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何首乌有哪些注意事项?
何首乌是九大仙草之一,但近几年不断有病例报道,有人服用何首乌导致肝衰竭。那么何首乌到底有没有肝毒性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谈一谈。
何首乌,又名地精,始载于《何首乌录》,为蓼科蓼族何首乌属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的块根。因炮制方法的不同分为生首乌和制首乌。
生首乌: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干燥。
制首乌:在生首乌的基础上与黑豆汁放置于密闭的非铁质容器中进行隔水或者蒸汽加热,熬至棕褐色后进行干燥。
生首乌与制首乌功效各不相同。
生首乌,甘、苦、平,归心、肝、大肠经,可以解毒截疟,润肠通便;
制首乌,甘、涩,微温,归肝、肾经,可以补益精血,固肾乌发。
补益精血一般用制首乌;截疟、解毒、润肠一般用制首乌。《开宝重订本草》曾记载:“忌铁。”制首乌补而收敛,痰湿较重者不宜单服。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有抗衰老、提高免疫力、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促进肝糖原积累以及一定的保肝作用。何首乌这么多好处,那么它的肝毒性到底如何呢?
1.生首乌与制首乌的比较。生首乌有小毒,制首乌则基本没有毒性。
2、何首乌的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的比较。很多人喜欢用何首乌泡酒。酒可以引药入肝经,以滋补肝血,还可以活血调经。但是有实验以人肝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发现生首乌、制首乌乙醇提取物对人肝细胞的毒性均明显强于其水提物,说明何首乌泡酒可能会增加肝脏损伤的风险。
那么,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才能安全地食用何首乌呢?
应分清生首乌和制首乌。两者毒性有别,功用有别。家庭常用其补益精血乌发的作用,应选择制首乌。
注意用量。制首乌在汤剂中的用量一般每天6-12g,过量应该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注意体质。中医讲究体质,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服用何首乌。“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本身体质无虚象,亦或者本身虚不受补,机体就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服用正规医院/药店的制首乌。中药的炮制除了可以增加药效也是降低毒性的关键,而何首乌炮制恰恰是减除毒性的关键环节。不正规来源的首乌常常在炮制环节“偷工减料”,从而增加了肝毒性的发生。
避免和其它具有肝毒性(或可能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一起服用。
以上是服用何首乌时的一些注意事项,但何首乌肝毒性的物质基础、发生机制和炮制减毒机理等仍然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建议一定在医生指导下应用,选择正规医院/药店炮制后的何首乌(选择制首乌而不是生首乌!),尽量避免长期、大量用药,并定期监测肝肾功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何首乌的药效,减少其潜在的不良影响。
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颈性眩晕是怎么回事?
撰稿:张艳 徐浩
颈性眩晕定义
眩晕是指患者感觉周围物体或自身在旋转、升降和倾斜的运动幻觉。颈性眩晕指由于颈部病变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
颈性眩晕病因
常见病因包括颈部周围骨骼、肌肉、韧带、椎动脉解剖结构及功能异常,如颈部软组织炎症,颈椎失稳,颈椎外伤或颈椎管狭窄等,其中以颈椎病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主要原因。与颈性眩晕有关的颈椎病主要是椎动脉型和交感型。交感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交感神经兴奋导致椎基底动脉血管收缩,引起一些后循环供血不全的临床症状,如眩晕、恶心、呕吐等。而椎动脉型颈椎病所致的颈性眩晕是由于椎动脉压迫进而引起供血不足。
症状特点
颈性眩晕为发作性眩晕,常在头部过度后仰或转动某一方位时发生,停止后仰或扭转时,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又称位置性眩晕。可伴有脖子发硬、耳鸣、视觉障碍(视物模糊、眼干、眼胀、眼涩)、头颈肩痛、恶心、呕吐、出汗、心悸、上肢麻木等症状。
检查手段
1.X线可见颈椎椎体、椎间盘、钩突关节退变和项韧带钙化,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等改变。
2.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可见椎基底动脉血流量减少。
预防颈性眩晕的小方法
1. 多活动颈部 ,特别是伏案工作年轻人、学生,中老年人更应如此。可以做“米”字颈椎操,利用碎片时间活动颈部。
2. 尽量不突然扭转颈部 ,不过度持久地仰头 。
3. 天寒时 ,应注意颈部的保暖 ,因颈部受凉也是眩晕的诱发因素之一。
4.颈椎病与骨质疏松也有关系 ,应常喝牛奶 ,晒太阳 ,必要时服用钙剂。
5. 枕头与此病也有关系 ,枕头的软硬度应合适 ,不可过高或过低 ,其高度最好是自耳到同侧的肩外缘的高度 ,即侧卧时正好保持颈部的固有位置 ,不倾斜。
颈性眩晕中医特色诊疗
1.推拿手法:
推拿对本病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l)局部调整椎体关节位置手法常用的有: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龙氏正骨、拔伸旋转推扳复位法、韦氏旋转复位法、颈椎旋转微调手法等;(2)整体调整脊柱手法;(3)椎旁或局部软组织放松手法;(4)配合点穴、针灸、牵引等其他物理疗法。
2.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3.针灸治疗:
针灸为治疗颈性眩晕常用手段,且疗效肯定。取穴一般以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上穴位为主。常用穴位有: 颈夹脊、百会、天柱、风池、阿是穴等。治疗后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和血管搏动指数明显改善,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患者的眩晕等症状。
4.中医中药:
中医中药治疗颈型眩晕依托于辨证论治思想,主要证型有:肝风痰瘀型、肝阳上亢型、气虚血瘀型、痰浊上蒙型、水湿内停型,采用同病异治治疗理念,取得较好疗效。
5.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一方面可直接松解颈部紧张的筋膜、肌肉,降低软组织内的压力,缓解其对椎动脉的压迫; 另一方面可破坏颈椎的病理构架,重新恢复其动态平衡状态,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颈椎很重要,保健要做好,从小就注意,长大万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