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峥 | 祖母的心
作者简介:
程峥,90后青年女教师。湖北省黄石市人。喜爱读书,希望以文会友,用文字叩问远方。多篇见诸于微信平台,如《大冶作家》等。创作心得:一为手写我心,将所思所想抒发出来,感受生活的馈赠,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二为读书所感,想在字里行间留住阅读的印记。三为锤炼文心,让自己的品行修养得到沉淀和升华,同时保持对时政民生的关注和悲悯。
祖母的心
文/程峥
祖母老了,却越来越像一个孩子。祖母的心,越来越接近赤子。
周末我回老家,走到繁花簇锦的小院,细干弱枝春来勃发,引来三两只蝴蝶流连翩翩,顾盼之间,野趣盎然。靠近墙角的地方,几年前栽有一棵桂树,如今纵横斜逸,竟然有遮天蔽日的壮实。走近发现,苍翠的树下有一个单薄的身影。
是奶奶趴在石桌上睡着了。我俯身蹲下,看到奶奶微倾的面庞,干燥中透着被阳光抹红的光泽。她的嘴巴向上撅着,不知是牙齿落光的缘故还是睡前有什么闹情绪的事情,总之,祥和得像一个无忧无虑躺在摇篮里的婴儿。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奶奶向我们展示她越来越孩子气的一面,确切的说,奶奶从中风不能言语之后就是这样的了。桂花是奶奶从山上寻回的苗,那时候,奶奶总喜欢去割茅草、捡柴火。树儿长大了,能够为脚下花坛的花草遮风挡雨,自然能为主人提供纳凉庇荫的保护。我能想象奶奶内心的依赖,奔波忙碌了大半辈子的奶奶,精心哺育了五个子女,又陆续开枝散叶,子孙满堂,甚至连此刻头顶上的这把天然大伞的娉婷玉立都是拜奶奶所赐。无论何时她应当睡得心安理得。
我不忍心喊醒她,又担心她在冰凉的石头上睡久了,就缓缓站起来蹑手蹑脚地轻轻从后面抱住奶奶的头,未曾如此近距离地看过奶奶的头发,那若隐若现的白啊,肆无忌惮地赶走满头的青丝,耀武扬威地坚韧硬气地爬满纹路。我怜惜地抚摸着奶奶如雪的白发,佝偻的脊背,干瘪的双手。心上一阵颤动。那是常年风吹雨打烙上的印记,那是披星戴月的劳作留下的见证。阳光依旧热烈而温和地朗照着,萋萋芳草释放出阵阵幽香,淡淡的,朦胧的,仿佛远处高楼上令人陶醉的甜美乐曲。恍惚间我看到了几个时期的奶奶迎面向我走来。
年轻时的奶奶是个不折不扣的美人,同时也是远近闻名的劳动好手,十里八乡都有她的旧相识。奶奶是以童养媳的身份嫁入程家的,爷爷说与奶奶的喜结连理除了用天作之合来形容之外,还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三生有幸。为了让爷爷去县城安心读完师范,全心全意教书,奶奶用娇小的身躯扛起了一家人的生计,解决了后顾之忧。女本柔弱,为母则刚。原本青春妙龄的姑娘接受了菜米油盐的煎熬后,迅速成熟沧桑起来。不善言辞但是饱读诗书的爷爷挂在嘴边最多的一句对奶奶的夸赞是:心较比干多一窍,冰雪聪明无人能及。原先我们倒很惊诧于两人的结合,觉得两个是完全不同世界的人。爷爷是个文化程度较高又喜爱舞文弄墨的知识分子。奶奶呢大字不识,因为家庭贫寒的缘故,小学三年级都没顺利毕业;爷爷性格低调内敛,脾性温和,遇事不爱计较。奶奶肚里总有一团火,为人热心快肠,嫉恶如仇,开朗大方。光凭这两点迥异的性格足以让两人即使前世回眸了五百零一次,也不可能擦肩而过。可现实偏偏让他们风雨同舟了一个花甲之期,相濡以沫逾半个世纪。
当我年龄渐长,我似乎能领会出他们能携手一生的原因。奶奶的心是玲珑的,通透的,宽容的。尽管粗茶淡饭、家长里短让奶奶不可避免地沾上世俗的烟火之气,但她骨子里保留的可贵的淳朴与善良随着岁月的变迁愈益丰厚。不然,我的血液里流淌的对生活的好的信念和期待何以如此根深蒂固呢?
我是奶奶捧在手上,疼在心里,沐浴在她毫无保留的爱的汁液里长大的孩子。很多方面得益于她的潜移默化的教导和哺育。
紧接着,我看到了灶台边为我辛勤准备三餐的奶奶,灶下的篝火曾经亲见了奶奶青丝变白发的过程。直到我眼前的尘满面,鬓如霜。奶奶现在吃饭会把饭漏到地上,通常数她饿得最快。就先安排她吃。可她是第一个端起饭碗的,却是最后一个放下筷子。而且吃完,座位附近会出现一层米饭。就像不会吃饭的几岁大的孩子,吃饭时快速地把饭塞进嘴里又立即掉出一半,她惊慌地艰难地弯腰下去捡起来想放回嘴里。被我们拦截了下来。我心疼地说:“放着吧奶奶,不要紧,待会再扫,先吃吧!”她眼神里的不安才慢慢褪去,缓缓起身,又安静地继续往嘴里扒着饭。这样的场景不正是我儿时的常态么。只不过是角色完全调换,谁能相信奶奶会成这副模样。
小时候,田地很多,印象中一年四季没有给人停歇的时候。奶奶作为家中耕作的主心骨,更是忙得不可开交。记得双抢的农忙夏天,爸妈常年在外打工也没时间回来,奶奶在鸡鸣时分就到田里插秧,白茫茫的水田,依傍着同样茫茫的湖,升腾的水汽和清晨的露珠混合在一起,田野缥缈得像一场梦。只奶奶独自而渺小的影子在移动。绿绿的秧苗在风中骄傲地竖立着,整齐划一。总记得奶奶说,插秧就像娃娃们读书写字一样,一排排地对齐,才好看嘞。放学归来,我也扔下书包奔跑到田间帮奶奶抱过谷子,走在田埂上迎着晚霞,转身看到奶奶额头上沁出的汗珠,弯腰的瞬间,滴滴往下掉。才恍然明白,故乡脚下的这片苍茫的土地,因为这位年过半百老人的苦心浇灌而变得温暖丰饶起来。感谢奶奶的双手,撑起了家中广阔的天。少不更事,我没帮上什么忙,假若当时能多做点分担点,或许奶奶后来就不会病得这么突然。奶奶是太累了,以至于刚刚家境好转,却病来山倒。
奶奶的心是智慧的,勤劳的。她是高明的匠人,认真热爱着自然;奶奶又是了不起的春蚕,为子女把丝儿吐尽,耗去芳华,无怨无悔。
想到这里,内心翻滚千万遍。泪眼婆娑中,我看到了远处从医院蹒跚走出的奶奶。两年前的这场病对我们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对奶奶来说更是。检查的时候医生惋叹脑细胞在一点点坏死。突发的晕倒让奶奶不能说话了。要知道生病前的奶奶是多么能说会道啊。
上初中那会儿每周从六里外的小镇回到家中,最享受的两件事除了吃奶奶精心煨制的红枣肉饼汤外,就是聆听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有对庄稼的深情,有对我的殷勤叮嘱,意味深长,让人动容。奶奶虽然只读到三年级,一辈子投身于土地,打理家庭,却格外敬畏读书,在她眼中,读书是很神圣的。她羡慕我们现在的好条件。奶奶是个虔诚的佛教徒,白天忙完农活,晚上在灯下同我坐在一块儿,让爷爷教她读诸如《大悲咒》和《心经》这样的经书。没有认字基础,凭着强记读音硬是把两本认来了。每天入睡前静心打坐并默念经文,对比我当时不屑的态度,再想想那会我学单词都没这样的耐性和毅力。自愧不如,着实汗颜。
起风了。一丝凉爽把我从漫无边际的遐想中拉了回来。回忆很粘稠,粘在我思绪的弦上拉扯都扯不断。奶奶睁开眼看到站在她面前的孙女儿,便马上像个孩子似的拉着我的手,脸上笑开了花。忽而又挣脱我的手,颤巍巍地向着大门边上的小块空地走去。我跟了过去,奶奶正蹲在那里,两只手在小心翼翼地往外扳着小白菜。专注极了!好像早有精心准备。一如往昔用充足的美味佳肴和满腔的关爱迎接我从远方归来的认真。
奶奶病了,老了,可是奶奶的心仍然是善良的,厚重的,沉甸甸的。岁月剥夺了她的健康,却还以她宁静与平和。她终于可以不用那么奔波劳累,甚至忘却苦痛。因为赤子的世界里,有无限的纯粹与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