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阅读教学10“味”》讲座实录(一)


执教名师:余映潮
各位同仁,下面我开始进行一个小小的专题讲座,《阅读教学10味》。首先我说一下,什么叫做懂得了语文阅读教学,我也是在近几年来参透了的一点语文教学的真谛。
第一要懂得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前提是教师个人独立进行的细腻深入的多角度的课文研读。没有优质的课文研读,一定没有优质的课。
第二要懂得语文阅读教学的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增加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没有这两项积累,学生到学校来上学干什么?还不如在家里背几篇文章,所以课堂教学一定要讲究积累,没有积累的课一定是低效的课。
第三要懂得语文教学更加重要的任务是形成和提升学生终身受用的阅读和表达的能力。这就是语文学科所担负的义务、任务。我们教出来的学生要有很强的读写、听说的能力,这基本全靠课堂阅读教学中的训练。
第四要懂得语文教学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课堂上要尽可能的腾出时间来,尽可能地给学生安排更多的课堂实践活动。少说废话,少说空话,少把我们的课堂搞得那么热闹。
第五要懂得语文教师要讲究技术和艺术,用艺术的教学设计优化我们的教学。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更高,从而使我们的学生更喜欢学习语文。
01
扎实的训练之味
下面设计活动:
(1)同学们请你们为这则寓言再拟一个标题。这个不是哪一个学生马上能够举手说话的,他要观察内容,概括,用精炼的语言拟出这则寓言的标题。这就是侧面的手法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请同学们用朗读传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神采。这就要进入情节当中,设计朗读的方案,要体会赫耳墨斯是怎样说话的,是怎样笑的,他的语言表达有怎样的特点,然后才能用语言传达出他的神采。
(3)划分这则寓言的层次,还要概括他的情节。这就是非常规范的阅读能力的训练。一个层次,一个情节,这二者是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我们利用这则寓言,从不同的角度训练学生分析文章思路的能力。
(4)还可以设计用成语评价人物的活动。赫耳墨斯是怎样的人呢?每一位同学写一个或者是两三个成语评价他。这既调动了学生知识积累,又让学生学用到一种方法,用四字短语或者是成语评价人物。
(5)还可以设计更难的训练题。提取这则寓言中的五个关键词。它们能够表现这则寓言的主要内容。
02
厚实的积累之味
大家看第二首诗:普希金有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反其题:“假如你欺骗了生活,以为神鬼不知,心安理得,且慢,生活并没有到此为止,有一天,他会教你向他认错,大地的心是诚实的,孩子的眼睛是诚实的,人生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有无憾的付出、无愧的生活。我们设计一个话题交给学生,美词欣赏。这一首诗里面哪一个词你觉得最美啊,欣赏它吧。这就是赏析、品味。
第三首诗就是中国诗人邵燕祥写的《假如生活重新开头》,我们让学生先写,再来引出诗人的诗,朗读、吟诵。
03
诗意的朗读之味
我们再看于谦的《石灰吟》,这一首诗其实很难朗读,它的秘诀在于读好每一句诗的第五个字,这真是很奇妙的现象。“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为什么要把“出”读成延长音呢,因为石灰经历了非常痛苦、艰难困苦的过程;“千锤万凿出深山”,多么的痛苦啊。“烈火焚烧若—等闲“,凛然大义。”粉身碎骨浑—不怕“,富有牺牲的精神。”要留清白在—人间“,非常的欣慰。
《渔歌子》又不同。《渔歌子》的朗读,是需要读好第四个字,将第四个字读出婉转的音调,富有生活的情味。“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把诗句中第四个字读得婉转,诗意就盎然起来。所以《渔歌子》的朗读要领是读好一、二、四句的第四个字。
《风雨》,这段文字很难读啊,“一个鸟巢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在地上滚了几滚,几只鸟飞下来要守住却飞不下来,向右一飘,向左一斜,翅膀猛地一颤,羽毛翻成一团乱花,旋了一个转儿,倏忽在空中停止了,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连声响儿也没有“。其朗读有要领是,”瞬间石子般掉在地上“后面有一个大的停顿。这样我们凸显出的它一个特点。用一个地方的长时间的停顿来表现我们对狂风的惊讶。
04
片段的精读之味
下面是我的《最后一课》的案例。文意理解之后,引导学生细读三个片段:“我的教室“,”我的课“,”我的老师“。我的教室,指的是”我一纵身跨过攀登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静了一点。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他的漂亮的绿色礼服“这一个片段,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每位同学都要写一句阐释的话,要阐释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这就叫做品读欣赏。那么这一段在全文的作用是什么呢?是把小说中的所有人物都集中了,为情节的展开设计了一个场景——教室。于是故事就有继续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小说特别是微型小说,一定要有一个”场景“让人物来活动。
第二个片段,“我的课“。”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这样一个片段。继续欣赏:这一段话美在哪里?这就要读得很深刻了。它美在结构。”语法课上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是概写;然后写教室里的学习环境,这是细细的描写;最后用“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来唱歌吧”来点题。这个段整个就是一篇微型的美文,所有的内容都是写的非常小的事物,很小很美,就像小小的国旗一样,孩子们也很小,没有写大孩子,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这就太妙了。
第三个片段,“我的老师”。继续给学生一个话题:每一句都写得好。让学生去分析他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于是就有优美的细节赏析,就又有了文学方面的理解和交流,所以这就是利用课文来形成精读和细读的训练,在精读和细读之中训练学生的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