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九八)
真武汤也是治疗头晕眩,上重下轻,好象要摔倒在地上一样。真武汤是温中除寒的,所以,真武汤会用到附子,附子属热药。
我们来看真武汤这个方剂组成:
茯苓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白朮二两炙,附子一枚炮。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苓桂术甘汤,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甘草炙二两
开苓桂术甘汤的时候,茯苓是四,白术是二,比真武汤多一点点。真武汤茯苓比白术多一点,苓桂术甘汤中的茯苓是白术的一倍。白术是祛湿,茯苓是这个湿消导到小便里去。如果我们只开白术,不开茯苓,白术是可以祛湿,但是,湿还在身体里面,湿出不来。开了茯苓,我们就知道这个白术祛的湿要从小便排出来。
那么,这个人本身就是下焦虚寒,肾阳不够的时候,所以,我们用炮附子,炮附子很热,一下去,就把水汽化掉了,一方面是要利水,一方面是要把水的温度增加,这样,小便才会导出来。
小便导出来,又怕里虚掉,所以,用芍药和生姜来补。张仲景就是用芍药和生姜来当补药的。真武汤就是这样来的。
还有一种人会用到真武汤,平常看到一个人胖胖的,有事无事,不管天热还是天冷都在一直流汗不止,这种在中医称之为“中湿之人”。
《伤寒论》里有中风,伤寒,温病,还有就是湿热。平常湿很盛的人,我们知道,湿伤于下。什么叫湿伤于下?就是说,居住的地方比较潮湿,久坐湿地,所以,湿从下面开始伤到人的身体。平素湿气很盛的人,一喝水,一喝汤,一动就开始不断的流汗,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这种人就是中湿之人。
湿很盛的人,水没有办法温化,光是用苓桂术甘汤是清不出去的。湿在身体里面太久就会变成寒湿,这种湿很盛的时候,会头晕眼花。象这种也是真武汤证。
肌肉润动也是用真武汤,苓桂术甘汤和真武汤差异就在这里。
所以,遇到寒湿的人,头昏就是真武汤证,遇到中膈有水的时候就是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就是没有寒湿,寒湿的人一摸脉就知道,脉比较细,比较小,比较慢,还有脚是冷的,有寒湿的人,不口渴,还有湿很盛的人,没有什么胃口,吃不下饭。因为湿伤于下,所以,脚没有力。比如说风湿关节炎,踝关节,膝关节。
为什么会伤了膝关节,我们有三个阴骨,中医叫骨三阴论,这个是出自《黄帝外经》。一个是头顶,小孩两三岁以后收合的骨头,也就是囟会的位置,另外一个就是耳朵后面的骨头,还有一个就是膝盖的骨头,这三个骨头是骨的三阴所在。
湿伤于下,会伤到下面的阴骨,也就是膝盖骨。临床治证的时候,耳朵后面的骨头,头顶囟会这里的骨头,在中医辨证上的帮助都是很大的。
当我们用炮附子的时候,一定是温阳化水,因为湿在里面,用炮附子下去加温。白术去湿,茯苓去水,所以,张仲景开的处方,开得非常的精致,面面具到。
张仲景在利水的时候,他很少用甘草,不管是生甘草还是炙甘草,因为甘草有蓄水的功能,所以,津液不够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甘草。那么我们要排水,就不要用甘草,所以,五苓散没有甘草,真武汤也没有甘草。
所以,我们在治水肿的时候,尽量不用甘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