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位院士专家谏言,中国率先开造太空发电站,卫星发电回传地球
近日,中国首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宣布在重庆璧山正式开建!这是历经十几年,数十位院士专家建言献策的结果。
据了解,该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将建在重庆璧山,重点对空间太阳能发电站、无线微波传能以及空间信息网等技术进行前期演示模拟与验证。
之所以选址重庆璧山,首先是自然条件有优势,璧山日照多、云雾阴雨少,气候湿润,基地周围三面环山,有利于实验顺利实施。
其次,璧山位于重庆市渝中区,是重要的经济圈中心,将该实验基地建在此处,将发挥联动作用。
此次空间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项目,首期投资约1亿元。其中核心实验建设区33亩,将建设实验科普综合楼、试验平台等;外围隔离区面积约为167亩,将建设科普教育中心,种植太空育种植物,开展太空科普旅游。
空间太阳能电站是在地球轨道上建立太阳能电站,收集太阳能,并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向地面提供持续电力的发电系统。
它的优势在于它不会受昼夜、天气、地区纬度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且它的电能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延伸的无线输能、无线通信等相关技术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早在1968年,美国科学家和航空工程师彼得·格拉泽就提出希望借助“天对地”的供电来解决能源问题,由此提出了空间太阳能电站的概念,并申请到相关专利。但当时由于技术壁垒高、所需系统规模过大,至今尚无国家建造出完整“电站”。
而如今,此次重庆开建的太阳能电站实验基地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也足以看出其规模和雄心之大。
建成后,璧山 “电站” 会成为中国第一个集试验、技术集成攻关、科学数据野外观测及新产业培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实验基地,将改变传统能源传输方式,破解能源供给难题,产生重大意义。
有网友表示,这一座空间太阳能发电站像极了戴森球,中国可能会是将来主导建造“戴森球”的国家。
据悉,“戴森球”是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提出的构想,“戴森球”是恒星的巨大球形结构,人类可通过它捕获大部分恒星的能量,该装置被戴森认为是高等智慧文明对于能量需求增长的必然需求。
此前,中国的一个游戏公司也开发了与“戴森球”相关的模拟建造类游戏。
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此前公开介绍,2008 年起,空间太阳能电站研发工作开始被纳入国家先期研究规划。十几年来,在空间太阳能电站方案的设计上,相关部门陆续提出了平台非聚光型、二次对称聚光型、多旋转关节、和球型能量收集阵列等。与此同时,一些关键技术比如无线能量传输等也有所进展。
可以说,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的研究上,中国已实现从 “跟跑” 到 “并跑”,是推动领域内发展的重要国际力量之一。
除本次璧山 “电站”之外,2019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也已启动相关空间太阳能电站系统项目,项目名为 “逐日工程”。
对比国外,最近几年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和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等机构也在加快研发,关键技术的空间验证计划于 2025 年之前开展;日本也提出了相关发展路线图,设想在 2050 年之前建设商业“电站”;英国则于 2020 年公开委托两家公司进行评估,从而对 “电站” 研发策略进行商定。
中国这次遥遥领先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