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民间私人编修的《明史》为什么会搞出腥风血雨?

文|周渝

清顺治十八年(1661),紫禁城正处多事之秋,顺治皇帝英年早逝,康熙幼年即位,朝中风云诡谲,各方势力暗流涌动。偏在此时,一桩千里之外的案件惊动朝野。举报者是一年前因贪赃而被罢黜的原归安知县吴之荣,他向朝廷呈上一部《明史》,并揭发这部由庄廷鑨编写的《明史》别有用心,“不臣”之言数处,如书中涉及清军入关之后的事迹,使用隆武、永历等南明诸帝年号,而不用清朝顺治年号;又提到清太祖努尔哈赤,书中仍按明朝官职称为“建州都督”等等,每一处都触及清朝统治者敏感的神经。

当时清朝虽已入主中原,自认继承大统,但天下并未稳定,西南方向南明永历政权尚存,东南方向郑成功、张煌言等人率领的抗清势力此起彼伏,此时出现以南明诸帝为正朔的《明史》一书,当时辅政大臣鳌拜等人皆对此高度紧张,抱定宁可错杀不可漏网之态度一查到底。此案前后历时两年,至康熙二年(1663)结案,酿成一起牵连甚广的文字狱,但凡此书列名参校、刻印买卖者尽数获罪,由于案发时庄廷鑨已死,清廷下令开棺戮尸,枭首示众。而庄廷鑨之弟庄廷钺则因此被杀害。因此案入狱者多达千余人,被杀者70余人,处于凌迟极刑的就有18人,是为清朝初年一桩骇人听闻的血案。

按理说,中国自唐代以来就有易代修史的传统,所谓“兴朝而修胜国史”,这也是宣告继承大统的一种形式。当年朱元璋建立明帝国后,北伐攻占大都,元顺帝仓皇北窜,朱元璋则迫不及待开馆修史,不到一年时间官修《元史》就仓促出炉,虽是在原始史料上七拼八凑的粗糙产品,但朱元璋显然更重视其政治意义:元朝已亡,大明正统。几百年后,入主中原的清朝统治者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可为何对正朔问题极为敏感的清朝,官修《明史》迟迟不能付梓,反而因一部民间私人编修的《明史》而搞得腥风血雨呢?

(0)

相关推荐

  • 他抵挡了陈友谅60万大军,却被朱元璋差点抽死,200年后子孙称帝

    上下五千年,读史有学问,我是平安君. 命运是世界上最难以捉摸的东西,回首历史往事,我们不仅感叹,当真是命运轮回啊.在元末明初的乱世中,大将朱文正就身陷命运的漩涡之中,他本身是朱元璋的侄子,守城的功夫可 ...

  • 宋代民间高人撰写私人史书,记录了朝中秘闻,他的一首诗无人不知

    中国古代历来有私人撰史的习惯,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展和纸张的普及,宋代私人撰史之风更盛,现在我们研究宋代历史,私人撰写的史籍占据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没有这些"稗官野史",我们 ...

  • 南明开国皇帝,竟然被称为虾蟆天子,所作所为,朱元璋气吐血

    南明未如南宋,享国百五十年.自西元1644年崇祯皇帝自杀身死,至1683年据有台湾的13岁的郑家克塽在冯锡范等人带领下,于大兵压境之中,奉表降清,南明39年历史至此结束.宁靖王朱术桂不愿随之,与五位妃 ...

  • 红楼十二官与编修《明史》的翰林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三月,清廷在体仕阁举行博学鸿词科(也称已未词科)考试,录取50名鸿儒.根据康熙皇帝的旨意,这些被录取的翰林全部集中到明史馆编纂<明史>.据笔者考证,经曹雪芹增删后 ...

  • 命途多舛的《明史》:编修几乎无实质成果,唯留下一路血痕

    文|郭晔旻 清军入关后,冯铨第一批投降了新朝,多尔衮恢复其原衔,获得进入内三院佐理机务之资格,顺治二年又命冯铨充任<明史>总裁之一.然而冯铨早在天启年间就因依附魏忠贤而臭名昭著,明亡后又是 ...

  • 张廷玉等人贪天之功?万斯同与《明史》的编修

    土木君哥原创,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也是公认编修质量比较高的一部史书. 中华书局版<明史>署名张廷玉等撰.但实际的编修的人往往未能列入,比如万斯同. ...

  • 家族编修家谱的乱象

    编修家谱属实不易,不仅仅是老谱丢失.寻根难找的问题,还有家族修谱乱象层出不穷,让族人对修谱失了心. 随意攀附 家族在修谱时,最忌讳的就是随意攀附.攀附者,多是趋名逐利之徒,攀附所选的人,大多是古代有名 ...

  • 家谱编修的文字使用规则

    族谱又称家谱,宗谱等.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是一种特殊的 ...

  • 《永乐大典》的编修与佛典

    在十五世纪初,明永乐二年(1404年)成祖(朱棣)命翰林院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解缙等一百四十七人纂辑<文献大成>,次年即成,由于时间仓卒,当时就有人指出"所纂尚多未备"的 ...

  • 一本县志编写不易,我们来捋捋《光化县志(光绪)》编修始末

    2011年底,老河口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出版了一套四本<光化县志点校本>,复制和点校了明清两套县志.时任市委书记王世荣在序言里,对此高度评价:"编史修志,是我国古老的文化传统.老河口 ...

  • 宗谱编修的用字规则

    "家之无谱,犹国之无史"."有族无谱.其族不大,有谱不修.其族不久"这些古话,都是表达了修家谱的重要性.家族宗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 ...

  • 家谱编修委员会,应该给酬劳吗?

    家谱自古以来就有着"三十年一小修,六十年一大修"之说,对于家族来说,每到这个时间节点,家族都需要成立家谱编修委员会,委员会不仅要全权负责本次家谱编修事宜,还有背负整个家族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