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上父母与老师的冲突,孩子如何抉择?

一则“不会说谎的妈妈是什么体验”的小视频中,面临迟到,妈妈告诉孩子向老师表达真实的原因:妈妈加班熬夜没起来。

晚上孩子问妈妈,为什么我说的是真的,老师却说我在说谎。

妈妈:不是所有人都会相信你说的。

孩子:老师说,再说谎就要开除我。

妈妈:那我们换个学校,把他开除……

看到对话,你的内在升起何种感受?

我想也许你会钦佩妈妈的勇气,说实话,做真实的自己,不能为了在老师那好过关让孩子说谎。

感受到妈妈很看重诚实的品质。感受到妈妈对孩子的支持,不是所有人都会理解、相信你。老师要是不公平的对待你,那也把他开除。

感受到妈妈对孩子内在不安的抱持,平静地接纳,没有抱怨。

再多停一会儿,我想你的内在也许会有异样的感觉。

上学、学习是孩子的事,可迟到,如果确是妈妈的原因,特别是孩子已经表明了老师的态度时,妈妈可以和老师沟通。

可这个妈妈的反应是切断关系......

我们都知道每天孩子们上放学的两个时段,校园门前永远是水泄不通的热闹。

也因此,低年级的孩子上学迟到与否,基本是和父母的习惯绑定的。如果父母习惯性迟到,孩子也会迟到,如果路遇意外,迟到一定在所难免。

当然,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不是迟到。而是迟到背后呈现的家长在家校沟通中所面临和承受的。

家、校、孩子是三角关系

我记得一个校长和我讲过发生在学校的一件事。

两个低年级学生在操场发生小碰撞,放学时,双方家长得知,都认为自己孩子受了委屈,校门口起争执。

冲突愈演愈烈,惊动校方,学校出面协调无济于事,气头上一方家长报警。

警察出面协调完,大家意外的发现2个孩子早在混乱局面开场前,就在操场的一边一起玩耍了,看着还挺高兴……

那一天,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为整件事的混乱、紧张到搞笑的收场触动。

孩子把在学校不开心的事情告诉父母,既是信任,也是因为这件事可能给他带来一定影响,希望说出来,让内在情绪得以流淌,得到来自父母的安慰和理解。

或者只是想说一说而已,让父母看到。

于孩子这一切是自然而然的表露,完全没有刻意。

他们也会将在家里的状态真实的反应在学校、课堂中,比如,老师可以从孩子不太寻常的行为中得知其家庭近期可能出现状况。

当家校有效互动和沟通,会成为孩子成长中强大的背景支持。

我们说一个孩子从出生至步入社会。是从一元关系进入二元、三元的过程。

一元时只有自己,二元关系是母子,三元关系是在爸爸进入后呈现的三角关系。

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身处三角关系。家、校、孩子就是三角关系。

和老师的关系是他们步入“社会”发展的第一个和权威的关系。家里有父母,学校里的老师是象征性父母,伙伴关系即同胞竞争。

在学校学习只是一方面,与学习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是在团体里发展人际,即发展师生关系、伙伴关系。

孩子们的世界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一点儿不比成人少,有时,我们只要以开放的心态、抱持的情绪,出耳朵听一下,可能就会让他们感受到被重视和关注。

而和权威的关系、和同伴的关系,是未来步入真正意义的社会发展人际的重要基础。

一个人一出生一直到青春期,大脑内部突触的数量会经历从增加到清理、修剪这样一个非常混乱的局面,呈持续高频变化状态。

在此期间为孩子内在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对其一生都有影响。

如若一个人从小在多子女家庭长大,内在常常感受被忽视,或当父母比较严苛,关系紧张、恐惧、疏离,那么他在学校就很难和老师亲近,因为每个孩子都会无意识地把和父母的感受和体验带入和老师的关系。

当然不容否认的是,长时间和温和、宽容的老师相处也会修通一个人和权威的关系,特别是和内化的父母的关系。

然而,当对父母的紧张、恐惧、疏离的体验和感受一直在,在成为父母前也没有修通。

此时此刻,作为家长面对自己孩子的老师,大脑深处过期的地图中那时那刻的感受就会占据主导。

当内在无法分辨这是当下的紧张、惧怕还是源自儿时对父母的惧怕,并将这惧怕不自知的带入到和老师的关系中时,当作为成人的自己和孩子的老师互动时,也许眼前的两个人是曾经作为孩子的自己和老师。

如此,在孩子在校期间遇到困难时,会不愿、不能、不想和老师主动打交道,因为对老师找家长心怀恐惧,会下意识地躲藏自己。

如此,孩子会被家长无意的推到前台,或让孩子直接暴露于家校不畅的沟通中。就像视频中面对迟到,明明只要家校沟通一下就行的,却让孩子在中间承受误会和不被理解。

看起来是亲子沟通、老师和孩子沟通,背后呈现的家、校、孩子这一三角关系。

而我们也不难从妈妈的行为中看到其曾经的成长。

家校冲突会内化为孩子的内在冲突

父、母、孩子是三角关系。

家,校,孩子同样是三角关系。

家庭中,父母起冲突,遭罪的是孩子,家校间不畅,遭罪的同样是孩子。

我们说父母合开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是孩子,家庭幸福是利润。

家校合开一公司,产品是成绩, 孩子身心健康是利润。

一搞笑视频中,老师欲找学生家长谈话,理由是孩子成绩下滑厉害。家长回应,如果是老师想要和他道歉电话里说一下就行了。

老师诧异。家长说:作为老师拿着国家给开的工资,教学成绩不佳找家长算账,没投诉老师下岗就已经很好了……

当然,这只是个笑话,但现实中因教育内卷严重,家长内在焦虑满满,面对让无数家长心跳变速的成绩,有多少家长把对教育、成绩的不满指向学校、老师。

父母养育孩子,父和母任何一方都是他的一半,当双方意见不一致而冲突,一定会内化为孩子内在的冲突。

我时常想起曾老师举的一个例子。主人给狗取的名字叫“别动”。主人经常说:“别动”,过来!

是不是像极了日常我们常向孩子传递的矛盾信息?

当父母意见不一,或一方常当着孩子面说另一方如何不好,孩子内在就会象这只狗一样割裂。如此,孩子被迫来到代际线上方,成为父母的父母,家庭失序。

这不仅会影响孩子当下和父母的相处,将属于父母的冲突内化,而且婚姻也会受影响。

比如,妈妈和儿子说爸爸坏话,孩子就会把妈妈说的话放在心上,不自觉地照顾妈妈,并想要对妈妈的幸福负责,当自己步入婚姻,充分享受亲密关系的快乐会因为愧疚而受限。因为他的内在会认为享受幸福就是在抛弃妈妈。

有多少孩子就这样被困在父母关系中。

而当孩子在学校接受的教育或是观点与父母的不同,就如同向孩子传递矛盾信息一般。

一位妈妈自认为对时下教育颇有发言权。看到低年级女儿每天海量刷题,一面心疼,一面当着孩子的面评判教育内卷和老师的功利。

多年后,孩子上初中,眼看成绩持续垫底,预测正常升入普通高中都很艰难,焦虑满溢。

所有压力化为对成绩的高度关注。

然而焦虑下越重视、越破坏。孩子的成绩竟比原来还差。

无奈,妈妈开始求助,在咨询师的帮助下她慢慢卸载焦虑,将自己和孩子的学习分开。

终有一天,她难过又欣喜地告诉咨询师,女儿对她讲自己不再对抗教育体制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如此忠诚于父母。面对妈妈对教育体制的敌意,家校冲突内化为孩子的内在冲突。

多年后妈妈才意识到是自己的无意之举形成孩子内在的冲突和对抗。

成人无意间在孩子内在播洒的种子,不知会影响孩子什么,影响多久。

孩子的转变也恰恰是从妈妈面对和接纳现行教育开始的。

家校统一是根本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发展,就是两个教育者,即学校和家庭,不仅要有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

智慧的家长,一定不会在家校之间发出令孩子困惑的信号。

不会在“老师的话比爸妈的话好使”时,充满嫉妒的敌意。似乎孩子听了老师的话自己就要被抛弃一样。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

孩子向外成长得越好,有越多的新客体经验注入,就会和父母分化得更好,飞得更远。

尽管面对时下教育内卷,家长几乎无一幸免,但身为父母还是要想尽办法为孩子扛起点什么。

如果什么都不扛,外界所有焦虑都传导给孩子,还要我们做什么?

家长的作用,就要在家校之间承接和过滤焦虑,在孩子向家长抱怨老师时,涵容孩子的情绪,转换来自学校老师、同学的“差评”,传递正向评价、鼓励。

智慧的师者也并不是一个人“战斗”。一定会携手家长,在家校间架起沟通的桥梁,给予每一个孩子关注。

顺畅、合作的家校关系,孩子内在更有可能安静,投入学习。

在学习中,体验来自家校和谐的温度与滋养,在和老师、同伴的互动中,体验来自生活的酸甜苦辣,盛满情感的杯子,我想这也许是比学了什么更容易被他们记住的。

而这一切,当作为父母、老师的成人修通内在,以真实的成人身份和谐相处,才更有可能实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