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贵含蓄
诗词贵含蓄。首先,从含蓄立意上有三种类:
第一,醉翁之意,意在言外。诗词常常借助客观的物象寄兴言志,将诗人的思想情感表现得含蓄深沉。如王维《山居秋暝》,诗人将思绪定格于一个寂静、空灵的画面,托物言志,借景抒怀。又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没有一个悲愁字眼,但读来令人断肠。再如,古人要表现节操,一般喜欢用松竹菊梅荷等具体事物来代替,如果直接说出人的某些节操,而不使用借物言志之法,这样太直接,易写成'老干体'。
第二,王顾左右,意在言他。即落笔往往不在正面的具体描写上,而是从侧面、对面迂回地表情达意,务求从虚中见实。如高适《除夜》,其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用衬托手法,落笔对方,不写自己思念故乡,而是写故乡亲人思念自己,把思乡之情抒发得婉转、真挚。或以反面衬托手法来表达含蓄,是古人使用最多的手法。
第三,正话反说,意在言深。反笔和正笔相反,是指构思从反面切入,将人的思想情感置于与环境相反的状态。表意曲折而有情致,体现出立竿见影或见影知竿之妙处。如唐彥谦《小院》:'小院天人夜,烟斜月转明。清宵易惆怅,不必有离情。'此诗抒写离情,前三句层层烘染、蓄势,'不必有离情'却从反面写来,以'反'见'正',深刻表现了离情的郁积难遗,妙不可言。
其次,从含蓄造景上,归纳为三种模式:
第一,以景启思,半露半藏。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诗忌露忌尽,下语三分,话不说完,留有'空白',自然会引发读者的思索想象,诗也就耐人寻味了。如元稹《古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作者只是淡淡地勾勒出特定环境中的特定人物,引而不发,却意在言外,通过一个细小的生活断面抒发了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内含丰富。
第二,层层布景,亦景亦情。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步步展示出诗人顶风冒雪投宿山村的情景。着墨不多,而人物却形象鲜明,蓄意丰富,耐人寻味。
第三,拈景结情,余韵余味。《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诗词以情作结,或以景衬情或情寓景中,可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用景结很容易做到结的深远,结的有味。如元稹《西归》:'五年江上损容颜,今日春风到武关。两纸京书临水读,小桃花树满商山。'以景结之,情韵悠长,神余言外。
再次,从含蓄炼句上,归纳为三种方法:
第一,弃直就曲,引人入胜。含蓄炼句自当求个妙处:明是心愁而眼中泪难止,偏怪风儿往眼里吹;心中有结,而言'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1
第二,疑问作结,发人深省。问而不答,构设悬念,供人思索玩味,使诗具有含蓄不尽的韵致。如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第三,避实就虚,授人以柄。特别以梦境、声音作结,创造一种清幽缥缈的境界,也是创造含蓄美的重要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