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元宵节的来历吗?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当然,元宵节的时候还有很多风俗活动,例如“花灯会”、“猜灯谜”、“遛百病”等。小时候,一到元宵节,家家户户门前挂上大红灯笼,年味十足。小伙伴儿们都会找来白酒盒子、红纸、蜡烛、木棍、线绳等小材料,在家里做灯笼,最期待的就是晚上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比比谁的灯笼做的好,谁的灯笼照的亮。在央视一年又一年的元宵晚会还没开始的时候,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的三五成群,结伴出去玩。到了正月十六晚上,家家都会出来“遛百病”,以驱除病邪为目的,往田间地头扔几个硬币,祈求把身上的灾病全部“遛”掉。

还有一项民俗是元宵节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吃“元宵”,在中国的南方“元宵”也叫“汤圆”。“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在中国的大部分乡村,外出的打工人都会在过了正月十五才会出发,因为他们要抓住春节的尾巴,最后享受一下元宵节中的年味、家人的团聚。过了元宵节,中国的春节也会渐渐接近尾声,孩童们开始新学期的课程,生活恢复正常,新年的奋斗也开始了。愿今后的每一天,都是玫瑰豆沙馅的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