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春卷•散文篇◇】《辛淑英散文二题》||□ 辛淑英

《当代文学家·2021·丽春卷》(当代文学出版社)火热征稿中!

2021.01  第25期  总第457期

散文显示屏

文学顾问:孔灏、相裕亭、徐继东、李锋古

书法顾问:侍少华、李敬伟
摄影顾问:王红军       法律顾问:吕庆根
本刊总编:清涟一荷    本刊主编:汪兴钊
执行编辑:零下、陈革非、 魏社岗、雪霏
□ 微美神聚 □ 
辛淑英散文二题

文/辛淑英(山东)

下雪了

“下雪了!”

听到惊呼,抬头望窗外,灰茫茫的。印象中雪洁净光泽、铺天盖地,而此时的雪,像马致远走笔“半梅花半飘柳絮”乱舞。

开了窗,索性让残片的雪花飞进来,它飘洒在我头上,飞扑到脸上。脸像被针轻刺激灵欲躲开,垂下的发梢上,雪花已化作绒毛般水雾。不敢动,怕惊破那自然圣物给予我的抚慰和妆扮。当我关闭窗子,感觉上半身冻透了,刚才心里涌动的一股热情绪,被瞬间融化的雪归于冷,如果此时出门走便道,说不定还要承受雪融后路的泥泞,心想。

既然雪应节气而来,承载的便是冬日的盛情。雪落大地给了人们惊喜,但它迟早要融化,这是雪难摆脱的宿命。

据资料中道:古人给予雪的情趣并不比现代人少,他们有取雪烹茶的雅兴。认为雪凝聚天地灵气,洁白晶莹,无暇纯美,可谓煮茶圣物。盛雪中轻取表面一层,入瓦瓮柴炉上煮沸,透气的紫砂壶沏了,约三五好友临窗围炉、品茗中指间小盅缀饮作响,赏梅观竹,吟诗作赋,意趣浓厚也。

《红楼梦》里妙玉取蕊上雪煮茶饮之。道是落雪无声,唯花间新雅,花香氤氲茗香。妙玉懂得借助天地之灵气,赋予茶另一番情韵。

现代人多浮躁,自然学不来古人饮茶方式,由此看来,也未免舌间闲强。再说现在大气污染严重,雾霾恣肆,重防必治。据科学分析,雪水中的化合物比普通饮用水中的严重超标,若取这样的雪化水烧沸饮用,不但感觉不到水的清纯,说不定还遭来疾患。

不过一到冬日,人们希望多下几场好雪的。早有“瑞雪兆丰年”之说。厚的积雪融后浸润泥土深层,来年庄稼越发旺盛。积雪化作寒气使越冬的害虫得到根除。

孩子眼里,雪可爱又广漠大地,得玩耍的情趣。小时候乡村里没有取暖设施,夜间奇冷,裹着被褥蜷缩入眠,醒来仍肢体麻木冰凉。忽一个早晨天比以往亮得早,白得刺眼,屋门推不开,才知道夜里下大雪了。惊喜着呢,趴窗棂上外望——呵!好一个白茫茫银装素裹的世界!树枝,晾衣绳肿胖;柴草垛,老土墙,鸡窝,都分明矮了许多;牲畜棚一角压塌了;狗满院子撒欢,雪上“开”满了白梅朵。哪还沉得住气?趁大人打开的一道门缝,早跑到雪里了。

相邀了伙伴一起雪里奔跑、打滚、蹦跳、投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也乐乎!忘了出门时娘嘱咐的别弄湿了布棉鞋的话,唯一的一双棉鞋啊!疯够了回家,棉鞋、半截棉裤腿湿了个透,冻得蹲在炕上瑟缩,牙齿咯咯打颤。看着娘拿了湿棉鞋、棉裤,放到烧锅火上轮番烤,还听她数落个没完,不敢声张。

不过,雪融后会使道路泥泞或结冰,给人们出行带来不便是真的。这是小事。雪是冬天的产物,冬天无雪,就像这个冬天没有情韵和光鲜一样。现在,生活在有暖气的房子里,我也常想起没有洗衣机的年代,希望下大雪。拿了厚重的呢子衣物在雪地上反正地捶打,雪灰了一层,免去了洗衣的繁琐。中学时,学校的水井被雪封住,我们用雪洗手洗脸,擦碗筷,手冻得红肿皴糙,仍满心欢畅。如果再看到那半腿深,踩上去咯吱——咯吱响的雪,感情会怎样?

像眼前,那看不清六角形的残片雪花,触及地面就融化,下了大半个下午,背阴处才微薄一层,其它地方不多见,只有那一点微白进入视线,成为这个季节里最明显的点缀。是那背阴处的雪对冷本身感觉不太敏感?但那里的雪最终也会融化,它不可能有什么特殊意想,不过是迟一点结成水而已。

冬“炖”

一个“炖”字,诱多少人的胃口。尤其屋外数九寒天,砂锅内散发的热气氤氲,那特有的温润蕴藉的气息,令人向往。

耐心坐炉前,等砂锅内沸腾,调小火慢炖至一小时以上,汤汁清亮,醇厚的味道满溢,才叫“炖”。用来炖的食材价值相对来说比较高,滋补类的有牛羊肉,老鸡,老鸭,猪蹄,加山珍,考究的放丹参,黄芪,银耳,莲子,还有与海参,燕窝,鱼翅一起炖的。炖具选砂锅的好处在于闷得严,不容易走气,受热均匀,充分软化食物,便于人体消化吸收。其它制品的锅,材料的气味容易串到美食中去。

传统砂锅是陶器的一种。古代留下来的古籍中发现,我们祖先的烹饪是多样化的。

据《周礼》记载;“凡用禽献:春行羔豚,夏行腒鱐,秋行犊麛,冬行鲜羽”这些禽兽鲜鱼不可能单用烧烤或煎炒解决的问题,那么用于炖的砂锅在早就有了。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当时的菜谱:“夫三群之虫,水居者腥,肉玃者臊,草食者膻”如果没有炖熟后及齿的经验,怎知其味道?

苏东坡诗书画全能,有名的食客,他的《炖肉歌》道:“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罡焰烟不起,等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那“炖”肉的美味,不觉让人舌下生津。

京派文人代表汪曾祺对饮食文化更是深谙,他谈萝卜,豆腐,韭菜花,手把肉,娓娓道来。客人到他家,本着美味,汪老头都是亲自下厨。

早些年的家乡,用的是大铁锅,或蒸或煮的一锅食物,一家人吃得倒也饱腹,等到年尾才吃到“炖”的美食。一大早各家把鸡、鱼、肉纷纷下锅,烧开了改小火慢悠炖,飘散出来的香气弥漫整个村庄。村街上玩耍的孩子,吞咽着唾液不停地往家跑,看炖肉熟了没有?

父母和爷爷奶奶分开住,不用说盛的第一碗炖肉先给他们送去。跑腿的事非我莫属,碗烫,手巾围了小心捧着。站当街的村人纷纷笑了说道:“碗底下有虫子,快翻过来看看!”我才没那么傻,谨慎地端着碗,知道他们骗人呢。

生活好了,对炖具、食材、调味品均有了一定讲究。寒冷的冬日里,经常炖一锅锅的美味,邀了亲戚,朋友,围拢了吃,吃得身暖额头冒汗,那叫一个痛快!

“炖”熬的是时间,不像蒸,急火攻心,不像煮,大锅菜味道。“炖”体现的是情致,选食材严,配料精,不急躁,慢慢等,俗话说好饭不怕晚,仿佛越慢越出味儿,在行散神不散之间添足了神韵。

悠闲中炉子上炖着汤,不影响听音乐,追剧情,洗衣,收拾房间。有位女作家写过,她喜欢边炖汤边写作、看书。再说了,不经历时间的“炖”,怎么品尝到真滋味?这个看似缓慢的过程,则有好结果。

生命的过程不正是如此?一个人不急躁,趁着,耐心,冷静,安然地向着美好的心意行事,久之,一份收获悄然降临。“人须在事上磨练,做功夫,乃有益。”再之“坐而论道,走而行之”,这便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身体可以缚住,但心灵须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朱元璋后世孙朱耷,集万千愁绪于一身,创作中安放那颗孤独的灵魂,“墨点无多,泪点多”深谙世情,最终成就中国画一代宗师。

当然,并不是说素洁、质朴、吃苦,耐力,才有所成就,但自古成大事者,谁不经历一番时间的“炖”?!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

2020.07.02 started publication

作者风采
山东作家:辛淑英

作者简介:

清风,本名:辛淑英,原籍山东阳谷人,居山东枣庄。聊城市作协会员。自幼喜欢读书,热爱文学,绘画艺术,愿时光中行走,做忠实的记录者。

写作以散文为主,文字散见于《中国煤炭报》《当代小学生》《山东能源报》《山东工人报》《枣庄日报》《枣庄晚报》《抱犊》《矿业新闻报》《聊城日报》《聊城晚报》《聊城宣传》等省、地市、报刊、杂志和多个文学网站。
投稿快引

为方便投稿者投稿,现改为微信+邮箱方式投稿。

——加总编微信(SCJL003),声明所投稿件为“原创首发”。

——微信直接粘贴:内容(题目+文/作者名+正文)+个人简介+风采照。

——中长篇连载(内容提要+正文)投至邮箱2455478558@qq.com

——留下联系地址及手机号。

本刊顾问团队介绍

文学顾问:

孔灏

中国作协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连云港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市作协副主席。

文学顾问:

相裕亭

中国作协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秘书长。

文学顾问:

徐继东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

文学顾问:

李锋古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此栏正在建设中,尚未完工)

本刊法律、书法、摄影顾问及主播团队

法律顾问:吕庆根先生

书法顾问:

侍少华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

李敬伟先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摄影顾问:

王红军先生(江苏摄协会员、《江苏摄影》采编)

特约主播:

水.寒傲似冰女士、宁静女士、清山先生、愚人先生

《当代文学家》(丽春卷)截稿时间:3月25日/出版时间:3月28日/投递时间:4月5日//欢迎广大作家诗人踊跃投稿!!订刊、投稿请加总编清涟一荷微信SCJL003
轻按3秒加总编!
文学是一座桥,让我们感受世界的丰富和美好!关注《当代文学家》,心有所系勤耕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