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与生活相伴而行

培智语文与生活相伴而行

程 妮

渭南市特殊教育学校

培智语文的学习就是为了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更好地适应于社会和生活。因此对每一位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中应当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设计出富有生活情趣和意义的活动,让生活和教学成为一种伴侣,以激发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的价值,充分体现教学内容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还培智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

一、在生活环境中进行语文教学

智障孩子的思维比较直观,对他们来说,来自生活的可以直接感知的知识往往比较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的内容,让智障儿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再好不过的方法了。比如说:人人都要上厕所,公共厕所有男女之分。我们班上的学生知道男同学上男厕所,女同学上女厕所,可是分不清男女厕所,有时会发生走错厕所的尴尬事。在具体教学时,我就带着学生来到厕所,让学生先看图标,门上有穿着裙子人像的图标,那个厕所就是女厕所,门上是穿裤子人像的图标的,那个厕所就是男厕所,知道男女厕所,就让学生看厕所牌子上的字:男厕所、女厕所。重点认识“男”“女”,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认识了字:“男、女”,以后在其他地方上厕所,碰到不同的图标,只要认识男、女,就可以避免走错厕所。

在语文教学中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着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宗旨,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可以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二、创设情境,使教学内容生活化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丝毫兴趣而强制学习就扼杀学生探求的欲望。教师必须立足于现实生活,从现实生活的需要出发,教学内容源于生活,贴近他们的实际,培养各种的基本生活使用能力,教师在语文课堂中根据培智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教材的生活性。如,在学完“鞋和袜”这课后,我对学生进行了《穿鞋袜》一课的教学,上课伊始,我先出示鞋和袜的实物,让学生说一说,接着让轻度智障的孩子说一说平时在家里,是不是自己穿鞋袜?自然地引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都认真地学习生字新词,通过观看课件和课文的图片,知道先穿袜子,后传鞋子。老师边讲解边演示,通过游戏“比一比我最棒”,激发学生的动手积极性,让他们动一动、穿一穿,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三、在教学中进行“度”的把握

我们在进行教学生活化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度”的把握.这就是说要根据学生对生活和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教学,有的老师过于注重生活化这个词,而把生活化作为教学的重点,割裂了课堂上语文教学的本质,语文虽然是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但是语文不是生活,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会生活的知识,提高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让学生应用语文.

比如,在进行《菜》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们的重点是学会“菜”这个字的读音,在知识拓展时,有的老师就开始介绍怎么挑菜、买菜和烧菜.整个这些课程的教学就占了课堂教学的三分之二,这样就俨然成了一门技能课了,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忽略了学习的重点,因此老师要在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让学生在上课之前说说自己喜欢什么蔬菜、爸爸妈妈喜欢什么蔬菜.这样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进行活动的引出,这才是真正生活化的语文。老师在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理解智障学生的本质要求,让他们在学习的时候不去偏离学习的轨道,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普通的学生进行拓展是可以进行纠正的,但是他们有的时候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就不容易改变.我们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个“度”的把握,把“度”把握清晰了就能够合理地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陶行知的生活化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在培智语文活动中教学,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语言能力,鼓励家长陪孩子经常阅读课外书籍,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如我让孩子和家长每天晚上阅读一个绘本小故事,在元旦文艺汇演中,我就根据孩子所读故事编排了绘本剧《好饿的毛毛虫》,除此之外,我们学校还组织亲子运动会、观影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精神,拓宽学的视野,还可以让孩子说一说活动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丰富孩子的语言。

语文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就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智能的弊端,这样能够优化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的运用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今后更好地融入生活中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