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枚鎏金“雍正通宝镇库”大钱品鉴

“镇库钱”乃开炉铸钱时铸造的非流通货币, 专用于“镇库”,钱体大而厚重。

“镇库钱”还用于镇灾驱邪,祈求吉祥富贵、永镇财富,从周至清,历朝历代都有铸造镇库钱的记载。但清代各朝,究竟铸有多少种大清“镇库”钱,目前尚未见考证文献。

前些日子,本人在平台展示过“康熙通宝大清镇库”钱和寶苏局“乾隆通宝镇库”大钱,今再展示一枚寶苏局“雍正通宝镇库”大钱。以餐同好。

这种钱,我在“360图书馆”中见2020年6月29日“尽显风流”作者发表过相同的一枚,标注为1722年大清世宗雍正年间铸造的“铜权钱”(“铜权”即俗称为“秤砣”)。除此,别无多见。

笔者也有幸藏得一枚,与上述图片相同。材质黄铜。

实测外径112.5mm,厚度7.5mm,穿口20mm,穿廓4.0mm、外缘宽9.2mm,字高2.0mm,重442.56克。

藏品厚重沉手。面文“雍正通宝”楷体,工整严谨又雄浑大气,四字直读。

币面“雍”字之“乡”为两点乡;“正”字第一笔和第三笔微弯;“通”为两点通,走之短;“寶”为“尔”宝,四字均离穿离廓。笔划线条边缘可见有宽度约1mm沿笔划书体走向的浅槽和非笔直带凹凸弯曲的雕刻痕,均是仅人工携刻钱币才能形成的特征。

背文满文“寶苏”横排,“寶”为出头寶;“镇库”字直读。四字均离穿离廓。笔划中有非笔直带凹凸弯曲的仅有人工携刻才能形成的特征。

钱币地章平整,表面鎏金,金光闪闪,经数百年沧桑,已形成入骨的浅薄包浆。清洗或檫拭不掉。

在币面正12点位右侧,有凹陷痕,似为铸造镇库钱时浇注口流痕。

钱币内穿壁经精修,精修痕明显。在穿壁四角处,可见光滑的凹痕,疑为长期系绳的磨痕。

钱币边轮光滑,在表面留有钱币传统串穿沿边轮走向一直的纵痕。

所有特征在述说着它是传世雍正年铸造的产物。从其特征分析辩识,此币有可能是采用“失蜡法”铸造,原铸模上的特征转移到钱币上;或是用铜坯铸造成形后后刻。待考证。

铜权大钱历来发现的不多,故收藏价值很高,是难得的收藏佳品。现展示后诚望品鉴,如有其他高见,请不要吝啬文字,多赐言一二交流,以求共识。

2021年8月22日撰稿于成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