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青岛|胶南大村'琅琊丁氏'后嗣繁盛,七世祖丁惟宁一代鸿儒

青岛旧有胶南市,因其在胶州之南而得名。胶南地区山水形胜,人杰地灵,许多老青岛人介绍胶南,首先说起的,除了大珠山和杜鹃花,就是琅琊台和斋堂岛,如今在青西新区的倾力打造之下,一座神秘而悠久的藏马山'浮出水面',成为人尽皆知的旅游胜地。

藏马山下,有一个六百多年历史的名门大族——琅琊丁氏(又称胶南大村丁氏),却是鲜有人知。丁氏一族,祖居胶南丁家大村,世家大族允文允武,历代多出将领名士。今天来介绍一下这个家族的佼佼者——丁惟宁。

丁氏出自太公望,元末从龙有功,授海州世袭百户

相传,丁氏的始祖出自姜太公吕望长子丁公,以谥得氏,繁衍至今后嗣不绝,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元代以前,丁氏因屡次迁移,家族谱系无法衔接,也无考证。元代时,丁氏一族居于湖北,明代初年,丁氏与董氏、徐氏自海州迁徙来此,落户繁衍,自称'琅琊丁氏'。

关于元代海州丁氏的情况,《海州丁氏世谱》载,始祖为丁兴公,原本世居'武昌府武昌县南门外',元代末年天下兵戈不断,丁兴凭借自身卓越的武术功底,一柄铁枪所向披靡,跟随明太祖朱元璋起义反抗元朝暴政,多次从龙征阵,颇有战功。洪武二十四年,朝廷授予淮安卫海州守御所世袭百户,丁兴是为海州丁氏之祖。

琅琊丁氏之始迁祖,记载于《丁氏家乘》中,'始祖推,海州始祖兴之次子'。作为丁兴公的第二个儿子,丁推迁移的原因和时间,目前找不到相关资料,只知推公先是由海州迁移至诸城落脚,之后不久转居藏马山西侧的小天台(东原)。

据载,丁推最初以轻手工业谋生,制作贩卖竹编簸箕,后来逐渐农耕繁衍。丁推去世以后,归葬于天台山东麓。如今的丁家大村(即青西新区胶南大村镇),有六成以上人口都是丁氏后裔,镇里还有琅琊丁氏'始迁祖'丁推墓碑,每年清明都有丁氏后裔到此烧香祭祖。

根据谱系,大村丁氏始迁祖推与日照丁氏始迁祖顺,是同祖的雁行兄弟,与潍阳丁氏、菏泽丁氏也都是同宗关系,距今约六百年历史。

胶南大村始迁祖丁推,军户转为农籍,手工业起家

丁推公定居大村(即今天的胶南大村镇一带),改原先的军户出身为民籍。丁推公心灵手巧,史载'顾精神力绝人',最初以小手工业为主,编制簸箕维持生计,后来农耕畜牧,无所不能,没有几年,家境殷实起来。

推公好义,急人危难,遇到岁欠无收,会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乡里,倾其所有,在所不惜。除了善待乡民,丁氏治家有道,祖训严谨,家风井然。

明末崇祯九年,丁氏族谱初创之时,记载胶南大村当时的情况,'瓜瓞蕃衍,墟落冢墓相望无别姓,盤亘六十余里,登国册者千余人'。到了清中期乾隆三十年,丁氏第三次修编家乘,胶南一带丁氏宛然一大家族。

经过汤汤六百年,如今大村丁氏后裔广泛分布于昌乐、寿光、黄县、莱阳、蓬莱、栖霞,以及浙江杭州、无锡,东北三省、北京、上海,以至海外诸国,多达数十万人,成为青岛地区名副其实的显赫大族。

琅琊丁氏的代表——丁惟宁其人其事

寒门子弟,勤奋好学。丁惟宁(1542-1611),字汝安,号少滨,琅琊丁氏第七代的杰出代表人物。他的父亲丁纯在直隶大名府长垣县任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长),好学能诗,尤其精于儒学,丁惟宁自幼聪慧多才,父亲遂对他悉心培养。

丁惟宁十八岁那年,按照父亲的安排,他与胶州进士纪公之女结婚。丁惟宁幸得贤妻,纪氏贤惠、孝顺,看中的是丁家人品家风,面对夫家贫寒条件,为了维持生计她把嫁妆都换成粮食,供应丈夫一家生活。纪氏对丈夫的学业全力支持,丁惟宁早起晚睡勤奋读书,她则缝补洒扫始终相伴。

有父亲的指导、妻子的支持,丁惟宁才能踏实学习。嘉靖四十三年(1564),丁惟宁二十二岁时赴济南府应试,高中举人。次年,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再中进士,一时乡里轰动。

初获重任,整饬地方。学而优则仕。丁惟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人生命运,也改变了丁氏家族的命运。

丁惟宁的仕途,从直隶开始,朝廷初授其清苑知县一职。清苑县隶属保定府管辖,府衙所在地,由于地处州府中枢,府内官兵骄横,癖性难驯。战斗力不强,但在地方上为所欲为,老百姓深以为害。

丁惟宁到任之后,了解到清苑县的情况,决定整治这些官兵的恶习。这些兵卒都是知府衙门节制的亲兵,并不是清苑县属下,历任知县都无法处理。对此,丁惟宁亲自到访兵营,向兵官晓以大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几番劝说,兵官们也知道手下所作所为,便依照军纪约束部下,清苑县秩序很快得到改善。正在此时,丁惟宁母亲病亡。按照朝廷成例,在任官员需要奔丧守孝,丁忧三年。

政声卓越,大小丁公。回乡没有多长时间,丁惟宁接到朝廷特旨'夺情',改授山西长冶县令,立即到任。丁惟宁甫一到任,就发现境内多有地方强势之家,平日横行不法,作威作福,奴役乡民。平民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是恶霸上下关节,官府也不敢管制。

此等'法外之地',丁惟宁先礼后兵,宣教国家法度,劝喻自行改正,对坚持不改的,严格依法惩治,由于秉公处理,被处罚的人都心悦诚服。丁惟宁还将不合理制度和各种苛捐杂税,一律清除不用。经过五年治理,辖区治安稳定,百姓生活大为好转。

后任期将满,朝廷考察丁惟宁政绩,评语为'遇事敏练,无留牍。五弥谨举,行治第一',嘉奖丁惟宁升任经筵(御前研经读史而设的讲席,相当于皇帝的辅导老师)。临行之时,县内百姓纷纷夹道,洒泪送别。长冶百姓为了怀念他,在县城内设立生祠,世代传颂。

又二百年后,丁惟宁的七代孙丁琰,也被朝廷授予长治知县一职,丁琰来到任上,父老乡亲们请他拜谒丁公祠,传颂祖上功德。丁琰果然不负众望,体恤民众,成为清正好官,当地人便把丁惟宁和丁琰同样尊称为'大小丁公'。

不畏强权,力抗权臣。不久之后,朝廷鉴于丁惟宁的秉性政声,授予他四川道监察御史一职,并奉旨巡查直隶各地。当时,丁惟宁的父亲丁纯仍在大名府长垣县任教谕,他考虑到大名府已是儿子巡查范围,为了不给丁惟宁添麻烦,便主动辞官避嫌,搬到诸城老县隐居不出。

在直隶巡查某地过程中,丁惟宁接到许多老百姓反映,甚至有人拦轿喊冤,先后涉及数百人之多。丁惟宁发现他们的指向,都是乡里一个张姓恶霸,便将他依法查处。张恶霸居然抬出了当朝权相张居正的大名,说自己是相国的亲属,愿意认罪,要求从轻发落。

丁惟宁对此毫不为意,按照法律规定,当场判处张恶霸死刑,立即执行,百姓拍手称快。史志记载,'斩之庑下,公面赤,美须眉,见者凛然'。丁惟宁没有给张居正留面子,也彻底得罪了这位权倾朝野的国相。

很快,丁惟宁便接到中枢批文,让他立即回京述职。见到张居正后,丁惟宁不为所动,将张恶霸的罪行一一列明,许多罪行都是极刑。这些证据摆在张居正面前,让他无话可说,到底寻个由头,将丁惟宁贬官免职。

宦海沉浮,心灰意冷。《丁氏家传》中记载,丁惟宁'知忤江陵(张居正),遂告归。时年三十二。江陵败,起郧襄兵备'。张居正被革职以后,丁惟宁重新起复,担任郧襄地区的兵备按察副使,主要协助地方长官分理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等工作,约为四品或从四品官衔,全称为'整饬兵备道'。天意弄人,郧襄兵备的职务,却成了丁惟宁职业生涯的终结者。

万历十五年(1587)冬十一月,丁惟宁到任不久,当地发生了著名的'陨阳书院事件'。据《明史》和《皇明法侍录记》记载,地方巡抚李材痴迷读书讲学,专门设立学宫给自己过瘾。地方上没有学宫的经费,李材居然把参将府改为书院,挪用军饷解决资金问题,还安排士兵到学宫做杂役,军队意见很大。

当时丁惟宁署理郧阳军务,在巡抚的要求下,丁惟宁批复了将参将府改作书院的决定。这个决定,成为引发军队不满的导火索,参将米万春唆使兵士进城闹事,烧毁房舍,毁坏财物,将巡抚衙门围困起来。骚乱持续两天两夜,丁惟宁一面劝导兵士,同时斥责米万春,让他约束部下。双方争执不下,米万春一怒之下,险些持刀将丁惟宁杀死。地方守备王鸣鹤及时赶到,将丁惟宁救出。

而骚乱的始作俑者巡抚李材,却跑到襄樊躲避起来。事后李材上疏朝廷,将骚乱责任全部推给丁惟宁和郧阳知府,推说丁惟宁处理事情失当,激起兵变。朝廷下诏,将丁惟宁贬官三级。李材、米万春等罪责轻轻揭过,不久易地任职,丁惟宁则被补官陕西凤翔府所辖知县。丁惟宁由此彻底看透了官场尔虞我诈,托病辞归乡里,隐居九仙山脚下(今日照五莲丁家楼子村),直至六十九岁辞世。

辞官归隐,名垂青史。辞官后,丁惟宁回到父亲丁纯的老屋,隐居在五莲九仙山下。他的长子丁耀斗建了一座房舍,供丁惟宁在山里读书、课子、闲游、交友。丁惟宁后半生隐世不出,一直居住家里,再未涉足官场半步。丁惟宁一生育有六子,以长子耀斗和五子耀亢著名于世,丁耀亢更是后来的清代著名文学大师,一生著作极丰。

万历三十九年(1611),丁惟宁逝世,终年六十九岁。丁惟宁逝世后,葬于诸城西郊,因丁惟宁迷恋山里,此前留有遗命,长子丁耀斗遵从父意,将山里房舍拆除重建,全部改用石料构筑,将父亲神主迁至此处供奉,石室辟为祠堂,称作'丁公石祠'。目前祠堂仍然完好保存,位于五莲九仙山下,该地后来成村,就是现在的'丁家楼子'。

丁惟宁从政二十余年,《明史》、地方史志及丁氏家传、家乘等都有记载。由于丁惟宁的低调处事,对于他的文才,世人了解不多,名气远不如他的儿子丁耀亢为高。实际上,丁惟宁是明朝一代鸿儒和文学大师,更有证据显示,丁惟宁就是《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

(0)

相关推荐

  • 靳鸿儒/诗词:七夕(朗诵版)

    诗词朗诵:七 夕 文/君  初秋早被相思染, 牛郎织女泪雨姗. 蝉噪识时声匿迹, 鸟雀有意架桥牵. 南窗偷觊银河聚, 西舍窃观并蒂莲. 天地此霄盈幻梦, 何堪惊扰恋人緣. 作者简介: 靳鸿儒,新密市城 ...

  • 总人口只有几十万的满清,能接管上亿人口的...

    总人口只有几十万的满清,能接管上亿人口的大明朝,主要是驯服了明朝遗留下来的所谓的"士人". 著名历史学家孟森先生认为,清朝从顺治康熙就开始的大规模编撰图书,也是收服这些汉族知识分子 ...

  • 醉青岛|天下第一奇书作者成谜,兰陵笑笑生竟是琅琊饱学鸿儒

    作为琅琊丁氏的佼佼者,丁惟宁从政多年,政声卓越,而且也是有明以来著名的博学鸿儒和文学大师.不仅如此,他还培养出了清代著名文学家--丁耀亢.近些年,经过许多金学家的反复考证,终于认定这位大学者丁惟宁,很 ...

  • 为丁氏撰写辞灵祭文(供大家参考)

    维 大中华二〇二〇年三月十一日,岁次庚子.某等谨以清酌时馐,致祭于 丁母继英太君之灵曰. 某等悼母仪之不再,哀儒慕之如癡.敬陈薄祭,并拟招魂之歌,以助执绋而歌曰.奠 生菊兮一束,把椒酒兮一樽.怀椒人兮 ...

  • 大冶丁氏谱序

    大冶丁氏谱序 赏闻子程子有言,管攝天下人心,厚风裕,莫善谱谱也.者所以昭姓纪氏联,一本以笃宗盟也.得以鉴为我丁氏系出姜姓齐太公丁公之后,以谧为氏也. 在汉梦腹生松吉叶尚书之兆,在明乘骝看杏,代出夺魁之 ...

  • 孟河丁氏内科治疗咳嗽的医案分类及浅析

    丁甘仁( 1866-1926年),近代医学大家,<丁甘仁医案>8卷是丁氏留给我们医学后人的宝贵遗产.丁一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是丁氏丁甘仁嫡传四世孙:丁氏家族目前唯一 ...

  • 广陵医派 —— 扬州丁氏“山”字门一指禅推拿流派

    一指禅推拿源于少林一指禅功法,现今流行于江.浙.沪一带的一指禅推拿技法,由扬州人氏丁凤山先生所创传,因此,又称为丁氏一指禅推拿. 在一指禅推拿发展进程中,为遵循祖训,丁氏家族后人常以"山&q ...

  • 三国最厉害的十对亲兄弟:司马八达位居第六,琅琊诸葛氏屈居第二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三国不仅有虎父无犬子,比如孙坚和孙策.孙权父子,陆逊和陆抗父子等等,也有能力突出的兄弟组合,今天就来盘点一下三国最厉害的十对亲兄弟:司马八达位居 ...

  • 蒋勇刚: 再游全州县大岗蒋氏的读书岩寒丁寺

    文/蒋勇刚 不知不觉中,又阅至廷松叔很久前发表<走进全州第二位解元当年读书的寒丁寺>一文,吾族先辈奋斗之佳话,又在心中萦绕.寒丁寺,家乡土话曰"岩底寺".两个名字谐音, ...

  • 龙口丁氏庄园,可以媲美京城王府的豪华老宅

    很早很早以前,在富饶美丽的胶东半岛上,流传着这样的谚语:黄县房.栖霞粮.蓬莱净出好姑娘.意思是说,黄县的房屋最好,栖霞的粮食最富,貌美的姑娘都在蓬莱.这里的"黄县",便是指现在的山 ...

  • 丁氏龙蛇散(家传方)治疗子宫肌瘤

    第 1777 期 作者 / 丁明亮 丁启慧 齐鲁杏林(北京)中医药研究院 编辑 / 段瑞 ⊙ 校对 / 张芊芊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