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莱阳五龙河第一处大拐弯的位置,有个“众水”村 2024-06-19 12:58:09 莱阳的五龙河,是胶东半岛一条有名的大河,知者甚多。广义上的五龙河,指的是一个水系,包括其众多支流。而狭义上的五龙河,指的就是“五龙交汇”(在西五龙村附近)之后到丁字湾入海口之间的这一段干流。在地图上看,五龙交汇之后向南奔流,起初的河道比较平直,而到了姜疃镇境内之后,才出现了一个处比较大的拐弯,自此往后,五龙河的弯一个接一个,一直到下游入海口附近才重为直流。 (众水村的位置示意)而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位于刚才提到的五龙河第一处大拐弯的位置,它的名字叫做“众水”。很显然,这个众水村的一大特点,就是地理位置特殊。由于五龙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近似直角的大弯,原本自北向南流的河水也在众水村附近猛然转向西流去。因此,就相对方位来说,众水村既可以说是在河的西岸,也可以说是在河的北岸。而古代人一般用“左右”的概念进行区分,按这一标准,众水村是在五龙河之右。 根据莱阳地名资料的记载,众水村的名字由来,就是与河水环绕的地形有关。相传,清乾隆年间,有先民来此建村,取名“众水”。如今的众水村,是一个宋姓人的聚居地,民国初年的《胶东宋氏联宗族谱》中,就提到了这里。不过,结合莱阳县志和其他资料的记载,“众水”建村的时间应该远早于清乾隆年间。因为在县志记载中,明代及清朝前期莱阳县的区划当中有个“迎仙乡”,而“迎仙乡”下辖“众水社”。从地图上标注的位置来看,迎仙乡位于莱阳县的中部,与凤山乡的分界线就是五龙河第一处大拐弯向西这一段。河以南为凤山乡,河以北为迎仙乡,以此推测,迎仙乡的众水社,基本可以认为就是以“众水”村来命名的。 (老莱阳县的迎仙乡的)此外,在众水村还有一棵年代久远的大槐树,据说为先民所植。虽然前去众水村的时候因为行程匆匆没有前去参观,但后来看过大槐树的图片,感觉年代也不晚于清乾隆时期。在民间寻根文化领域,“众水社”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名,笔者此前见过不少祖籍地在“莱阳县众水社某甲”的朋友。就方位来说,众水社就是在五龙河的右岸,众水村及周边的村落。具体寻根时,还需要比对姓氏结构和族谱才行。值得一提的是,在老莱阳县境内,曾经有两个“众水村”,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众水,另外一个则是现在莱西市姜山镇境内的“众水”。为了区别,后者一般加上方位前缀,称作“南众水”,现在有东南众水和西南众水两个村。 这两个“众水”在寻根时容易混淆,区分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看年代:明清时期,北边的众水,为“众水社”;而到了民国之后,南边的众水,为“众水乡”。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位置,靠近五龙河的北边的众水,而南众水距离五龙则较远。五龙河边的这个众水村,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民间也流传有不少关于山川的奇异传说。此前曾有莱阳当地研究者专门整理,在此就不重复了。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到村里一探究竟。以下图片,均为五龙河畔的众水村的场景。 赞 (0) 相关推荐 昨天逛至福安茜洋溪,路在延伸担心再继续 昨天逛至福安茜洋溪 路在延伸担心再继续 秋高气爽,福安的丘陵气候开始更加适宜郊游.印象中,在溪柄的流米寺远眺过茜溪溪水电站,但并未前往近距离欣赏. 昨天一早,经过溪柄镇区边,在宁德农科所前的" ... 看图:莱阳五龙河有一处大拐弯,在鸭儿沟和富山村之间 莱阳的五龙河,是胶东半岛的一条大河.在烟威范围内,位列第一:在胶莱河以东的范围内,次于大沽河. 不过,与大沽河流经多个县市区不同,莱阳的五龙河虽然有多条源头都在栖霞,但五龙交汇之后的干流,全部在莱阳境 ... 看图:五龙河与文莱高速交汇的地方,莱阳古柳街道谭家夼 前段时间,曾给大家看过文莱高速五龙河大桥的风光.当时在描述大桥的位置时,简单提了一句:大桥的北面就是"五龙交汇处"(五龙口),南面则是谭家夼村.由于篇幅关系,那次对谭家夼村并没有展 ... 莱阳五龙河的冬天与夏天有何不同?看这组航拍图片的对比 胶东半岛,纬度适中,四季分明. 要感受这寒来暑往的季节变化,山川河流是最直观的参照物. 冬季之时,河流冰封,群山也银装素裹.而到了夏天,水面浩荡,田野里亦浓郁青葱. 莱阳的五龙河,是胶东半岛有名的大河 ... 看图写话难点之处,在于这三点:看图写话写... 看图写话难点之处,在于这三点:看图写话写不出.事件写不清.语句写不好. 写不出,是不会布局:写不清,是不会结构:写不好,是缺少词汇.针对这些,给家长们提供下面10个技巧,一招学会. 魁星楼《看图写诗》第一期 第三组至第四组 魁星楼--发布正能量诗词歌赋. 以字契心,以词会神,以句沁魂. 随它世间沧桑, 我自吟歌狂啸. 揉碎时间空域, 九州笔墨皆友. 诗文岂有价, 道义值千金!关注我们吧 <看图写诗>第一期 出 ... 魁星楼《看图写诗》第一期 第一组至第二组 魁星楼--发布正能量诗词歌赋. 以字契心,以词会神,以句沁魂. 随它世间沧桑, 我自吟歌狂啸. 揉碎时间空域, 九州笔墨皆友. 诗文岂有价, 道义值千金!关注我们吧 <看图写诗>第一期 出 ... 看图识唐诗(232)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一 高栋曾轩已自凉,高屋上厅堂宽敞已经自然凉快, 秋风此日洒衣裳.这一天立秋还有秋风吹着衣裳. 翛然欲下阴山雪,凉气如阴山雪可以要来就来, 不去非无汉署香.我不随意离开 ... 看图识唐诗(233)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 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其二 宓子弹琴邑宰日,古代的宓子有任邑宰弹琴而治的日子, 终军弃繻英妙时.汉朝的终军有弃繻而去的少年英俊时. 承家节操尚不泯,你继承终家节操仍能保持好, 为政风流今在兹. ... 看图:去年此时,路过外夹河上游的福山老岚村 时光飞逝,转眼之间,2020年已经划上了句号. 在整理去年的资料时,笔者发现了一组福山老岚村的图片."老岚"这个地名,在2020年时常出现在烟台人的视野当中,因为与之同名的一座大型 ...
莱阳的五龙河,是胶东半岛一条有名的大河,知者甚多。广义上的五龙河,指的是一个水系,包括其众多支流。而狭义上的五龙河,指的就是“五龙交汇”(在西五龙村附近)之后到丁字湾入海口之间的这一段干流。在地图上看,五龙交汇之后向南奔流,起初的河道比较平直,而到了姜疃镇境内之后,才出现了一个处比较大的拐弯,自此往后,五龙河的弯一个接一个,一直到下游入海口附近才重为直流。 (众水村的位置示意)而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位于刚才提到的五龙河第一处大拐弯的位置,它的名字叫做“众水”。很显然,这个众水村的一大特点,就是地理位置特殊。由于五龙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近似直角的大弯,原本自北向南流的河水也在众水村附近猛然转向西流去。因此,就相对方位来说,众水村既可以说是在河的西岸,也可以说是在河的北岸。而古代人一般用“左右”的概念进行区分,按这一标准,众水村是在五龙河之右。 根据莱阳地名资料的记载,众水村的名字由来,就是与河水环绕的地形有关。相传,清乾隆年间,有先民来此建村,取名“众水”。如今的众水村,是一个宋姓人的聚居地,民国初年的《胶东宋氏联宗族谱》中,就提到了这里。不过,结合莱阳县志和其他资料的记载,“众水”建村的时间应该远早于清乾隆年间。因为在县志记载中,明代及清朝前期莱阳县的区划当中有个“迎仙乡”,而“迎仙乡”下辖“众水社”。从地图上标注的位置来看,迎仙乡位于莱阳县的中部,与凤山乡的分界线就是五龙河第一处大拐弯向西这一段。河以南为凤山乡,河以北为迎仙乡,以此推测,迎仙乡的众水社,基本可以认为就是以“众水”村来命名的。 (老莱阳县的迎仙乡的)此外,在众水村还有一棵年代久远的大槐树,据说为先民所植。虽然前去众水村的时候因为行程匆匆没有前去参观,但后来看过大槐树的图片,感觉年代也不晚于清乾隆时期。在民间寻根文化领域,“众水社”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名,笔者此前见过不少祖籍地在“莱阳县众水社某甲”的朋友。就方位来说,众水社就是在五龙河的右岸,众水村及周边的村落。具体寻根时,还需要比对姓氏结构和族谱才行。值得一提的是,在老莱阳县境内,曾经有两个“众水村”,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众水,另外一个则是现在莱西市姜山镇境内的“众水”。为了区别,后者一般加上方位前缀,称作“南众水”,现在有东南众水和西南众水两个村。 这两个“众水”在寻根时容易混淆,区分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看年代:明清时期,北边的众水,为“众水社”;而到了民国之后,南边的众水,为“众水乡”。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位置,靠近五龙河的北边的众水,而南众水距离五龙则较远。五龙河边的这个众水村,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民间也流传有不少关于山川的奇异传说。此前曾有莱阳当地研究者专门整理,在此就不重复了。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到村里一探究竟。以下图片,均为五龙河畔的众水村的场景。
莱阳的五龙河,是胶东半岛一条有名的大河,知者甚多。广义上的五龙河,指的是一个水系,包括其众多支流。而狭义上的五龙河,指的就是“五龙交汇”(在西五龙村附近)之后到丁字湾入海口之间的这一段干流。在地图上看,五龙交汇之后向南奔流,起初的河道比较平直,而到了姜疃镇境内之后,才出现了一个处比较大的拐弯,自此往后,五龙河的弯一个接一个,一直到下游入海口附近才重为直流。 (众水村的位置示意)而本文要介绍的村庄,就位于刚才提到的五龙河第一处大拐弯的位置,它的名字叫做“众水”。很显然,这个众水村的一大特点,就是地理位置特殊。由于五龙河在这里形成了一个近似直角的大弯,原本自北向南流的河水也在众水村附近猛然转向西流去。因此,就相对方位来说,众水村既可以说是在河的西岸,也可以说是在河的北岸。而古代人一般用“左右”的概念进行区分,按这一标准,众水村是在五龙河之右。 根据莱阳地名资料的记载,众水村的名字由来,就是与河水环绕的地形有关。相传,清乾隆年间,有先民来此建村,取名“众水”。如今的众水村,是一个宋姓人的聚居地,民国初年的《胶东宋氏联宗族谱》中,就提到了这里。不过,结合莱阳县志和其他资料的记载,“众水”建村的时间应该远早于清乾隆年间。因为在县志记载中,明代及清朝前期莱阳县的区划当中有个“迎仙乡”,而“迎仙乡”下辖“众水社”。从地图上标注的位置来看,迎仙乡位于莱阳县的中部,与凤山乡的分界线就是五龙河第一处大拐弯向西这一段。河以南为凤山乡,河以北为迎仙乡,以此推测,迎仙乡的众水社,基本可以认为就是以“众水”村来命名的。 (老莱阳县的迎仙乡的)此外,在众水村还有一棵年代久远的大槐树,据说为先民所植。虽然前去众水村的时候因为行程匆匆没有前去参观,但后来看过大槐树的图片,感觉年代也不晚于清乾隆时期。在民间寻根文化领域,“众水社”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地名,笔者此前见过不少祖籍地在“莱阳县众水社某甲”的朋友。就方位来说,众水社就是在五龙河的右岸,众水村及周边的村落。具体寻根时,还需要比对姓氏结构和族谱才行。值得一提的是,在老莱阳县境内,曾经有两个“众水村”,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众水,另外一个则是现在莱西市姜山镇境内的“众水”。为了区别,后者一般加上方位前缀,称作“南众水”,现在有东南众水和西南众水两个村。 这两个“众水”在寻根时容易混淆,区分主要有两个方法,一个是看年代:明清时期,北边的众水,为“众水社”;而到了民国之后,南边的众水,为“众水乡”。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位置,靠近五龙河的北边的众水,而南众水距离五龙则较远。五龙河边的这个众水村,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民间也流传有不少关于山川的奇异传说。此前曾有莱阳当地研究者专门整理,在此就不重复了。感兴趣的朋友,有机会可以到村里一探究竟。以下图片,均为五龙河畔的众水村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