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的问题与思考

张丽、朱刚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校本教研问题成为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的热点。专业引领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也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进课改进程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实际操作中对专业引领的理解出现偏差,专业引领作用的发挥与人们的期望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许多中小学教师认为,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诸多途径中,专业引领是他们期望最大,而收效最小的。通过参与中小学的校本教研活动,我们也发现当前的专业引领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教师、专业人员、学校三个方面对专业引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分析,并形成几点思考,期望能对校本教研中专业引领的有效实施有所启示。

一、当前的专业引领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专业引领,是指包括教育理论专家、课程改革专家和教研员等专业人员用先进理念、思想方法和先进经验引导和带领一线教师开展教育实践探索和研究,以提升教师的研究品质,增强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其实质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理论与实践的对话,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业引领,实际上就是专业人员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为教师提供的一种支持和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专业引领的对象,专业人员不能代替教师的这种主体地位。同时,专业引领要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及其专业发展特点出发,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人对专业引领在理解上出现了偏差,由此出现了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不强

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研究是专家的事,与自己无关。他们没有意识到教学研究是他们自己专业发展的一部分,自己有责任参与进来。对专业引领的认识不清,导致一些教师在专业引领过程中总是希望专家能够直接告诉自己“这么做可不可以”、“下一步该做什么”、“我应该怎样做”,而不是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我想这样做”、“我认为应该这样做”。另一方面,由于一线教师一直身居教学一线,对生活在理论圣坛的专家充满了敬佩和崇拜之情。在许多教师心目中,专家讲的话就是真理,使得在专业引领过程中,一些教师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专家的观点和理论,不能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进行再加工。这种崇拜和敬佩之情导致了教师只是盲目地跟从,而缺少自己的再次建构过程。教师的这种心理状态,导致教师在专业引领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处于一种被牵着走的状态。

2.专业人员干预太多太多

在专业引领过程中,教师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但这种指导必须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前提下的指导。在引领的过程中,专业人员不能包办代替,越俎代庖。教师是其专业发展的主体,专业引领应从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尊重教师的主体性,为教师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留给教师更多思考的余地。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真正发展。

3.引领缺乏针对性

中小学教师限于时间和能力,在某些理论方面是远远比不上专家学者,可他们具有专家学者所不能比拟的一线操作的优势。但是在专业引领过程中,教师的这点优势却没有发挥出来。因为当前的引领大多数是对理论的引领,缺少与实践的结合,使得许多教师在面对专家的高深理论时束手元策。一位多年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抱怨说:“专家们讲起理论来头头是道,而对我们最想了解的操作中的问题却不置可否,既说不上来,又不愿深入讲,这样的专家讲学对我们实在意义不大。”其次,由于专业人员一直身居圣坛,对中小学实际了解甚少,“引领”的内容不能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出发,甚至有的专业人员直接带课题到学校去,无视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使得引领缺乏针对性。这就要求专业人员应深入中小学实际,根据不同学校、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不能搞一刀切。

4.学校缺少对教师需要和实际情况的了解

学校在促进专业引领顺利开展和取得成效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参与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由于学校缺少对教师的需要和实际情况的了解,导致其在专业引领过程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校有关人员缺少对教师的了解,不能及时了解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在开始时,多数教师会对自己面临的问题进行自我反思或者向同伴求助。但是,也有一些问题是教师自己和同伴都不能解决的,需要专业人员给予帮助。这时,如果学校有关人员不能敏锐地觉察到问题的存在,那么问题就会被教师搁置,从而成为一个永久性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要通过一些政策或制度,保障及时准确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在教师需要专业引领时,及时为教师提供引领机会。第二,学校有关人员缺少对教师在专业引领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问题的关注,不能为专业人员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学校有关人员在协调专业人员和教师关系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为教师提供引领的机会,为专业人员提供教师在专业引领中的表现的有关信息。

二、校本教研中教师专业引领的对策

专业引领要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教师、专业人员和学校有关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

1.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要正确认识自己,充分发挥主体性

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自主意识,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小学教师要认识到专业发展是自己的责任,自己才是其专业发展的主人,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专业引领的过程中去。同时,学校和专业人员也要注意激发教师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反思。中小学教师要意识到专家所提供的前沿理论知识以及他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视角毕竟是从专业研究人员的角度提出的,它需要教师的重新理解和重新建构。因此,在专业引领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具有重要意义。外在因素是否对教师专业发展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如何,还是取决于教师是否有“反思”,反思的指向和反思的深度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是一个学习----思考----实施----变革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必不可少的,教师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不断反思,从反思中探索适合自己,同时又适合自己学生的理论和方法。

2.对于专业人员来说,应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师的主体性参与

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主体性参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此,在专业引领中,专业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专业人员要发挥“引领”作用,更重要的是支持和帮助。专业引领不仅是一种引导、一种带领,更重要的是一种影响、一种唤醒。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过多的“引领”会限制住教师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过多的“引领”会使教师的发展逐步走向与专业人员的意愿相符合的方向,不利于教师的主体性发展。同时,专业人员的“引领”也是有限的,专业人员总要有一天会离开的,教师的专业发展关键还要靠自己。这正如国内一些专家指出的那样:专业引领的落脚点是教师的独立思考,通过指导和帮助提高教师独立教学、独立研究的能力,最终实现不需要“导”。专业引领的最佳境界则是帮助教师实现对“旧有自我”的解构,使教师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在实践中,专家应该尤为注意教师的主体性参与,在适当的引导和带领之后,应该把发展的权力交给教师,然后在教师遇到困难而自己或同伴都无法解决时,再给予指导和帮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专业人员的“引领”才是最有效的。

(2)专业人员应注重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专业引领的实质是理论与实践的对话,是理论与实践关系的重建。专家应走下“神坛”,深入到一线的教育教学实际中去,真正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供学校和教师发展所需要的指导,避免引领的盲目性。另外,专业人员要注重引领的形式。当前的引领所给予教师的大多是空洞的理论,缺乏操作性的引领。专业人员能讲出什么是“三维目标”,却很难讲出应怎样培养。一项调查表明:教师需要有以课例为载体的、结合具体教育教学实际的专业引领[引。这就需要专业人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引领的过程中,注意把课程改革中的新理念与中小学的实际相结合,这就对专业人员提出了挑战。

3.对于学校来说,应建立一套制度体系,由专门人员负责本校的专业引领工作

及时了解教师的需要,制定活动计划,并定期进行检查,以确保专业引领的顺利有效进行。具体来说,学校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学校要加强与高校专家、教研员等各级专业人员的合作。学校应与高校专家和教研员等专业人员保持长久的合作伙伴关系,积极争取他们的支持和指导,以便在教师需要时,既及时获得他们为教师提供的适时的“引领”机会,同时,也为各级专业人员提供了实践研究的素材,以便更好地发挥其指导作用。最终实现学校与高校专家、教研员等合作“双赢”的效果。

(2)学校有关人员要深入教师的课堂教学,加强与教师的沟通,及时了解教师的需要,发现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师需要专业引领的情况下,及时为教师提供适当的“引领”机会。同时,在专业引领过程中,由于专业人员时间有限,不可能一直与教师们呆在一起,这就需要学校有关人员帮助专业人员及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为专业人员准确了解教师的实际情况提供信息。这样,有利于专业人员做好下一步工作,提高“引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首先,学校要引导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引领。通过各种形式转变教师的观念,使教师认识到专业引领对教师的教学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鼓励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营造良好的教学研究气氛。其次,学校应在维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尽力减轻教师的各种不必要负担,使教师能够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的专业发展,而不是我们有时看到的教师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入会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师以充沛的精力、积极的热情参与校本教研。最后,学校要为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提供所需的物质条件,包括研究所需的参考资料、必要的经费支持等。

(4)学校应注意发挥本校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专业引领并不意味着单纯的外界专业力量的支持,本校的骨干教师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学校应注重骨干教师对其他教师的辐射作用,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提供平台,引导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