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转载】临近空间攻防对抗或将催生“能量中心战”

美国打造全球打击网络核心节点


多年来,美国大力发展高超声速飞机和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等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相关技术,并取得显著进展。2015年,洛克希德·马丁(洛马)公司臭鼬工厂对外宣布将研制SR-72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机,该飞机飞行速度达Ma 6,集情报、监视、侦察与打击功能为一体。

SR-72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机,该飞机飞行速度达Ma 6,集情报、监视、侦察与打击功能为一体。

美国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技术也取得重大突破。这种导弹以波浪式起伏的弹道飞行,主要飞行范围为20~100km高度,代表性技术研究项目为HTV-2和AHW。HTV-2是美国空军建设快速全球打击能力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乘波体布局,最大速度可达Ma 20,具备在1小时内抵达世界上任何地点的能力。AHW即“先进高超声速武器”项目,是另一种助推-滑翔高超声速飞行器,呈轴对称外形,其最大速度可达Ma 10,具有在35min内飞行6000km的能力,是美国陆军提出的类似于HTV-2的快速打击方案。美国国防部给予了AHW项目大量资金支持,并作为空军常规快速打击计划的备份。同时,美国陆军还与空军积极合作,商讨将AHW用于空军全球快速打击系统的方案。

HTV-2(上)和AHW(下)这两种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方案仍然采用火箭动力垂直发射,机动性不强,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的红外特征信号也容易被预警卫星发现。

但是,HTV-2和AHW这两种高超声速助推-滑翔导弹方案仍然采用火箭动力垂直发射而有赖于公路、铁路或固定的发射井架,机动性不强,在现代卫星等先进侦察手段下,在发射前易受到敌方攻击,发射时产生的巨大的红外特征信号也容易被预警卫星发现。预警系统根据目标信号特征能够判断出目标类型,同时判断出弹道轨迹,进而可采取措施实施拦截。

俄罗斯的R-33高超声速拦截弹,专门配装临近空间高速截击机,具备拦截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能力。

陆基发射时伴随有巨大的红外特征与核弹发射相同,极易触发核反击机制,带来战略误判的风险。如果美国未来采用高超声速飞机搭载高超声速导弹,其发射空域和地点几乎不受限制,机动性十分优异。此外,导弹发射前后载机的特征变化不大,具有良好的隐蔽性。导弹发射前通过载机获得较高的速度和高度,不仅提高了发射的突然性,还提高了初始能量,减少了火箭助推所需燃料,缩短了助推时间,也缩短了尾焰暴露于红外侦察卫星系统的时间。由于红外特征和弹道特征与传统弹道导弹有明显区别,则可避免被误判为核弹发射。

近年来,美国的车载、舰载、机载、甚至星载激光武器的开发取得巨大进展。

2015年,美军启动第三次抵消战略,着力弥补装备体系中的能力短板,力图形成全球监视打击体系,以将常规武器在数小时内投送至全球任意目标上。通过打造全球性非核快速大规模反应能力,美国意图再次获得对俄罗斯的压倒性军事技术优势。未来技术成熟后,美国高超声速飞机可能挂载高超声速导弹,并成为全球非核打击体系的核心节点。

俄罗斯构建空天防御体系核心装备


近年来,由于美国隐身技术和高超声速飞行器技术的发展,俄罗斯认为其现有空天防御体系已被撕裂,无力保护本土战略反击能力免受常规武器的大规模打击。俄罗斯现有地面防空导弹防御系统(如S-300、S-400等)主要承担要地防空,无法实现全境范围防御。传统战斗机(米格-29、苏-27等)面对隐身飞机和高超声速飞行器带来的新威胁,受响应时间和飞行速度限制,也无法实现全境防御,俄罗斯基于传统装备的空天防御体系已经出现明显漏洞。

出于这样的判断,重型高空高速截击机的战略地位得以凸显。高空高速截击机飞行速度快,飞行高度高(部分进入临近空间),占位快,防御范围大,因此重新获得俄军方和国家杜马的高度重视。俄政府和军方力排众议,计划在未来空天防御作战体系中,配置速度达到Ma 4的临近空间高速截击机,初步取名为未来远程截击航空系统(PAK DP)。

相比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光速武器能真正实现将作战体系的能量传输速度向信息传输速度靠近。图为机载战术对地激光武器。

在PAK DP装备前,为了弥补高空高速截击机的短缺,俄政府拨付大笔经费恢复了米格-31的生产线并大批量升级米格-31,为空天防御体系的重建提供有效装备保障。

2015年8月1日,俄宣布成立空天军。随后,升级后的米格-31BM即举行全境4000km长途奔袭军事演习,并击落了具备隐身能力的高马赫数靶弹,打响空天军成立后的第一“役”。透过此次行动可以看出,米格-31BM截击机志在成为空天军主力的意图十分明显,空天军也借此展示其全境空天防御能力的提升。从投资力度、使用情况来看,升级米格-31似乎不是为了节省经费的应急举措,而是研发新型临近空间截击机的开端。

俄罗斯的R-33高超声速拦截弹,专门配装临近空间高速截击机,相比传统的空空拦截弹,具有超大的翼面,在临近空间仍然能提供足够的机动能力,其最大速度达Ma 7以上,平均速度大于Ma 3.5,具备拦截临近空间高速飞行器能力。

2016年1月24日俄罗斯宣布研发米格-41,预计2025年装备,速度将达到Ma 4.3,届时将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战机。作为米格-31的优秀继承者,未来可能用于拦截美国正在研发的高超声速无人机。

由此可见,俄罗斯临近空间高速截击机与高超声速拦截弹相结合,使用灵活、占位快、具有强大的快速大范围拦截作战能力,未来可能成为俄罗斯空天军的核心装备。

对抗本质是弥补体系能量链短板


在美国提出的先进作战理念中,网络中心战意味着能够大幅度提高体系信息传输能力,利用通信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组成的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栅格,将各种侦察探测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打击系统有机结合,形成统一高效的作战体系,改进态势感知和指挥控制能力,增强联合火力和对付目标所需要的能力,各级指挥官甚至普通士兵都可利用网络交换大量图文信息,并及时、迅速地交换意见,通过信息优势达成决策优势进而转化为作战优势,制订作战计划,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对敌人实施快速、精确及连续的打击。

但是,作战体系的信息链和“能量链”缺一不可。这里的“能量”是指作战体系中,摧毁或瘫痪敌对作战体系、保持己方作战体系持续有效运转所需的能量总和,包括弹药、燃料、光、电等各种物理能量。本文所提出的“能量链”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作战体系中,能量的生成、传输、攻击平台所构成的物流网,包括弹、机、后勤,甚至兵工厂。全球范围内信息传输速度以光速实现,而作战体系中能量传输的速度还远远跟不上信息传输速度,必然出现不匹配的状况。

目前的武器系统仍然主要基于化学能推进。美俄现役的大部分远程轰炸机,都只是以亚声速巡航飞行。战斗机包括F-22,也只能以Ma 2左右的速度进行短暂的超声速飞行。因此,在信息能力全球网络化后,从全球作战角度而言,美国就可能出现“瞬间就能看见却半天也打不着”的焦虑。从全境防御角度而言,俄罗斯将面临全境空天防御体系被撕裂,且难以及时有效防御隐身飞机和高超声速武器威胁的危机。

综上所述,无论是美国的全球监视打击体系,还是俄罗斯的空天防御体系,未来选择临近空间高速装备作为其主要核心节点,其本质上应是建立弥补作战体系能量链短板的手段。

体系中心或将由“信息链”向“能量链”转变


在美俄攻防对抗中,除了临近空间武器速度相对传统航空武器成倍提升以外,能以光速传递能量的激光武器和电磁能武器技术也在大力发展。近年来,美国的车载、舰载、机载、甚至星载激光武器的开发取得巨大进展,初速达Ma 7以上的舰载电磁轨道炮技术也逐渐成熟。其中,相比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光速武器能真正实现将作战体系的能量传输速度向信息传输速度靠近。未来,基于临近空间武器和光速武器两大杀手锏,使远隔重洋的两国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也许只在眨眼一瞬间。

目前,以航空装备技术为牵引的“平台中心战”体系已逐渐衰落,而以空天装备和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牵引的“网络中心战”体系,正引领空间装备、信息装备、无人机装备、隐身装备的大发展。但是,当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已经成为作战体系的强力支撑后,作战体系中能量持续生成、传输和综合作战应用技术之间的差距,就会严重制约体系作战能力的发挥。

与此相对应,在体系信息能力相当的条件下,具有全球能量传输速度和规模优势的一方将会占据全球体系作战的绝对优势。届时,“后网络中心战”时代将会到来。我们可将未来这种基于全球信息网络,以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激光和电磁能武器为核心,以提升全球范围能量持续有效生成、组网、传输和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获取压倒性军事优势的全球作战体系称作“能量中心战”体系。

   (李俊、范怡,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