,小城市嗷嗷待哺,大城市的人们不愿再随着高铁回去,就只能拼命竞争,适者生存,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高铁时代带来了美好,也摆脱不了阴霾。
三四线城市开始打一场硬仗,那就是抓住机遇、克服挑战。高铁对小城市的压力大,但机遇也多,一个是某些具有旅游资源的城市可以松一口气,因为高铁一来,旅游必定比从前兴旺,旅游业如果能办到极致,成为一个城市的经济支柱都不在话下。
另一条路就是招商引资,人才外流一个关键点就是家乡的工作机会不如外地,但是假如在家乡也能得到差不多的工资待遇,很多人也不是不愿意留,这时候就显示出高铁拉经济的作用了,外地的投资商见到这里有成熟的交通,愿意来的可能性就很大。
最后就是利用高铁产生的交通网络,建设城市经济群,各城市地区之间能做到协同发展。假如这三条可以实现一条,三四线城市就能够实现鱼跃龙门。时代变化之下,城市发展各有奇招,大浪淘尽之后,谁是高铁时代的赢家,人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