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辉答疑: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
(图片源自网络)
题在前面:“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这是日常与家长沟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今天得空梳理出一篇完整的文字,希望于相关家庭有帮助。
——彭荣辉
问: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
答:
说实话,这事儿不好办。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一旦对学习失去兴趣,麻烦显而易见。因为他会消极怠工,被动应付,敷衍马虎,甚至发展到最后的厌学和逃学。由此可见,身为父母,如果发现孩子有这个苗头,必须足够重视,并要竭尽一切力量有所作为,而不可听之任之,让这种现象变本加厉,愈演愈厉。
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怎么办呢?
首先,退一步思考:孩子对什么感兴趣?毋庸置疑,肯定是玩。所不同的是,有的线上玩,有的线下玩。但不管玩的什么,无一例外,它们都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啥呢?游戏。有没有想过,孩子何故对游戏这东西不厌其烦、爱不释手、乐此不疲?甚至于,如果没有限制,几乎每个孩子都有可能达到废寝忘食之境界?游戏的魅力之大,值得深究。如果有心,你一定发现,其根本原因在于游戏这个形式本身,让孩子的“有效学习”成为可能。
第一,它让及时反馈矫正得以实现。玩个猜宝猜,手一伸,结果就出来。赢了,自然立马总结经验;输了,自然即刻总结教训。想好了进退,然后重新再来一次。接着,结果又马上出来。完了,再继续。猜宝猜这样,其他游戏亦然。如此反复,因为孩子总是能够及时收到反馈,并可以及时对前面的操作予以矫正,以期望更好的结果,所以能够投入积极,始终处于亢奋状态,可谓情不能已。
第二,它重视过程体验,让孩子随时获得成功的喜悦。不论线上,还是线下,没有一个游戏会让一个孩子一二三就搞定。它规定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的赛制,或者设置关卡,一关,两关,三关……这就好比一个大的目标,为了实现它,设计者有意化整为零,将其转化为一个一个的小目标。小目标小到何种程度呢?孩子跳一跳,就可以够得着。所见即所得,成就感的不断获得,让孩子时刻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其次,想一想:何故现有的学习会让孩子觉得索然无味?学习动机出了问题?抑或,孩子缺乏学习的内驱力?学习过程中挫败感不断累加不断累加,以至最后一根稻草压死一只骆驼?再者,有无可能与学校学习的“有效学习”效率低下相关?显然,前两者相关孩子自身,而后者相关学科教师。前者可以努力,毕竟孩子近在咫尺,远在身边。而后者,你只能望洋兴叹。也许你可以给学校、给教师提些友好的建议,但是这事儿靠谱不靠谱,得另说。毕竟,话语权在你不错,但选择权在他人。所以,这事儿可遇不可求。于是,权衡利弊,似乎从孩子这边更好下手。
学习动机,或是学习内驱力,相关孩子为什么而学。这事儿有点大。往俗了说,好好学习才能读好大学,读好大学才能找到好的工作,找到好的工作才能有好的收入,有好的收入才能……这个循环基本等同于俄罗斯套娃。往雅了说,是担起个人成长和家庭生活的责任,肩负起民族复兴和社会发展的担当。但问题是,你和孩子说这些,多数孩子并不会买你这个账。物质生活空前优越、繁荣的今天,多数孩子早已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失去了生存的压力,也就不可避免失去了前进的动力。那么,他们究竟为什么而学习呢?或者说,是什么会让他们特别在意学习这档子事呢?
“我爱学习,学习使我妈快乐;我妈快乐,全家快乐!”别笑,尽管这有悖常理,但千真万确,这已成为当下千千万万个孩子努力奋进的一个动力。尽管这动力的背后,极有可能三观严重不正或是日常手段有违教育常识,但这并不影响孩子的努力和前行的方向。略有不同的是,在某些家庭,“妈妈”可能会换成“爸爸”。仔细想想,这事儿确乎让人心酸:一不小心,做父母的人本身,居然成了驱使孩子前行的一个动力。然而,正因为如此,为人父母的人才有可能有所为。
怎么做呢?父母可将孩子的一切学习视作玩游戏。如上所述,你要创造条件,尽一切可能,让孩子的学习可以实现“及时反馈矫正”,重视孩子的生命体验,随时让孩子有成就感的获得,而不是挫败感的累加。
举个例子,孩子不喜欢写字。你每每看到,就及时肯定鼓励一下。写得入格啦,写得笔画匀称啦,写得工整啦,写得规范啦,写得美观啦,只要你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总会是有的。孩子写完字,及时得到鼓励肯定,尝到甜头,自然信心百倍,干劲十足。
又比如,孩子不喜欢朗读。你可以读给他听,再邀请他读给你听。你示范在前,他自然逃无可逃。即便不愿意,读一个句子两个句子总可以的,不是吗?孩子读完了,你及时反馈一下。同样,主要找优点。声音很响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节奏正确,读得流利通畅,读得让人身临其境…… 同样,你只要注意倾听,就总可以找到孩子的可取之处。孩子受到鼓励,自然乐意读得更多,越读越有劲。
再比如,孩子不喜欢计算。小步走,练一题试试。练完了,对了,点赞。再练一题。练完了,评判。对了,继续给个赞。再练三题试试,挑战一下可否完全做正确。孩子很愿意。因为他想被继续点赞。当然,这事儿需要适可而止。孩子不是做题的机器,不是学习的机器,练习的目的是知会,是巩固,是提高技能。目标达成,画句号,点赞。
……
诸如此类,聪明的,你应该看到,我之列举都是实实在在相关学习的细节。诚然,成长是个不断纠错的过程。但是,做父母的人,在教育的过程中,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建议多以鼓励、肯定为主。这般言语,并不是说孩子有缺点或是毛病,咱就不提。只不过,对于优点和缺点,提的方式可以有不同。优点多用大喇叭,广而告之,并且可以一提再提。至于缺点,最好点到为止,话说完就完,绝不揪着小辫子不放。
说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这话题其实太大。事实上,孩子不是对学习本身不感兴趣——孩子与生俱来对一切新鲜东西充满好奇和敢于挑战尝试,而只是对某一项或是几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做父母的人,只要善于利用孩子喜好游戏的特性,坚持多对孩子需要完成和已经完成的某项或几项短板任务给予及时反馈矫正,让孩子在过程中获得成就感,那么,打破这种困境便指日可待。
当然,很多做父母的人,在引导孩子具体学习某项内容这一块,并非专业人士。所以,身体力行的时候,可能困难重重。不过,好在可以请教他人。古语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话不只是说说,父母要率先为范给孩子做榜样。身边总有过来人。同事、朋友或是邻居那里如果没有经验可以借鉴,那么,至少可以请教学校的老师。父母愿意配合老师将孩子教会教好,这事儿老师们求之不得,所以,只要做父母的人有此类想法,相信老师们一定倾囊相授,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办法总比困难多。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只要父母愿意,只要父母努力,只要父母多关注孩子学习的短板,并坚持从改善细节处一点一滴做起,孩子的学习兴趣早晚会被重新激发起来,然后顺利踏上生命成长的正常轨道。有点累,你可以抱怨。也可以暂时躺下来休息一会。但不要“躺平”。童年只有一次,人生之路从不后退,错过就是永远。
“累,且快乐着”,父母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
2021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