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快评:70岁阿婆获双学位,让终身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她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乐趣与成就感,才是最值得去琢磨并学习的地方。

最近,家住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的70岁阿婆徐安玲,成了当地的新闻人物,原因是她上个月从中国美院中国画专业顺利毕业,拿到了这座中国美术界高等学府颁发的双学士学位。

就徐安玲的学习经历来看,她的双学士学位拿得并不容易:首先是与年轻人一起上大学,要承受一些异样的眼光;其次是国画学习难度很大,需要有坚持的毅力;再者是因为年龄原因,别的学生每天3-4个小时能够完成的练习,她要拿出更多时间与精力。

但“功夫不负有心人”,徐安玲最终攀登到了自己理想的高峰,也获得了外界的理解与尊重,归根结底,是她身上那股“终身学习”的劲头,让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学位证书只是一纸证明,她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乐趣与成就感,才是最值得去琢磨并学习的地方。她的这种精神,不应只成为一种个人经验,需要在更大范围内激发一些思考。

在当下社会环境中,人们普遍对老年人保持学习没有什么要求,觉得老人退休后,应该优哉游哉地享受晚年生活,反倒是一种主流认知。但确实生活里,还是有不少像徐安玲这样的老人,把提升自己的艺术与精神境界,当作抵抗岁月的一种办法。当然,无论是否还有学习的兴趣,老年人的生活方式都值得尊重,但如果能通过学习充实自己,并为身边人提供一个榜样,自然需要送上掌声。

现在有一种趋势或者说现象,即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厌学情绪:处在中年阶段的人疲于应对工作与家庭,很难有静下心来的学习机会;而许多本该处在如饥似渴学习旺盛期的年轻人,却被网络游戏、社交媒体、“诗与远方”等占用了大量时间,起码在学习的态度上,较之于前几代人,多了点随意,少了些刻苦。

徐安玲(前排右六)与中国美院的同学们在一起

1978年恢复高考后,无数人对知识的渴求,可以用“爆发”来形容,那时候的学习,被赋予了诸多历史责任,也与个人命运有着紧密的挂钩;1980年代到1990年代,这二十年的读书热席卷全国,每一本思想著作或者文学小说,都能制造一轮阅读风暴;过去的那三四十年,被人回想起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人们认真读书的面庞,这是无比动人的画面。

当下人不再那么热衷学习,和时代是有一定关联的,因为在此时,获得信息与知识,实在太方便了,大量的互联网存储,使得人们想要了解某些事物,只需要在搜索引擎输入几个关键词即可,这无疑会让人变得“懒惰”,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认为知识是唾手可得的东西。

现在不同年龄段的人,普遍对学习抱有冷淡的态度,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们的生活当中,充满吸引力的事物太多了,每天睁开眼睛,人就会被五花八门的娱乐产品包围,电视已经落伍了,手机上APP的智能推送,各种几十秒就能让人笑逐颜开的短视频,各种各样的直播,被网络带货满足的购物欲等等,这些都将学习映衬得索然无味。

乐趣固然是保持学习愿望的一种刺激,但真正的学习,在本质上都是辛苦的,唯有通过艰辛学习所得到的启发与感悟,才能够深刻地被大脑所记忆。纵然现在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但学习仍然是一项进入门槛较低的行为,甚至不需要花费多少金钱,只要保持足够的关注度与投入度,一个人就能够通过学习来实现自身的成长。学习是个漫长的过程,虽然短期内看不到多大的回报,但从长期来看,学习成果大概率都能转化成一种能量,来抵抗生活的变化,也能转化成一种生存能力,带来远超过付出的回报。

从徐安玲老人的例子可以看到,当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的追求,能否带来回报也已经不再重要,学习本身,就能够促使一个人热爱生活、保持心态上的年轻。阅读徐安玲的故事,希望引发的不只是钦佩,而是对照人物产生一种反思或危机感,从而也让学习成为自己的日常习惯。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梁冰  黄志航

统筹:王攀

(0)

相关推荐

  • “对手竟是我亲妈?”日本妈妈陪儿子备考,结果自己考上了东大,网友:心里有梦,啥时候都不晚

    高考竞争有多大 相信不用我在这里重复了吧 按照班主任的话来说 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不小心丢一分就能站满 一整个篮球场的人 于是高考之前无战友 任何人都可能成为你的"敌人" 然而万 ...

  • 古风犹存的三门东屏村

    古树满披"黄金甲" 百岁寿星阿婆 捧南瓜的老人 小巷 精美的灰塑 放牧 雕花木窗 鸟立滩涂 三门东屏村为横渡所辖,横渡古称双龙. 穿过东边山谷的一道绿色屏障,是屹立村口的几棵千年古 ...

  • 女诗人‖【徐玲诗选】

    作者简介 徐玲,湖北建始人,80后诗歌爱好者,闲余时光喜欢读古诗词,钟情于屈原的楚辞,热爱田园,热爱生活.作品多发表于<凉城文苑>. 徐玲的诗 ◎离殇 黎明敲开了黑夜的门 天边那颗耀眼的星 ...

  • 徐亚玲丨水街

    经常呆在家里,自然会觉得烦闷.于是决定出去走走,去别人呆腻的地方换换心情. 水街在陕西省周至县城南2公里的沙河湿地公园,被称为"中国第一水街",是在原沙河基础上改造的水景街景.这是 ...

  • 【自闭症教育】与特殊孩子相处的艺术

    与特殊孩子相处的艺术 董红利 乾县特殊教育学校 记得我在岗前培训时,曾受到过一名自闭症女孩的攻击.那段另我后怕的经历也让我因祸得福收获了许多与特殊孩子相处的艺术. 那是2015年5月一个晴朗的早晨,那 ...

  • 徐亚玲丨冬日午后

    午睡起来,已是下午两点半了.冬日的艳阳照进房间,暖暖的.外面好像有风,门轻轻地响着,似有人若有若无地拍打. 这个房间正对着南边的旷野,光线充足.一到冬天,太阳射进屋内,明媚灿烂.床上.地上满是阳光,好 ...

  • 徐亚玲丨宁静的时光

    年龄增长,越来越喜欢宁静,喜欢一人独处,静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退去浮华,远离喧闹,我只想约一两个知己,自由交谈.天马行空,无所顾忌,不担心说话会妨碍了什么,会惹谁生气.我们只顾说出自己心里的话.嬉 ...

  • 终身学习的另一个理由是:保持大脑活力,创造美好老年生活

    <让成熟的大脑自由>是一本什么书? 关于脑科学的书?没错. 关于学习的书?似乎是的. 关于如何训练大脑的书?可以这样说. 以上答案都不够精确,正确答案是:如何让衰老尽可能少地影响大脑.所以 ...

  • 70岁阿婆获中国美院书画双学位!网友赞爆:有梦想了不起!

    徐安玲成了网红,曾在教室搭帐篷过夜-- 什么叫活到老.学到老.画到老?上海人的身边就有这样鲜活的例子. 2021年6月,家住上海金山区朱泾镇的70岁阿婆徐安玲,从中国美院中国画专业顺利毕业,获得中国美 ...

  • 正观快评|肿瘤治疗是否存在“谋财害命”,需有明确回答

    正观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 肿瘤治疗领域,是否存在"谋财害命"乱象,公众需要一个明确回答. 4月18日,一位名叫张煜的医生发布的一条动态引起广泛关注.张煜医生认为,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 ...

  • 小县城里的线上生活:70岁阿婆拍短视频,网约车司机底薪超5000元

    互联网终将把所有人一网打尽. 出品 | 创业最前线 作者 | 许芸 编辑 | 张龄丹 *本文为腾讯新闻X创业最前线联合策划 无论身处何地,互联网终将把所有人一网打尽. 万物互联风潮借助智能手机.移动网 ...

  • 汉朝公主被迫嫁给70岁老头,本想终身守寡,却遇见奇葩习俗

    导读:中国古代为封建王朝制度,秉承着男尊女卑的思想.而男尊女卑的思想形成是由于随着历史的发展,总体生产力提高,人类掌握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逐渐的步入到了父系氏族岁月,而男性在养家糊口,耕种,狩猎打鱼等 ...

  • 70岁吴孟达因肝癌去世,这种不良生活习惯成主因,发现时已是晚期

    2月27日下午,70岁著名香港影星吴孟达因肝癌去世,在2月21日吴孟达被曝因病住院,但没有透露具体病情,22日吴孟达病情被公开,肝癌晚期正在进行化疗,27日下午吴孟达突然离世,从住院到病故前后不到7天 ...

  •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70岁老人直言,看轻自己也是一种智慧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自己活得很累,但又找不到一些比较具体的缘由. 其实我们觉得"累",大部分原因是自己太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而已. 简单来说,我们人生的很多时间都是为了别人在活,想了太多 ...

  • 55~70岁,是寿命关键期,最怕三种病!

    人过55,身体和心态都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很多朋友觉得变化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身体,总感觉大不如从前. 其实,身体的感觉是在提醒你:寿命关键期到了,有三种病,一定要防住了! 55~70岁 寿命关键期, ...

  • 54岁失业, 97岁获诺贝尔奖, 保持终身学习的人到底有多牛逼!

    当古迪纳夫30岁重新开始读书,当54岁他面临失业,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得诺奖. 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追求,让他拓展了自己生命的长度和深度,直到97岁,他还在继续学习和探索的路上. 本文来源:公众号& ...

  • 50岁以后进入“生命高危期”,坚持5种习惯,或延寿10年

    人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器官也慢慢由盛变衰.特别是在50岁后,身体各部分的技能都开始变差,如果不注重保健,就很容易得一些慢性病,久而久之,寿命就会受到影响. 有人称,50岁后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