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传偏方:经方治疗流口水,特效
病案1.甘某,男,5岁,周口人,有多年口涎多病史,近因口涎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口水涎沫多甚于夜间,急躁易怒,时有头痛,手足不温,怕冷,舌质淡,苔白滑腻,脉沉弱。辨为肝胃虚寒,阳虚不固证,治当温肝散寒,益气固涩,给予吴茱萸汤与理中丸合方加味:吴茱萸24g,红参10g,生姜20g,大枣12枚,白术10g,干姜10g,生川乌6g,生半夏12g,炙甘草10g。6剂,第1次煎4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口涎减少,以前方6剂;三诊:头痛未作,以前方6剂;四诊:口涎较前又减少,以前方6剂;五诊:苔滑消退,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解除,以前方12剂。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怕冷、手足不温辨为寒,再根据急躁易怒辨为肝,因苔白滑腻辨为痰,以此辨为肝胃虚寒,阳虚不固证。方以吴茱萸汤温阳健脾,益气固摄;以理中丸温中健脾,固摄津液,加生川乌攻逐阴寒,生半夏醒脾燥湿。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病案2.高某,年近三十,却每晚睡着后口涎外流,醒后枕巾弄湿一大片,非常难堪,一直羞于治疗。患者身材魁梧,语声洪亮,精神充沛,饮食、二便正常,白昼身体无任何不适,舌淡苔白滑,脉象正常。
面对这位患者,治疗无从着手,细思之:导致口涎之因,多因脾阳不足,胃阳不布,水液不能正常运化,聚而为痰涎。今患者舌淡苔白滑,正合脾胃阳气不足,水津不布之象。土虚木必乘,木乘肝旺则气必上逆,所以导致入睡后口涎外流。阳气不足,阴寒独盛,与辛热之品最为相宜。吴茱萸汤温肝暖胃,散寒降逆,君臣之药均为辛热之品,是否和该证的病机合拍?
考虑到《伤寒论》在讲述吴茱萸汤适应证时有“干呕、吐涎沫”之证,我就开了吴茱萸汤加桑螵蛸的处方:吴茱萸10g, 桑螵蛸15g,党参12g,生姜15g,大枣5枚。
患者服药5剂后告知,口涎已有所减轻,早晨睡醒后枕巾弄湿的面积明显减小。继续予原方加减调治近一个月,睡后口涎外流消除。
吴茱萸汤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组成。方中吴茱萸温辛苦性热,温肝暖胃,散寒降浊为君;重用生姜辛散温胃为臣;人参、大枣补虚益胃,甘缓和中,共为佐、使,诸药合用,温补降逆,加桑螵蛸温脾摄涎,共奏温肝暖胃、健脾益气、摄涎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