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压缩器误区11条

文:Craig Anderton

压缩器自1930年代出现以来,人们对于它的工作方式一直误解重重。如今网络虽发达,但信息失真的见解却也比以往传播得更快更广。

当然,如果你从压缩器中最终得到了想要的声音,那其过程和个中理论就都不重要。尽管如此,对于学习使用压缩,还是要避免落进一些误区陷阱。

1.混音高手都用“神秘特制专业”压缩设置?

”油管”上有数以百万计的视频,都是关于压缩“专业”设置话题的。想想看,如果真存在全宇宙通用的“最佳”设置,那么所有这些网络视频推荐的设置都应该是一样的吧?事实并非如此。视频Up主们其实想说的是,“这些设置对我特有用,它们可能对你也有用。”所以我们只能说,专业玩家对压缩器了解得足够深刻,可以自己编辑设置,创建个人需要的效果。

2.完全相信压缩预设的效果?

所谓的Female Vocal“女声”预设可能真在女声上效果不错。或者,也可能不灵。无论如何,除非你的输入电平与工程师设计预设时的电平完全相同,否则你不知道是否听到了预设所“预期”的结果。相比低电平信号,高输入信号会更频繁地超出阈值而被压缩。(如果预设里指定了目标增益衰减量,则会有所帮助,这样你就能了解如何调整输入电平或阈值。)

3.提高压缩比,就能变成限制器用?

各类论坛里论战永无休止,音频行业里几乎没谁能对限幅器或压缩器做出确切区分定义。纯粹主义者会说,限制器必须有个无限压缩比;另外一些人则会说,实际使用中,20:1的压缩比就能做到“限制”了。所以,都没有特别“官方”化的普适定义。如果你需要用限制器,那就使用限制器;如果没有限制器,就尽可能提高压缩比。就这么个事而已!

4.如果动态范围不好,首选压缩?

不一定,因为压缩器只是一种选择。恰当的话筒技巧,比如让歌手靠近或远离话筒,以补偿电平变化,就有助于从源头就修正动态范围的变化。WavesVocal Rider之类的插件单独通过改变电平来使动态范围均匀,因此不会像使用压缩器那样产生抽吸类的不自然感。同样,你还可以改变音频片段的振幅包络(或做轨道自动化)来补偿电平变化。若仅仅要控制峰值的话,限制器是最佳选择,其次则是轻度压缩。

*笔者本人经常使用增益包络手动创建振幅变化,在考虑用压缩之前就平衡好动态。这样只需要一点点压缩就好了。

5.人声+快速Attack,绝配?

通常如此,但非绝对。比如,单词开头的辅音上这么用就不一定合适。对于说唱音乐,压缩器Attack时间会对人声的清晰度和力度产生不同影响。

6.鼓+超快Attack,声音会僵?

延长Attack时间是保留鼓声瞬变的一招,不过,并联压缩经常能带来更自然的声音——压缩器尽其所能,并联路径则以最高保真度保留瞬变。在干声瞬变中,使用像Smack Attack这样的瞬态整形器可以进一步增强效果——通过衰减瞬变后的声音,来强调瞬态或是收紧鼓声。

7.超过阈值,压缩才来?

软拐点响应并不是说,当信号超过阈值时,压缩器才以较低压缩比开始工作。压缩过程在音频达到阈值前就开始了,并且超过阈值后压缩比还会持续提升,直至信号达到最大压缩比。

8.压缩会“泯灭”人声的人性?

压缩使用不当的话,可能会使声音听起来很不自然。但是,也因为适度压缩会提升口腔杂音、呼吸等等其他声音,才又让人声显得更自然真切。使用压缩的目标是,在真实和不自然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有时候,限制器会是更好的选择,因为你可以在阈值以下提升音频电平来增加亲密真切感,而不用直接去处理音频。当然,限制器做的只是削减峰值。

9.只有菜鸟小白才在压缩后放均衡?

均衡器在压缩之前,是合逻辑的。假设,地鼓低频能量过多时,如果首先给压缩,压缩器就会先有反应,然后很可能产生抽喘效果。先做均衡的话,压缩则会对适当均衡过的地鼓有反应。但是,如果你用EQ去提高频率范围,那压缩器又很可能会压缩“撤销”掉多出的电平。想让压缩声变亮的话,那就先压缩后均衡。

10.不能违反“压缩大法”?

有人认为,像CLA-2A那样的光学压缩器在人声上总是听着更好。尽管某种压缩器技术变成了处理特定类型音频的首选,但也别忽略了其他的可能。激进人声可能会受益于FET压缩器(例如CLA-76),而光学压缩器可能会帮助软化鼓的释放......这都需要自己用耳朵听了再决定。另外,如果你不遵循那些“约定俗成”的压缩方法,那结果可能会比随大流的音乐更有特色。

11.大压缩的音乐在网上听很给力

不再是咯。流媒体服务会将电平调整到特定LUFS值。LUFS值相同的歌曲具有相同的感知响度。过度压缩的音乐不会听着比动态合适的音乐更响,甚至反而会听起来“毫无生气”。给母带加些压缩好让轨道“粘合”在一起,有其意义,但实际操作上,用量往往很小。值得庆幸,时至今日,“响度战争”这话题已经是过去式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