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虎说】卧虎序跋选

     村庄与世界

-------- 一兵小小说集《古桥传奇》序

我是全国小小说高研班的创始人,也是1-14届的负责人。一兵是15届的学员,很遗憾的擦肩而过。但网络和志趣,却是没有围墙的。我们通过中国小小说作家群认识,后来又多次见面,聊了许多小小说,和与小小说相关的话题。他的真诚,他的干练,他的胸襟,他的多才多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全国小小说高研班现有的一千多名学员中,创作成绩突出的前几十名学员,我都建有创作档案,并据阶段不同,附有作品点评,总评,评论,理论互动和书的序跋等。着眼小小说事业的大局和长远,这几十名重点关注的学员,除了创作,我更关注的则是作品拔尖、人品拔尖、综合能力拔尖的学员,即德才兼备,能在小小说事业的传承中勇于担当,善于担当的人。

全国小小说高研班,虽被誉为"小小说的黄埔军校",但坦率说,作品好,又有领导力的将星却不多。而在这廖若晨星的存在中,当过兵,文武双全的一兵就是一个。因为今天的小小说事业,只会写小小说,只会经营小小说产业还是不够的,只有跳出小小说做小小说,有用相关和无关产业反哺小小说的能力与情怀,才能做大做强小小说,把几代人成就的小小说事业进一步发扬光大,推向一个崭新和全新的境界。

可以说,一兵和一兵们的出现,是及时的,令人欣喜的。他们的出现,是小小说进一步变革的有生力量的补充,也是近年来小小说事业的一种重要收获。

一兵的世界,是丰富的。《古桥传奇》,是他通过村庄展示家乡和中国的一个舞台,也是他用小小说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

下面,我从村庄与世界的关系,《古桥传奇》的特色和意义,以及创作与产业事业的发展等三个方面,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与想法,仅供一兵和读者参考。

        一、村庄与世界的关系

托尔斯泰说: 写你的村庄,你就写了世界。

何也?

从宏观上说,村庄是世界的源头,文学的源头,也是文明文化的源头,代表了小说的母题主题,亦象征了农耕文明与传统文化,人类的童年老年,过去现在和未来。

从微观上说,村庄是世界的细胞,细节,放大镜,是作家感知、想象、呈现世界的基本依据、支点和图式。人类和生命的一切,都从这里走向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和作家对村庄的选择,是本能的,天然的,必然的,是不以作者和读者的意志为转移的。

再具体说,托尔斯泰对村庄的选择,福克纳、马尔克斯、鲁迅、沈从文、莫言、贾平凹们对村庄的选择,庄子、刘义庆、蒲松龄、孙方友、杨小凡、一兵们对村庄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勉强的,随便的,而是与生倶来的,深思熟滤的,经过筛选的,锤炼的,审美的。

只不过,是在呈现、再现、展现、表现上,有时间的早晚不同,角度的高下不同,内涵的深浅不同,结构的形式不同,审美的雅俗不同,写作的胃口不同,语言的味道不同,名头的大小不同,效果的差别不同等等而已。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和不同的读者,对托翁们、对方友们、对一兵们的作品等的看法,亦就自然存有不同的维度,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建议等。

  二、《古桥传奇》的特色和意义

《古桥传奇》,是一兵第二部写村庄的小小说集。和第一部的《大槐树底下》相比,主旨以一贯之的通过写豫北乡村写中国,但书的结构形式明显不同,表现手法,切入的角度广度,高度深度亦明显不同。简而言之,《大槐树底下》,是他由新闻写作、报告文学写作、散文写作等跨文体写作,向小说写作转型的过渡性作品; 而《古桥传奇》,则是他由系列写故乡,到系统写故乡的转型之作,也是他由散兵游勇式的小写作,向有系统规划的大写作转型的标志性作品。

系统化写作,也是有自己的创作谱系。严格说,这个传统,国外是从巴尔扎克百科全书式的《人间喜剧》开始的,亦即有根据地的写作。后来的福克纳、马尔克斯,鲁迅、沈从文,莫言、贾平凹,冯骥才、韩少功,孙方友、杨小凡等,模仿中,有不同时间不同程度的借鉴与创新。小小说作家中,方友、小凡起步晚,起点高,笔记体小小说《陈州笔记》系列、《药都人物系列》一推出,就反响强烈,影响深远。

而新一代小小说作家中,一兵则直师巴翁和孙方友,以小小说、长小说(长篇小说《稻田务》等正在写作中)构筑自己古桥世界里的中国,显示出了自己不凡的气魄和抱负。是令人惊喜的,让人感奋的。

《古桥传奇》分物、人、事三部分,由50篇作品构成,形成了自己的结构特点与独特意义: 它是分门别类的古桥辞典,也是有代表性和被典型化了的,中国乡村社会的一幅文化文明图景,它故事背后的民族精神,更让读者坚定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下面,我简要摘录我看《古桥传奇》时的部分眉批,是阅读笔记,是点评,也是与作者读者的交流:

 《稻田务》: 引子的妙用

《稻田务》,是《古桥传奇》的引子,也可以说是这部书的序之一。它交待了书的来龙去脉,亦点明了其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寓意。

"百年后,作家写书的故事也被后人写进了村志里。" 结尾句跨越时空,余味悠长,显示了作家的超然幽默,更彰显了作家对古桥传奇背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强烈自信。

文章合时而著,笔墨当随时代。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古桥传奇》里有一兵的担当,更有洒脱。

 《古家桥》:《古桥传奇》的开端

《古家桥》,交待了古桥村的来源与历史,在《古桥传奇》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内涵外延,格调定位,结构语言,主题大纲,都与全书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

《古桥传奇》,由物、人、事三部分的50篇小小说构成,由明、清而至民国、新中国,时间跨度长,人物事件多,以中原古桥为载体写家乡故事,也是写中国故事,故结构宏大,使人想起孙方友的《陈州笔记》。因此,开卷50篇,自然可以看作是系列作品的第一部,和一眼深井的开端。

《小庙》: 挖一眼深井

小庙的变迁史,是古桥人的一部思想史,也是时代的一种投影与浓缩。

小庙里的悲欢离合,家国情怀,因缘聚会,兴衰更易,挖下去,是一眼深井,也通往大海。可以小小说,也可以长小说。

《益三堂》:  大院文学

《益三堂》,是以大院为标题的小说。老舍的《四世同堂》,电视连续剧《乔家大院》,都是大院文学作品。

益三堂,又称朱家大院、姚家大院、贾家大院,历经明、清、民国、新中国四个时代,其实亦四个时代变幻的一种缩影。一座大院,有历史的兴衰烟云,也如一盆水,可以映照出时代的日月风霜。

益三堂,在《古桥传奇》中是小小说集中的一篇,也可如《茶馆》从一部戏中单列出来,成为一部话剧或长篇。

《智字闸》: 人物为魂

对于小说来说,人物是承载一切的灵魂。《三国演义》,从《三国志》和民间传说中演义而来,《智字闸》,当然也可以从《胡挢乡志》和民间传说中演义而来。

较之学生整理的《论语》,孔子更重视他编撰的《春秋》。何也? 人物与故事中的道理比抽象的说教更能让人记住。这也是读小说的人比读史书的人更多的原因。

        《邮电所》:  纯情中的深情

这是篇散文化的小说,没有离奇的情节,悠然的叙述中,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小文与小云朦胧的爱情,在邮电所的两个时代中发酵和消散,淡淡的忧伤中,充满了对那个纯情的年代的深情的怀念。

《孟兰英》:  用细节丰盈人物

《孟兰英》是篇纪实小说。穿插其间的人物王承审,增加了《古桥传奇》的真实感,厚重感,历史感。

王承审这个人物,因多面性、多义性而立体丰富,有不事雕琢,信笔直录便妙处横生的磁场在。而孟兰英则不同,因清纯而略显单一,加些细节和心理上的刻画,人物会更饱满和丰盈一些。

  《王承审》:  春秋笔法

在整部《古桥传奇》中,王承审是独具特色的人物之一,也是独具特色的写法之一。

因为到了王承审这个人物,作家的主观色彩消失了。他不再赋予他什么,没有启承转合,没有翻三番,只是冷静客观的零度叙事。完全是史家的春秋笔法,褒贬不置一词而尽得风流。使人想起许行《立正》中的连长、都梁《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命运,更是中性的,人性的,非意识形态的。

这是作家于审美上的一种变化,更是思想上的一种成熟。

  《笔杆子》:  翻三番中的创新

笔记体语言如随笔,舒缓自在,读着也舒服。

一兵仰慕孙方友的翻三番写法,但《笔杆子》里的翻三番,却有创新,不是一个人物情节上递进式的翻三番,而是以人物为情节,用三个人物为递进的情节,完成从情节到立意的翻三番。这是技法的创新,更是思维的创新。

一番是王氏六世祖有祥,笔杆子枪杆子,文武双全,彰显的是智慧; 二番是十一世祖鸿谟,务实兴邦,彰显的是敬业报国的家国情怀; 三番是十二世祖梓材,忠心爱国,视金钱为粪土,彰显的是人格灵魂的高贵。三者合一,通过一个村庄里的家族,从一个侧面彰显了中华民族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集体性格。

事业,目标崇高才能成大业伟业。作品,立意高远才易为佳作大作。

  《老赵》:  翻六番

一番,全村都怕爆脾气的老赵; 二番,爆脾气的老赵怕生产队长老郭; 三番,老赵救五次人郭队长也不表扬; 四番,老赵还救过郭队长父子; 五番,赵郭生前为何不相往来; 六番,郭队长死后老赵死,小郭为何去祭奠老赵。

翻六番中,前三番,是直线的翻,递进的翻,惹人好奇,引人入胜; 后三番,是曲线的翻,多义的翻,抽丝剥茧,深不可测。前三番结束,是一篇小小说; 后三番展开写,是一部长小说。

小小说的细节(白描),长小说的结构(一生),是《老赵》的亮点,更是制高点。

   《马临溪》(《荣铭紫藉》):  小故事,大道理

做事即做人,商道即人道。马临溪的经商之道,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的一种彰显,也是爱人如己,爱人胜己的道德观的一种体现。

小故事,大道理。小篇幅,大容量。这是小小说的大道,也是长小说的大道。

    三、给一兵作品与产业事业的建议

1、作品

一生磨一剑。以古桥人物和故事为中心,以小说为主要载体,以《古桥传奇》为总标题,跨文体构筑和重塑一个独一无二的,融会古今中外,贯通传统现代,虚实相济,立体浑圆的小说的古桥,历史的古桥,文化的古桥,中国的古桥,世界的古桥。

大海从第一滴水开始,森林从第一棵树开始。用长篇小说之法结构小小说,让小小说大起来,使其有长小说的优势,又有长小说没有的优势。

2、产业

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民间融资,在百泉河稻田务历史文化公园中建设古桥博物馆。使该馆成为世界文化遗址京杭大运河永济渠段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举办古桥文化节,并使该馆成为古桥招商引资的亮点和运作支点。

3、事业

事业与作品产业融为一体。进一步强化《古桥传奇》的故事性与传奇性,小小说与微电影结合,长小说与电影电视连续剧结合,拍摄以大运河为背景,以中原文化中华文化为内涵,以古桥古今题材为核心的影视作品,进一步积极创造条件,与权威媒体合作,举办古桥小小说节和微电影节,打造古桥文化品牌,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古桥推向海内外,为乡村振兴助力,为民族复兴尽力,为古桥经济文化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公众号有酬征稿来稿说明(点击查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