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六十一篇: 大宋河山之元丰改制 (二 )神宗草诏

  

郑熙亭文存之一百六十一篇:

大宋河山

第十四章 元丰改制

神宗草诏
元丰三年二月,章惇拜参知政事。三月,诏中书详定官制,置官制所。以参知政事章惇领其事,翰林学士张璪为详定官。神宗皇帝为之草诏曰:
朕嘉成周以事建官,以爵制禄,万事条理,鉴于百代。国家受 命百年,四海承德,惟兹官政,尚愧前闻。今效法前代,以为董正之原,祖述宪章之义,参酌损益,使台省寺监之官实典其事,领空 名者一切罢去。务求取人有法,用人有道,以公天下也。
官制所设在天章阁。这天章阁乃是天禧四年真宗所建,在内藏西库之地,与龙图阁、宝文阁,共称三阁。龙图阁藏太宗御笔,宝文阁藏仁宗御笔,天章阁藏真宗御笔。当时王钦若等京师“五鬼”怂恿真宗,虚呈祥瑞, 妄称天书降临(赵受命,兴于宋,传于恒,居其器,守其正,世七百,九九定),取“为章于天”之意,赐名天章阁。藏有真宗赐名《册府元龟》之历代君臣事迹千卷,《续通典》二百卷,续修《道藏》四千三百余卷,重校镂刻之《十三史》,真宗亲自撰写的《文宣王赞》、《崇儒术论》、《感应论》、《苑中赏花诗》、《为君难为臣不易论》、《五臣(良臣正臣忠臣奸臣权臣)论》以及《周礼》、《春秋》《齐民要术》等。
张璪之祖张洎,本为南唐史官,入宋为翰林学士,博学多知典故,颇受太宗赏识,张璪以门第清高,未冠登第,自负玉堂之荣,学士之贵,鄙视权官倾轧,不愿涉足官制所,章惇乃亲到学士院拜谒。张璪道:“子厚以官制所为何物,高台乎?陷阱乎?”
章惇笑道:“奉诏改制,惟君命是从,邃明兄何相戏耶?” “非戏言也,乃实情耳”,张璪道:“当年太祖曾有明诏:吏员猥杂,难以求治,俸禄鲜薄,难以养廉,与其冗官而重费,不若省官而易俸,诚英明之至也。自真宗务虚言而废实用,官政渐弛。仁宗恩赏益滥,因人设事, 叠床架屋乃成不治之症。熙宁初,安石裁抑恩荫而遭谤。元丰始,王珪优待贵近受拥戴。今领空名者一切罢去,谈何容易?”
张璪直言,章惇甚喜。当年张璪自凤翔府法曹擢拔至京,坚执不入“条例司”,得章惇之助,恳请安石,改任集贤校理,有此一段情谊,章惇说道:“兄但见其表,未知内情。近日官家语某曰:祖宗百战得天下,今州郡付之庸人,常切痛心,卿等务为悉心经划,必得选任之要。是以此番改制, 非往昔可比也。”
张璪微微摇头,说道:“子厚两番南征,得立功勋,实避祸耳。不见安石之罢、市易之勘乎?”
章惇哈哈一笑,毅然说道:“安石之罢,新法犹存,苟利国家万民,安石亦不朽也。为大臣者,当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上不负君,下不负民,一 身安危,何足道哉!”
“壮哉子厚,即是陷阱,吾将从之,但须依我三事。” “请讲。” “某只在天章阁当值,不与府会庭议,此其一。”
章惇应道:“天章阁藏书最富,公喜读书,就依你。”
“子厚疾恶如仇,刚直太过,当改。” 章惇迟疑道:“古人以直为德,某惟恐不及,何必要改?” “不然。”张璪坚执说道,“昔日魏公韩琦为相,兼容小人,善恶黑白不甚分,故小人忌之亦少。欧阳修则过于别白,所以怨忌日至,小人迫而不自安,不自安则合,成群而结党,倒持其柄乘隙而攻之。安石自幼厚欧阳修,以其为楷模;使安石如魏公,何有郑侠之变?”
章惇默然,少顷说道:“山河易改,秉性难移。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非不知也,然行之也难。昔苏子瞻作《大臣论》,析君子小人杂居其甚详:小人之心自知甚负天下之怨,日夜为计以备不测之患,君子从而疾恶之,势逼其致毒也。是以窦武何进击宦官不胜而身死天下乱,陈平用陆贾计智诛诸吕而刘氏安。其文明理如此,然其行也南辕北辙,其居官也锋芒毕 露,咄咄逼人,乃至进不容于朝,退不容于野,如涸辙之鲋,章某知之见之痛惜之,鉴之也难。感兄至诚,弟当心就是。”
“如此,难为参政大人了。”张璪起身拱手笑道,“子厚快人快语,英 伟绝伦,某亦敬之爱之羡叹之,为国家计,不得不然,所谓委曲求全也。”
“其三何事,说来再论。”章惇催促道。张璪道:“改官制,关联百官利害,牵动朝野,乃朝廷大政之极。你我势单力薄,难成大功之效,应增置详定官三五人。” 章惇赞同道:“可择有操守者荐举之。” 于是,二人互济互补,尊神宗诏,仿唐六典,悉心筹划。无暇顾及清明上河、端午竞渡、伏日祭祀、中秋隋堤赏月、重阳满城菊花。最可喜者,风雨知时,水旱适度,正是五谷丰登岁,天下击壤年。临近冬至,改制粗具规 模,拟就内外百官《寄禄格》,改旧官阶二十九阶为二十四阶。省并寺署, 裁减冗官,仿唐三省六部之制,合职、官、差遣为一。罢保任荐举,罢中书堂选,行铨选考课之法……
神宗既以改官制为急务,对章惇倍加宠信,言听计从,御前奏事。擢开封府推官刘挚为官制所详定官——当年,监察御史刘挚贬监扬州盐仓后,整饬盐政,严惩不法仓吏,杜绝奸利互市之弊,市无伪恶之盐,扬州盐以纯净闻名,父老称之曰“学士盐”。
刘挚任满改开封府推官,经张璪言于章惇,章惇请于神宗,神宗记起熙宁三年与刘挚之约,乃诏其赴阙。神宗道:“朕与卿十年之约,卿尚记否:
法致富强,共享太平,果然害民误国,朕当自罪,以谢天下。今十年既满, 理当践约。”刘挚愧然道:“臣懵懂昏噎,不能鉴物于肇,有负圣恩,臣愿伏罪。”神宗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者善, 况且国家尚未富强,卿益壮,正当效力耳。”
王珪素恶刘挚不驯,且与苏轼交好,今未经中书堂选,骤为详定官,心下不快。本来,自四月吴充丞相病逝,王珪独相,尊荣安乐之极。不期官制所每每生事,今日罢这,明日罢那,罢来罢去,罢起“中书堂选”来——州刺史以上及朝官,由皇帝选任,县令及七品以下京官,由宰相选任,谓“中书堂选”。熙宁间王安石为相,以为中书总国家庶务,选任县官实难精择, 徒长请托之风,乃奏闻神宗,罢堂选归吏部。俟王珪为相,好行小惠,欲揽选任之权,乃以唐制为范奏闻神宗,复行中书堂选。不料章惇一为参政,便来争权,不与宰相通声息,遽出诏命,如何得了?王珪愈想愈气,乃召章惇至政事堂,批面问道:“进退百官,乃宰相之职也,子厚可知?”

章惇莫名其故,只把头点了一点,从容聆教。王珪进而逼问道:“未经中书堂选,何有刘挚之任?” 章惇婉言道:“堂选之罢,亦经丞相首肯——前次李士良奏疏之议,丞相记否?” 王珪忽然记起,月前都水监主簿李士良上言:“沿河干办官一百六十员,皆因荐举及中书堂选而任用,多不谙水性,乞罢保任之法,以其事归有司。”神宗批付中书。王珪回奏道:“选人猥杂,难以尽善,可从其请。” 今章惇提及此事,一时窘迫难言,乃强笑道:“官制者,牵动百官,当慎之又慎,此亦为子厚计耳。”

“多谢丞相。” 章惇心下暗笑。告辞王珪,跨出政事堂,飞身上马,狠狠抽了一鞭,回府去了。

 郑熙亭:河北沧州人,原沧州行政公署专员,河北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主要著作有长篇历史小说《汴京梦断》(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东游寻梦—苏轼传》(东方出版社出版)、《大宋河山》(海南出版社出版),2010年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三卷本《熙亭文存》。

编者简介

赵志忠,笔名赵刚,号国学守望者,1973年4月生,河北省献县淮镇人。作品发表于《诗刊》《中华诗词》《中华辞赋》等。中国作家协会《诗刊·子曰诗社》社员,诗词中国·中华诗词网2017年度优秀通讯员,采风网2017年度十大新闻奖获得者,河北省诗词协会会员,河北省采风学会会员,河北省沧州市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沧州市新联会常务理事,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沧州骄子》编委,《诗眼看世界》创始人,采风网沧州站站长,献县知联会理事,献县新联会副会长、秘书长,沧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等。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加关注,国学守望者问候!

投稿微信:18232790185国学守望者 (手机同号)

 如果喜欢,就请稀罕”或“喜欢”一下,然后转发与大家一起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