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提拔个人还要看别人脸色?这领导当得真憋屈!

每天为你深度解读《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第30卷,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 阳朔元年(丁酉,公元前24年)

【原文】

时大将军凤用事,上谦让无所颛。左右尝荐光禄大夫刘向少子歆通达有异材,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悦之,欲以为中常侍;召取衣冠,临当拜,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上曰:“此小事,何须关大将军!”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

【译文】

当时,大将军王凤掌握国家大权,成帝谦让软弱,没有实权。成帝身边得侍臣,曾向他推荐光禄大夫刘向的幼子刘歆,说他博学卓识有奇才。成帝召见刘歆,刘歆为他诵读诗赋。成帝非常喜欢他,想任命他为中常侍,命左右取来中常侍的衣冠,正准备行拜官礼时,左右侍从之人都说:“还没有让大将军知道。”成帝说:“这是小事,何必通报大将军!”左右之人叩头力争,于是成帝便告诉了王凤。王凤认为不可以,此事便作罢。

【解析】

前文说道,汉成帝要培养自己人来制衡日益膨胀的王凤。

他想到了自己的老师张禹,奈何张老先生志在混日子,不想蹚浑水,对此不上道。

汉成帝环顾四周,掰指头一算,只有宗室这边还能试一试。

这个刘歆非常牛逼,包括他的父亲刘向,人家不光是宗室,而且在文学方面的造诣极高。

他们就是那种有天赋、家境优渥,而且还非常努力的那种。

《战国策》、《山海经》就是他们父子俩搞出来的。

刘向兜兜转转,不上不下,早年间和萧望之等人一起怼石显没怼赢,能活下来算他命大。

石显专权和王凤专权情况不一样。

前者是你养的狗在外面到处咬人,后者是你养的狗回来咬你。

汉元帝没想着收拾石显,而汉成帝对王凤有些不爽。

刘向,刘歆父子响应时代号召,积极投身到刘氏皇权的维护大业中。

上面这段材料很简单,就是汉成帝想用刘歆,没用成,王凤横插一杠子,侧面体现王凤专权与汉成帝无奈。

细细品,这里面道道有不少。

1.奇怪的面试

左右尝荐光禄大夫刘向少子歆通达有异材,上召见,歆诵读诗赋,甚悦之,欲以为中常侍;

估摸着年岁,这个时候刘歆大约27岁(刘向公元前50年生人)。

大家都说刘向这小伙子很不错,水平挺高的。

汉成帝觉着,既然都说不错,那就让他来看看吧。

这一召见,汉成帝让刘歆背诵一下诗词歌赋,然后非常高兴,也觉得人才啊!

搁着玩呢!

27岁小伙子水平高,就让他背诵个诗词歌赋,就觉得不错?

这不是任何一个27岁受过教育年轻人应该的吗?

所以说,这次面见透露着奇怪。

就好像,你上市公司500强,要招聘个CEO,来一个小伙子,世界顶流大学毕业高材生。

你给人家做面试,结果出一套小学1年级的数学题。

人家100分答出来,你当场拍板:“你就是我们要的人才。”

这里面要不是你有问题,就是这小伙子是谁的亲戚。

实际情况可能是什么?推演一下。

王凤斗倒王商之后,内廷中大量皇帝身边的近侍、近臣位置被安排上王凤的人。

不过这里面并没有全部换完,包括光禄大夫刘向,以及推荐刘向儿子刘歆某些左右,都有可能是非王凤系的人。

在王凤系的壮大后,他们隐约的被排挤出汉成帝周围。

为了自救,也为了保持和皇帝的沟通渠道,推荐了这个和汉成帝年纪相仿的刘歆。

某种程度是内廷中非王凤系的一次联合共谋布局。

甚至汉成帝都参与到其中,用这种低级的面试来让刘歆的安排任用显得合理化。

2.左右变化背后的权力变化

推荐刘歆的是汉成帝的左右,劝阻汉成帝提拔刘歆的又是汉成帝的左右。

这里的左右并不是同一拨人,这也侧面印证了上面那一点。

推荐刘歆的是非王凤系的人,而劝阻的是王凤系的人。

这里有意思的地方在这里。

左右皆曰:“未晓大将军。”

左右叩头争之···

这里可以品味出三个关键点。

其一,“皆”这一个字,王凤系的人马已经膨胀到汉成帝身边连旁系人马都没有的地步。

其二,左右都在叩头劝阻,更是说明,这些人绝对是王凤的铁杆。

其三,推测,推荐刘歆是之前的事情,那个时候汉成帝身边还有一些非王凤系的人马,而这个时候这种左右人的变化,表明了王凤权力急速膨胀,与对汉成帝的控制在加强。纵然有一些非王凤系的人马,但是已经彻底边缘化,不再出现在汉成帝身边。

这也是为什么,汉成帝要提拔刘歆。

这也是为什么,汉成帝要面试刘歆来合理化提拔。

没办法啊!被逼的!

3.王凤的敏感

左右叩头争之,上于是语凤,凤以为不可,乃止。

既然都说要和王凤打招呼,那就说吧。

对此王凤同志表示不行。为什么?

王凤权力这么大,内廷里面自己的马仔这么多,而且对皇帝控制的这么厉害。

就连汉成帝要用人,左右都在帮他劝阻,王凤怕小小的刘歆?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汉成帝提拔刘歆这事,面上就透露着怪异。

而刘歆还有他那老头子刘向也不是省油的灯!

刘向写了一本书,前面提到的《战国策》。

里面的东西都是勾心斗角、阴谋诡计的玩意,作为他儿子的刘歆,能不知道?能不熟悉吗?

这下要是把刘歆安排在汉成帝身边,那不等于给汉成帝找了个狗头军师。

汉成帝那还不得成天和刘歆一起捣鼓,“今天怎么搞我舅舅”、“明天怎么搞我舅舅”,舅舅王凤表示压力好大,心好累。

好,就算汉成帝没这么阴,但是提拔刘歆到内廷,安排到皇帝身边,这种行为。

一方面是皇帝有意识地提拔自己人,培养党羽。

另一方面是皇帝对现有格局的掺沙子,而伟大教员有三大政治手段,掺沙子就是其中之一(剩下两个:甩石头、挖墙脚)。

如果汉成帝身边都是王凤的人,那么他就是独木难支被架空的命。

但是一旦安排了人进来,慢慢地就能把局面翘起来,这个要提早警惕。

这皇帝身边局面一动,王凤还能落着好?

王凤的敏感和拒绝,理所应当。

【启发】

汉成帝心急,没办成。

如果要干应该怎么搞?无他,混水摸鱼而已。

先对皇帝身边这些近侍、近臣看看,谁些是铁杆王凤的人,谁是中立可争取的、不可争取、混事的。

然后搞一次集体面试,里面的人多的,尤其是王家的人,刘歆自然也安排里面,包括其他大臣的儿子。

当然,王凤也要在场看着。

面试下来,搞几个符合条件的,王家人最多,其他大臣家的也有,刘歆安排在中后。

然后就是把现有这些近侍、近臣中不可争取的、混日子的给踢到外地做官,而把这些人换上来。

这就是浑水摸鱼,暗度陈仓。

王氏换王氏,但是此王氏非彼王氏,毕竟王氏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也分派系。

在一次次转换中抓住机会,一点点安插自己之人。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连提拔个人都不行,那么这个领导当得也是没意思!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