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悍卒(三)——江东子弟兵

中国几千年历史,难以计数的战争中铸就了一个个照亮历史长河的名字,但是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是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功勋,接下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在一场场战争中留下赫赫凶名的精兵强军。

此系列文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并不涉及战力排名

三、江东子弟兵

江东子弟兵

此江东子弟兵的番号仅特指项羽帐下的江东子弟兵,具体多少人,不确定,他们究竟是怎么出现的,没人知道,史书上有记载的是在项羽杀死会稽太守殷通之后,项梁派人接收了吴中郡下合县的属兵,共得八千精兵。

而这支队伍,便是项羽的那支八千子弟兵。

事实是怎样,我们从史书中的只言片语间无法去做出详细的推测,但是笔者认为这八千人,必定不仅仅是郡县属兵那样简单,因为秦国的郡县属兵如果都有这样的战斗力,那反秦起义,就是个笑话。

个人的猜测,这八千人,极有可能是楚国灭亡之后,被收编的部队。公元前223年,秦国灭亡楚国,公元前209年,项梁在江东起兵,之间仅过了14年,灭楚之战中,26岁以下的楚军,此时年纪最大的也才40岁,所以不排除他们就是昔日项燕帐下的楚军,更有可能其中有不少是项氏的私兵。

项梁和项羽之所以能够有那样强大的号召力,也得益于他们是项燕的后人,项燕在楚国末期属于擎天柱般的人物,项氏更是楚国顶级的贵族,楚国虽亡但是项氏在楚国故地的声望却不减反增,这点从项梁和项羽一直躲在江东而没被抓便可看出。

项羽

一支精锐部队的成型需要具备以下几点要素:

一、目标。这个关乎到一只部队的是否具有凝聚力,项羽帐下这八千精兵前期便具备着这个必要条件,他们的目标就是灭秦。

秦国与楚国之间的恩怨,可谓是罄竹难书,而楚国对秦国的怨念,更如滔滔江水,延绵不绝。

秦惠文王时期,占了楚国汉中之地;秦昭王时期,攻下楚国都城,挖了楚国王室祖坟,破郢之战,白起更是一场大水屠了城。秦国的壮大历程可谓是楚人的血泪史,灭楚之战中,楚人终究立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重誓。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这支江东子弟兵对秦军,自然是舍生忘死,就像足球场上葡萄牙队一旦对上西班牙,瞬间战力就爆表一样,可谓是目露凶光。

二、军魂。一支精锐部队必然要有自己的信仰与灵魂。

这支江东子弟兵的灵魂则是项羽本人,项羽是公认的中国历史上第一猛将,仅杀殷通那一次。他一个人就干掉了对方一百多人,可见其生猛的程度。

将是兵的胆,这样的一位绝世凶人只要出现在战场上,立即便能为麾下将士套上光环,而自项羽起兵开始,也诠释了这一点。之后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更是他军事生涯的巅峰,他麾下的这支子弟兵也追随他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而一切开始的那一年。项羽仅23岁。

此时的项羽还是跟随着叔叔项梁,从事着反秦的大事业。这个时期的项羽,根本还没有机会去展示他绝世的才华。那八千江东子弟兵,也未迎来他们真正的王者。

一直到了项梁被章邯干掉之后,唯一能够让项羽听话的人没了,项羽终于开始了他的传奇之路。

巨鹿之战,项羽的真正意义上的成名之战,项羽利用王离章邯互不统属,无法有效联合作战的问题,以七万军队大败王离章邯合计四十万的秦军,威震天下。

巨鹿之战

这一战,的关键在于骑兵的运用,不管是迂回还是突击,在中国战争史上都开创了先河,项羽的武力加上骑兵的集团冲锋,自然就成为了战场上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

也许大家很奇怪,一直身处南方的项羽为何会有大规模的骑兵,这是因为那个时代江南与后来经过大开发之后江南有着质的不同。

首先在于,此时的江南人口结构还是以东夷、越人和蛮人为主。民风相当的彪悍,根本不是几百年后曹操口中的那个文华锦绣之乡,更不是南北朝时那个男的都佩香施粉的江南。野蛮人,自然是彪悍的。

其次,这个时期的江南并非不产马,之所以大家认为只有北方草原产马,是因为经过了汉武帝时期的汉匈战争,汉朝得到了大量的种马,同时也改变了中原马的基因,南方的马在战场上根本无法与之抗衡。最终,南方也不再有人养马。

这一点上在现实中和史书中都是可以找到明证的。

越人居水者善于舟船,居山者善于骑马,至今我国的越人遗民都还保留有赛马大赛的传统。

而史料中记载,称楚国为万乘之国,一乘四马,自己不产马,哪里去弄那么多的马?

包括在刘邦的军中,也有不少的越人帮着他打天下。这些越人中,华毋害与丁复二人便是刘邦军中的骑兵将领,以此立功封侯,丁复更是统领楼烦骑兵,若是不精通骑兵,不可能走上这个位置。

到了汉武帝时,增设八校尉,其中就有屯骑、胡骑、长水、越骑四支是骑兵部队。其中的越骑便是从内附的越人中征募的骑兵,可见那个时代的越人的确是善于骑马的。

项羽的帐下就有着这样的一支骑兵部队,其便是这八千子弟兵。

项羽部队的战法,是迥异于这个时代的,大迂回、长途奔袭,骑兵冲锋,在这个骑兵主要作为侦察的年代,属于开创先河的。

巨鹿之战中,王离和章邯便是遭遇了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主将还是项羽这位骑兵天才,加之内部的不和,他们败得并不冤。

之后的两年,项羽一直干着中原救火队长的职务,致力于维护六国旧贵族的统治。而刘邦则全力种田。

彭城之战

公元前205年,彭城之战爆发,这场战争更是项羽的天才之作,当时项羽一直在齐地攻打田荣,刘邦则率军自汉中打进关中,之后见项羽深陷齐地,便挥军东进,先后灭了魏王豹和殷王司马印,然后渡过黄河占领了洛阳周边。

此时刘邦见项羽依旧没有理会自己,便认为项羽定是在齐地泥足深陷,于是趁着楚都彭城空虚,率领56万诸侯联军,一举攻陷了彭城。

项羽收到消息后,让龙且继续攻略齐地,自己则率三万军队由鲁迅速南下,出胡陵占领萧县,准备反攻。

这时的刘邦正在彭城纵情享乐,项羽果断出击,半天的时间便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之地,联军根本无法形成有效抵抗,被楚军斩杀十余万人,溃兵向西南山地逃窜,楚军追至灵璧,又斩杀和溺亡十余万联军。至此,彭城会战结束,项羽一战便将刘邦的尿不湿都打丢了。若非天命之子的外挂突然开启,刘邦自己也免不了被擒,最终仅带领了十余骑逃走。

整场会战我们可以看到,三万VS五十六万,仅明文记载的歼敌数就至少达到二十多万,甚至三十万出头,项羽的部队在损失极小的情况下平均每人都需要杀七至十人,这种战斗力,简直爆了钛合金的表。

这三万人中,江东子弟兵自然是核心,他们与项羽一起,达到了他们生命中最光辉的时刻。此战过后,天下诸侯再次弃汉归楚。

接下来的两年多,项羽依旧在吊打各种不服。然而他只注重作战而不注重地盘的行为,却让他越赢越弱,而刘邦则是越败越强。尤其是英布的背叛和龙且的战死更是断了他的左膀右臂。

公元前202年,刘邦以事成后裂土封王为诱惑,使得韩信和彭越出兵与其一同围攻项羽,四十万大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

夜里,四周唱起了楚地方言的歌声,项羽军队以为自己的家乡已经被刘邦攻占,顿时军心溃散。

项羽见大势已去则自己便率军突围,八百骑兵边打边走,到了乌江附近仅剩下了28骑,在这里他们上演了真正的悲歌。项羽将这28骑分为三队,反复的冲锋,杀伤汉军近百人,而自己仅损失了两人。

到了乌江岸边,乌江亭长准备了船只让项羽渡江,项羽不肯。最终在独自杀了汉军数百人之后,自刎而亡。

乌江自刎

关于史书上记载的,四面楚歌,一夜之间击溃了八千子弟兵的军心。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不存在的,如果真的还是当初随项羽渡江北上的那八千人,那么最后随项羽突围必然应该是八千。因为多年的征战,项羽在他们的心中已经宛如天神,这八千敢在秦国宛如庞然大物之时追随项梁项羽愤而反秦,自然都是不惧生死的,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直接溃散。否则如此容易溃散的意志,如何以七万破四十万,击溃尚且如日中天的秦军?

个人认为,当初的那八千人,在历经七年的征战后,剩下的仅仅就是追随项羽突围的那八百人余了,所谓的垓下悲歌,乌江自刎,也是这最后的子弟兵追随项羽上演的谢幕之作。这点在项羽跟乌江亭长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项羽的回答是“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来。”史记中记载的是没有一个人回来,如果真的是垓下军心溃散逃走了,又怎么会没有一个人回来呢,只能说明,他们全都战死了。

这支军队的强大在于他们最初是以仇恨作为信念,对那个时期的楚人而言,灭秦,是他们毕生的目标。我们可以看见刘邦集团和项羽集团自董事长到各个公司内各部门的负责人,绝大多数皆是拥有楚国户口的人。在此之外,他们还拥有着一位勇盖千古的骑兵天才作为他们的领袖,新的战法,让他们在几年之间纵横天下,无人可与其抗衡。然而这样的一支个人色彩浓厚的军队尽管拥有超高的战力,却没有相应的体制来保障他们的延续,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他们毁灭的速度与他们崛起的速度一样的迅速。短短时间便闪耀当世,短短时间便烟消云散,仅留下了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来让后人所歌颂,惜哉。

他们死了,但是史书上,属于他们的荣耀,一分都不会少。

而几百年后还会有另外一个又一个的人,带领着他们的后辈,自这江南文化锦绣之乡渡江北上,再次让天下为之侧目,再次让中原大地因他们而奏响一片哀歌。

(0)

相关推荐

  • 为何项羽宁死也不过江东并不是他怂了,而是他发现了一个秘密!

    聪明娱乐关注2021-03-06 09:49说到霸王项羽,很多人都会感到十分的惋惜.若是项羽在进攻后不走开,听乌江的亭长话,他可能回到江东未必不会东山再起.项羽刚开始战斗时一无所有,失败后他也没有理由 ...

  • 再论项羽不肯过江东之谜

    作者:王有洲 霸王气盖世, 凌云志未酬. 乌江夜若渡, 两汉不姓刘. --李清照 这是北宋杰出女词人李清照,对英姿勃发,力能杠鼎,气吞山河,不可一世,但最终穷途末路,兵败垓下,于公元前202年的深秋, ...

  •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已到乌江边,为何宁死也不渡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传诵千古的<夏日绝句>,描绘的便是行至末路的楚霸王项羽.那么,已经逃出生天,抵达乌江边的项羽,为何宁死也不 ...

  • ​郑长春:​寂寞霸王山

    无论走多远,家乡总是我们最温暖的牵挂 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寂寞霸王山 作者 | 郑长春 原创 | 乡土中原( ...

  • 为何项羽宁愿自刎也不愿东山再起?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23岁的项羽随叔父项梁在会稽郡(今江苏苏州)起兵反秦.前207年钜鹿之战,项羽九战九胜,楚军无不以一当十,统率楚军五万大破秦军四十万,决定秦朝覆 ...

  • 项羽本可渡过乌江,为何最终却选择了自刎?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是项羽自刎前所作<垓下歌>,这首千古绝唱道出了西楚霸王兵败后的懊悔和无奈.据历史记载,当初项羽 ...

  • 华夏探源(三十)“西土九州”说解开华夏东迁线路之谜

    作者:海色清澄 (一)绕不开的难题 对于所有主张包括夏朝在内的华夏早期文明曾在中东或者非洲(以下简称西土)的学说而言,殷商之际东迁线路的考证无疑是一个既绕不开又极具有挑战性的课题. 较早研究这一课题的 ...

  • 华夏探源(三):为千年奇书《穆天子传》正名

    (2018-05-05 16:43:49) 华夏探源(三):为千年奇书<穆天子传>正名 西晋太康年间,也就是距今大约一千八百年前,出了一件中国文化史上的大事.在如今河南汲县,因一起古盗被墓 ...

  • 游记:华夏神女三号初体验

    2021年6月25日,孩子刚结束三年级期末考试,我就带上了老人和孩子从天津出发赶往武汉,趁着人少,开始了假期旅行. 此行的重点是6月27日至7月2日的长江游轮,体验三峡美景.在结束了一天半美好的武汉之 ...

  • 华夏悍卒(七)——大唐玄甲兵

    中国几千年历史,难以计数的战争中铸就了一个个照亮历史长河的名字,但是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是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功勋,接下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在一场场战争中留下赫赫凶名的精兵强军. 此系列文仅按时间先后顺序 ...

  • 华夏悍卒(八)——大唐陌刀军

    中国几千年历史,难以计数的战争中铸就了一个个照亮历史长河的名字,但是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是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功勋,接下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在一场场战争中留下赫赫凶名的精兵强军. 此系列文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华夏悍卒(九)——背嵬军

    中国几千年历史,难以计数的战争中铸就了一个个照亮历史长河的名字,但是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是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功勋,接下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在一场场战争中留下赫赫凶名的精兵强军. 此系列文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华夏悍卒(十)——大明神机营

    中国几千年历史,难以计数的战争中铸就了一个个照亮历史长河的名字,但是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是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功勋,接下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在一场场战争中留下赫赫凶名的精兵强军. 此系列文仅按时间先后顺序 ...

  • 华夏悍卒(六)——北府兵

    北府兵是东晋初期郗鉴镇京口时所创.永昌元年,东晋发生王敦之乱,为抵抗了王敦,东晋明帝有意借助北方流民的力量,于是任用了乞活军头领之一的郗鉴为兖州刺史.都督扬州江西诸军.假节,镇合肥.郗鉴到任后,在流民 ...

  • 华夏悍卒(五)——乞活军

    中国几千年历史,难以计数的战争中铸就了一个个照亮历史长河的名字,但是在这些名字的背后是累累白骨堆积而成的功勋,接下我们来细数一下那些在一场场战争中留下赫赫凶名的精兵强军. 此系列文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