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朋友圈自由的我们,可悲吗?
01
被删除的微信好友
今天我删除了一个微信好友,说起来也有段故事了。
这个小Z是我在某个社群里添加的学员,当时在群里对她并没有什么印象,第一次跟她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是某天晚上10点多,她突然跟我抱怨起自己的遭遇。
大意就是她陷入了中年危机,现金流出了问题,接着工作和人际关系也陷入危机,然后夫妻关系也陷入了僵局。
一开始我还挺有耐心的,觉得她可能是压力太大需要纾解,或者是想找我做咨询,抑或是需要我给她推荐咨询师。
几个回合聊下来,我慢慢失去了耐心,因为小Z发过来的一直是四五十秒的长语音,而且表述很混乱。
我有意回绝她,所以搬出了付费的话题,跟她确认:“你是要做付费的职业规划咨询吗?”
她说:“啊?还要交钱啊?我刚刚也说了,我现在经济很困难,只是想跟你倾诉一下。”
Excuse me?
只是想倾诉一下?
不是说不能向我倾诉,之前我们非亲非故,甚至这是第一次交流,且你并不想寻求什么积极的建议,只是把我当成情绪的垃圾桶而已。
我,凭什么义务做你的垃圾桶呢?
于是我就不再回复了。
然而,当天晚上我还是继续收到了三十几条长语音。
我都没点开听,光是看到一长串的未读消息,就已经感到头皮发麻了。
02
交朋友?割韭菜?
小Z是个保险从业人员,而且在我看来,她也是这个行业里树立不良印象的典型。
现在想想,我最后悔的决定,就是没有早点拉黑她。
“垃圾桶事件”后,我又被她骚扰了几次。
有两次,我发了我妈或者小孩的照片后,她立刻非常“积极”地私聊我,询问我是否为家人购置了保险。
还没等我回复,又立刻推销她代理的某种产品。或者,在我说明已经购买了某公司的产品,且有固定的保险代理人后,不胜其烦地继续向我推荐。
更搞笑的是,光是“你家孩子有买保险吗?”这句话,她就问过我2次。
不,是3次。
今天被我拉黑前,她问的依然是这个问题。
收到这样的恶意推广,我心里的感受就是“原来我在你眼里,就是一茬待割的韭菜啊?”
可同样是保险从业者,我朋友圈还有好几位的营销方式就高级了很多。
你能看得出,他们有营销自己的意识,但却不把我仅仅当成是“私域流量”,即便偶尔发来一条广告,推销的话术也比较走心,不太容易让人产生厌恶、抵触的情绪。
实际上,我的保险代理人小L就是我的朋友圈好友,即便她从未向我主动推销过什么,我还是选择相信她,因为她有一种自然的亲切感,业务方面也确实专业。
03
什么是个人品牌?
现如今,好像各行各业都在输出IP,积极地打造个人品牌。
很多人误以为人设就是贴标签,但最近我从的一门个人品牌课上,了解到一个触及底层思维的概念:当你开始做生意时,你的品牌就开始了。
把范围扩大一点或许更贴切:当你打算开始做生意时,你的品牌就开始了。
我有一个网友,以前没见面的时候,我对她的印象特别好,觉得这个姑娘真是灵动又聪明。所以她推荐的人,有时候我也会关注;她推荐的课,我也买过几次。
后来见过一两次面,我终于理解了什么叫“见光死”。那种磨叽、腻歪、邋遢的形象,一下子把她曾经建立在我心中的美好感挤走了。
后来她再在朋友圈推荐什么,我也连带着不再信任了,也说不出是什么原因,总之就是失去好感了。
所以你看,打造个人品牌的过程并不轻松,但是毁掉之前的努力,可能只是你说错了一句话,忽略了一处细节。
04
普通人如何连接资源?
普通人或许离“个人品牌”这4个字还有很遥远的距离,但在为人处世中做好细节,为自己积累一些印象分,总能帮我们连接到更多的资源。
说到细节,学员小丫给我的印象就很好。
她是才报名写作私教的学员,原本我不打算招新人了,因为名额已满,而且2021年我还想留着精力做更多事。
但她特别真诚,说明了以前被我细致改稿的感觉很好,这种私教正是她眼下急需的,还特别体谅地说:“可能无形中增加了你的工作量,很抱歉添麻烦了,但还是希望能争取一个机会。”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我还怎么好拒绝呢?
只能超额接收了。
第一篇文章交上来后,我基于自己的储存习惯,把文件名改成了“学员笔名+周数+文章标题”,批改后又回传给她。
等这周的文章交上来,我发现她的文件名命名格式就变了,完全按照我的习惯来。她是所有学员里,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注意到这个细节的人。
我跟她聊天,夸她“看得出你是一个特别有心且细腻的女孩。”
她说自己发现文件名被修改了,想了想原因,就觉得可以遵循我的习惯来。
之前沟通的时候,我还提到过晚上8点后要陪娃休息。后来8点后她再找我,就很贴心地说“你不用回复我了,我刚看到已经八点多了,你去带娃吧。”
你看,全都是小事,但在我心里,已经不自觉给她贴上暖心、勤奋、机敏、细致……一系列美好的标签了。
她还提前跟我打招呼,说明年有可能换工作,到时可能需要找我做职业规划咨询,或者需要我引荐咨询师。
这还有什么好请求的呢?
这么好的一个小伙伴,我肯定会帮她找最合适的咨询老师啊!
05
管理好你的“朋友圈形象”
昨天我看到一条微博热搜,说微信的文件传输助手,已经变成了职场人的私密树洞。
很多人会在这里给自己加油打气——
“你可以的,再忍耐一下。”
“有点不顺利,没关系。”
“今天也要元气满满,加油。”
既扎心又真实,我们真的已经失去“朋友圈自由”了。
可以反过来想想,朋友圈里的那个“我”是假的吗?
我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是。
朋友圈里那个积极阳光的我们,甚至有点“伟光正”的我们,也依然是真实的,只不过我们选择性屏蔽了自己消极的一面,更愿意把美好的一面展现在别人面前。
抱怨生活谁不会呢?
但是又有谁完全没压力呢?
既然如此,何必把别人的休息时用来打发时光的社交场所,当成是你的情绪垃圾桶呢?
生活给我蜜糖,我就安享蜜糖;生活给我考验,我就披甲上阵。
能忍的苦暂时忍一下,忍不下去就找亲近的朋友吐槽一下好了。
愿你不会被生活打败,仍可以为明天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