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大喊崩溃的一线医者,一天中最想痛哭的时刻

2月15日,彻夜未眠的武汉火神山医院ICU病房里,一名医生正在向记者介绍病情,从摄像机镜头望去,ICU里的紧张氛围如同一触即发的弦上弓箭,医护人员分秒必争地从死神手中抢夺着生的希望。
然而,摄像机无意间记录了一句采访时的背景音,有医生在大喊,“我要崩溃了”。直白,鲜活,真实得令人动容。
疫情暴发后,身处防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们,度过了数十个充满焦虑和疲惫的日夜。

他们承载着被称为英雄和天使的重量,但救星光环之下,他们也是活生生的,有血肉和有感情的人。在连续高强度高压的救治工作中,一线医者的心,正在经历着一场寂静的风暴。

 失控:“她的路还很长”

小苏今年刚满三十岁,是一名外科医生,武汉封城后的除夕夜里,他背靠着手术室的外墙,整个人慢慢沿着墙壁滑到了地面上。刚刚进行的手术中,他看着那名48岁的新冠肺炎女患者抢救无效,离开了这个世界。
该患者具有糖尿病和脑梗死的病史,1月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整体病情恶化并发展为重症,推到手术台前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的症状。
在最后的抢救中,他为这名患者反复做着心肺复苏,前后持续将近一个小时,他口中一直在念着,“再让我试一次,我能救回来。”然而救死扶伤的坚韧意志,在不可抗拒的生命规律面前,也无法抵达那些医学尚未能够触碰的地方。
这名一线医生陷入了崩溃。

他整夜未眠,不停地反思着手术过程的每个细节,在巨浪般的内疚感和自责感里,整个人像一只断线的风筝,情绪几近失控。

一位医生曾在朋友圈里这样写道:哪有什么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最痛心疾首的莫过于眼看着病人倒在面前却无能为力,为已经失去生命体征的病人坚持进行心肺复苏,就像在重复着情绪崩溃瞬间的最后一个动作,希望能有奇迹发生。
那个画面被定格,然后变成黑白的底色。

 牵挂:“崽,我想你了”

从隔离区到值班室,有着两扇厚重的玻璃门和一条长长的走廊。疲惫的医生和护士们刚刚换下隔离服摘下口罩,回到值班室里稍作休息。
在地砖上铺着几层厚厚的棉被,湖南的冬季十分湿冷,席地而卧总会觉得寒气沿着肌肤爬到了骨骼里。疫情封锁之下,医生和护士们干脆就住在了医院里。

小刘的女儿刚满一岁,她刚刚在视频通话里看到女儿的睡颜,自己还笑着安慰家人不要担心,等结束了回去好好陪陪他们。

同事们大多已经结婚生育,聊起孩子来,脸上被口罩勒出的深红印痕仿佛都舒展了许多。小刘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由于长时间佩戴口罩,口鼻附近的肌肤磨破后,用热水洗脸的时候非常疼。
她想念自己的女儿。同事们聊天时,她坐在棉被里,听着听着眼睛就红了起来,她也不敢用手去揉,只是把头转到了另外的方向。
每天,小刘要为几百名疑似患者测量体温,进行基本的检查。她遇到过在排队中越来越焦虑的市民,他们在候诊大厅里争吵着抱怨着,甚至互相推搡,口出恶言。
这些漂浮在空气中的负面情绪,被她吸收到自己的身体里,她却不能像一个普通人那样,任性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更多的时候,小刘只是静静地听着同事们聊聊家常,感受那种彼此支撑的力量,想念着隔离在家的孩子、丈夫和父母,而这种想念像一根柔韧的绳索,在每日清晨将她轻轻摇醒,她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和自己必须背负的,而许多压力只能归于沉默。
在母亲、女儿、妻子等种种身份之外,她选择了那件最朴素的白衣。

逆境:“此刻绝不会是逃兵”

病人依然像海浪一样涌进这家定点医院,连续几天近乎不眠不休的老郑,看着急救人员将一百多位确诊病人陆续推进电梯,原本喧闹如集市的大厅里突然鸦雀无声,而一个小女孩扯着他的衣角,求他为自己的妈妈办理住院。
眼睛里的红血丝刺得生疼,他说自己生理上很困,但是躺下去睡不着,几个整夜都在失眠。

脑子里像走马灯一样过着很多事,从急诊科的人员调配,到病人们充满绝望的求救,以及同事们的连轴转,那些画面交织成嘈杂的蒙太奇,又像野草一样在脑海里疯长。

他拨通电话的时候并没有想到,自己在电话里怒吼“我们还不是想回家,我们不想活?”的样子,被拍成了视频,在网络上肆意传播,歇斯底里的哭腔中,带着一种如释重负的撕裂。
事后,老郑向对方发信息致歉,而对于他的崩溃,同事们都选择了理解。老郑摘下口罩的瞬间,脸上露出了细密的胡渣。
据一位已经离开医院的工作人员回忆,自己在医院待了七年,每次看到郑医生,他的脸上从来都是干干净净。
除了生理极限之外,心理也有着不能逾越的长堤,而崩溃就像一只看上去弱不禁风的白蚁,在无数细小的累积后,终于延展开情绪的洪流。

//////////

所有奋战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他们不只是医生、护士,他们也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眷侣,也像任何一个普通人那样,有着自己的脆弱和恐惧,也会生病,也会疲惫,会有重压之下的情绪失控,甚至是本能的崩溃和挣扎。
经历疫情的医护人员,面临着焦虑、抑郁和各种应激反应导致的情绪障碍风险,然而在这样的时刻,他们透支着接近极限的体力,将所爱之人托付给身后的城市,在防疫前线以命相搏,为了医者的初衷与责任,也为了所有人的共同命运。
解开心结的方法,唯有将心比心,而走出内心困境的路途,需要理解、忍耐与配合,需要彼此信任,才能彼此支撑着找到疾病治愈、春天回来的方向。
数日前,杭州一名13岁小患者治愈出院时,医生和护士们和他送别,为他精心准备了玩具,看着他健康、活泼的身影,就像看到了未来的模样——清新、蓬勃、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与想象力。
所有流过的热泪,也将滋养出一段更为和煦的十里春风。

图片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