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欣赏】 北齐《文殊般若碑》

砚田书院

传承文化 传播经典
16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文殊菩萨心咒 道一法师 - 慈悲心智慧心

《北齐·文殊般若碑》,又名《水牛山文殊般若经碑》、《文殊般若经碑》,此碑原立于宁阳、汶上两县交界的水牛山之巅,同著名的清凉寺、二佛洞相伴于水牛山上一千多年,历尽沧桑。1973年移至汶上县文化馆,因保护不当而裂为两段,后移至汶上县博物馆。现为为国家一级文物。

碑高2米,宽0.86米,厚0.14米。上罩石,碑额中置佛龛。为一铺五尊(一佛二菩萨二弟子)。由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以及释迦的两大弟子阿难、迦叶组成,龛之两侧阴刻“文殊般若”四字。字高15厘米,宽约为20厘米,书体为隶楷相间,浑厚勃发。碑首下阴刻《文殊般若经》经文10行,每行30字,计297字,书体同碑额,字径5厘米。碑之两侧镌有善主姓名,因刻度较浅,现已剥落难辨。

《文殊般若经碑》书体为由隶向楷过渡的代表作,该碑制作年代,素有争议。孙星衍在其《寰宇防碑录》中将其列入北齐时期,赵之谦以题名的官制考证其为隋碑,《集古求真》的作者欧阳辅和《校碑随笔》的作者方若认同赵说。从书法风格看,与《徂徕山映佛岩般若经》和《泰山经石峪金刚经》相仿,丰腴温雅,极具北齐书风,不似隋唐以后楷书注重波折,起收笔处不露笔锋,行笔迟缓,落笔凝重,结体茂密,风润厚美,用笔平衡庄重,不作险峻欹侧之笔,故显雍容大度。清杨守敬《平碑记》称“平情而论,原非隶法,出以丰腴,具有灵和之致,不堕寒俭之习耳”。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曾求得此碑法贴,时常临摹,遂自成一家书风。

此碑是魏碑中承接汉碑书风并形成魏碑独特风格的杰出代表,是我国书法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独现异彩的时代高标。与汶上汉代衡方碑齐名,是继衡方碑之后的碑中骄子。《中国古玩收藏指南》、《金石学大辞典》、《碑帖精华》等书中均有“文殊般若碑”的记载,此碑已成为中外专家、学者进行历史研究、佛教研究、石刻艺术、书法艺术研究的珍贵史料,更是留存千古、不可多得的石刻艺术珍品。

你有什么看法?

欢迎留言评论~

来源:书艺公社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