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逐段分析(5)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本段紧氶上段,依然是叙事。上段讲了诸葛亮和刘备的光荣革命历史,本段说的是在刘禅的领导下诸葛亮的艰苦工作。当然也有别的一些事情,容我慢慢道来。
首句“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从这里我们看出,“谨慎”是刘备对诸葛亮的评价,也是诸葛亮引以为傲的自我认同。诸葛亮一生不曾弄险,偶尔也玩一把“空城记”。“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确实是大事,也即我们所说的“托孤”。但这里边还有一些特别的东西,和后世老皇帝临死之前任命顾命大臣的情况不一样。据史载——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里边比较特别的地方是“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这话比较狠,表面上刘备是出了个选择题,如果刘禅还行,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行,你就取代了他。实际上,刘备算准了诸葛亮不会选择后者,这就是“知人”。所以诸葛亮立马表决心“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后代的皇帝不敢说刘备那样的话,他们大部分会说:我儿子就是个傻子,你也要忠心耿耿地辅佐他!
对诸葛亮来说,前有刘备的知遇之恩,后有他的托孤之责,不能不感到责任重大。所以,诸葛亮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所以,诸葛亮不避危险,“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我们知道,南方瘴疠横行,夏季尤盛。就是这么危险,诸葛亮也就那么做了,可以其决心之大。
诸葛亮经过了诸如“七擒孟获”等一系列的战争,终于平息南方叛乱。后院稳定了,经济也有所发展了,武器装备也充足了,所以又想起了蜀汉的“终极大事”——“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南方已定”、“兵甲已足”是条件,“奖率三军”发动战争是行为,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其中夹杂了一个谦词“庶竭驽钝”,可以忽略不计。但我们细分析,这四个“目标”里有一个极其重要,重要到可以拿它来概括这四个“目标”。本来是四个,可以合并成一个,你说重要不重要?那么这个“目标”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兴复汉室”!
蜀汉虽然偏安一隅,但一直认为只有自己是正统。汉朝姓刘,我也姓刘。你曹魏是篡的我们刘姓的王朝,所以你是“奸凶”,所以你是我们的头号敌人。相对来说,蜀汉对孙吴的排斥性就小一些。那么,我们的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兴复汉室”。
因为曹魏占据着中原,其中洛阳曾是东汉的首都。所以,“兴复汉室”是口号,“北定中原”是地盘,“攘除奸凶”是敌人,“还于旧都”是结果。
最后两句是明确职责,“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笼统地说,在外边,我领兵打仗;在里边,他们辅佐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