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斜角肌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和治疗

前斜角肌综合征是胸廓出口综合征的常见病因之一。

  • 前斜角肌起自C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一肋骨的前斜角肌结节。

  • 中斜角肌起自C1~6或C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上缘锁骨下动脉后方。

  • 后斜角肌起自C5~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二肋骨外侧中部粗隆。

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和第一肋骨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间隙。

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就从前斜角肌后侧,颈三角间隙穿出,进入锁骨下方。

由于前三角肌会随呼吸而收缩,吸气时肌肉收缩将第一肋骨上抬,导致三角间隙变小,在正常生理情况下,间隙还能有一定的代偿余地,一般不会对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产生压迫或刺激。

产生病变的原因

  1. 损伤:由于颈部在后伸侧屈位时突然向对侧和侧屈方向旋转,导致了一侧前斜角肌受扭转牵拉而损伤或保护性痉挛或长期坐姿不良导致的废用性痉挛,斜角肌发生肥厚和纤维化,牵扯第一肋骨抬高,间接压迫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

  2. 肌性畸形:前中斜角肌肌腹相互融合,或是神经血管经过前中斜角肌时受到相互融合的肌腹或痉挛的束缚,导致了神经血管的压迫。

  1. 骨性畸形:肩部下垂,高位胸骨,高位第一肋骨,臂丛位置偏后等先天畸形,导致的神经血管压迫。

病理变化

前斜角肌综合征大多是由颈椎病所引起。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和颈椎周围的软组织发生病理性改变,压迫或刺激颈神经根,而前斜角肌受到从臂丛发出的神经支配,导致前斜角肌发生反射性痉挛,前斜角肌的痉挛又会牵引抬高第一肋骨。

此时若不能及时解除痉挛,被抬高的第一肋骨就会长期慢性的刺激臂丛神经束,从而持续刺激斜角肌产生痉挛,导致肌肉肌腹肥大,而肥大的前斜角肌会更进一步抬高第一肋骨,加重对臂丛神经的刺激,如此恶性循环,继而引发其他一系列症状。

症状通常表现有:颈臂疼痛、麻木、酸胀无力、畏冷、感觉异常、活动不便

感觉障碍以前臂内侧及环指、小指最为明显,斜角肌间隙压痛明显,并向上放射,可伴有肌力减弱、肌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未引出。

判断前斜角肌综合征

查体可见颈前紧张而肥大的前斜角肌肌腹,局部有明显压痛,并向患侧上肢放射。高举患肢症状减轻,向下牵拉症状明显加重。

可通过肩外展试验Wright征、斜角肌挤压试验Adson征、上臂缺血试验Roose征、肋锁挤压试验Eden征和锁骨上叩击试验Moslege征,其中三项或三项以上阳性来确定。

也可通过《颈肩腰腿痛非手术治疗》指导的诊断要点来判断:本病好发于女性,特征性疼痛伴有上肢感觉异常和循环异常,病变侧前斜角肌有压痛和放射痛,Adson试验阳性,颈胸段正侧位无阳性体征。

斜角肌与筋膜前深线

前深线是身体筋膜的“核心”

前深线从足底出发,始于足底深层,沿着小腿后侧上行,从膝盖后方到达大腿内侧。随后走行于髋、骨盆及腰椎前侧;同时另一条走行于大腿后侧,向上通过骨盆底部,与前一条走线相汇合。从腰大肌-横隔交界开始,它分出数条支线向上围绕并经过胸部脏器,最终止于脑颅与面颅底部。

前深线对身体起到了主要的支撑作用,包括:提升内在弧度、稳定髋关节在内的下肢各段结构、从前方支撑腰椎、环绕并形成腹腔、盆腔、稳定呼吸活动中的胸腔、平衡颈部和头部。

如果前深线缺乏支撑和支撑,将导致身体整体短缩、骨盆和脊柱核心倒塌,还会引起其他负面代偿性调节。

体态和呼吸对前斜角肌的影响

前中斜角肌的主要功能是维持颈椎的稳定和辅助提肋呼吸,平时辅助呼吸是不需要参与呼吸过程的,但是当身体发生胸廓的提肌和呼吸的幅度不足、腹压失衡等问题是,大脑会调动颈部肌肉拉动胸廓向上打开,以增加胸廓的体积和幅度。由于现代人们生活的方式改变,大多人都是前屈位姿势(含胸驼背)居多,造成肩胛骨前移,胸部肌肉的姿势废用性缩短收紧,增加了呼吸时肋间肌肉的压力,斜角肌产生代偿运动,导致过度紧张,引起颈三角间隙狭窄,产生慢性劳损 。

改变这种神经卡压的状况需要从骨盆开始,通过布鲁格齿轮机制改变人体姿态,从而做到改善身体的呼吸功能,减轻前斜角肌的压力。

神经反射疗法观点

神经反射疗法观点认为前斜角肌受到C5~7或C3~4神经前支所支配。

而前斜角肌的紧张可能是由于脊神经后支神经受到激惹反射到前支(前斜角肌对应神经)所致。

后支神经被激惹得原因有:其后支神经所支配的皮肤、肌肉、关节囊,筋膜损伤所致。

治疗

斜角肌比围绕在周边的纤维来得更密集以及更紧绷。杨达(Janda) 将斜角肌分类成张力型肌肉,意思是当受力时会紧绷,如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其常保持在收缩的状态。

斜角肌很靠近敏感的臂神经丛。此坚硬及靠近神经的组合让介入变得困难,任何压力或滑动过程中都会产生神经痛。

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

对于前斜角肌的损伤往往合并有颈椎小关节的旋转位移和颈曲的改变的患者,可以采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通过手法纠正偏歪棘突,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

在治疗期间,嘱病人进行抗阻力抬肩锻炼,这类锻炼可以改善姿势使颈胸出口开大。

具体做法是:病人取坐位和颈前凸减小的姿势,缓慢重复并充分地作抗阻力的抬肩活动,逐渐增加阻力及重复次数。另外,嘱病人体息时可采用外展患肢位。

等长收缩训练

等长收缩运动是一种离心-向心复合式收缩运动,可以松解肌肉痉挛和肌性牵涉痛,达到治疗由于肌肉痉挛所引起的疾病的目的。

患者取坐位,医者立于患者身后,患者头部向患侧屈,耸患肩,医者双手做抵抗运动,持续10s,间歇1min,重复以上运动3次。

其他治疗还有: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法、刺络拔罐法、电针治疗、牵引治疗或按摩治疗等。

(0)

相关推荐

  • 前斜角肌综合征的症状、诊断及治疗

    [摘要]前斜角肌综合征是前斜角肌的肌性压迫胸廓上几处臂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而引起的综台征.前斜角肌综合征多发生于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右侧多于左侧,一般好发于垂肩或肩胛肌肉不发达体型者及工作生活习惯中头 ...

  • [深度学习] “烟雾病/烟雾综合征”的发生机制及影像特点(建议收藏)~~~

    烟雾病/烟雾综合征 影像表现 烟雾病是一组以基底动脉环血管受累为主的特发性.进行性.闭塞性脑血管疾病.虽首次报道于日本,本病现已在世界各地均有报道. 烟雾病是以颈内动脉(ICA)远端均匀狭窄为特征,常 ...

  • 背阔肌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诊疗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因为使用某些健身器材或某些工作要求,需要频繁向前上方伸展手臂.殊不知这一个小小的简单的动作也会对背部肌肉造成损伤,而这种日积月累的慢性损伤也会对慢慢的身体其他部位产生不良的影响,产生 ...

  • 「运动康复科普」髌股疼痛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康复训练

    在喜欢运动人群中,膝关节疼痛是很常见的症状,很多跑步.登山.球类爱好者都在忍受着膝关节的疼痛去坚持运动,这种精神可嘉但是行为却要避免.本篇文章将会向大家介绍一些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康复训练方法,如果能 ...

  • 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发生机制及相关药物治疗

    前言 蛋白尿一直是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重要的早期检测指标.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生在糖尿病起病后5-7年,患者无任何不适症状,检查可发现微量白蛋白尿.临床蛋白尿期,以 ...

  • POEMS综合征发表机制与治疗

    POEMS综合征发表机制与治疗 张海鹏1,2,3,章海澎4,5 (1.       涿鹿县医院神经系外科ICU,河北涿鹿075600:2.涿鹿县医院放射医学与应用物理研究所,河北张家口075600:3 ...

  • 日问42: 脑高灌注综合征如何发生及如何预防治疗?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

  • 罗氏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发生机制及遗传咨询

    导   读 罗伯逊易位型21-三体综合征,约占21-三体患者的4%.核型染色体数目为46,其中包含一条罗氏易位染色体,通常由一条D组或G组染色体与一条21号染色体的长臂通过着丝粒融合而成,分为非同源和 ...

  • 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机制、分型及治疗

    这是一个好时代 这可能是一个血管病腔内治疗最好的时代 因为 器械迭代更新 技术日新月异 理论百家争鸣 然而 对绝大多数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 球囊扩张成形术仍然是基础手段 而且 很多时候 很多病变 仍然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