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油鱼,吃完就会腹泻流油化身“喷射战士”,为啥会这样?
有一种深海鱼,肉质细腻滑嫩,丰富的口感和美妙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但是这种鱼让人吃过一次印象难忘的不仅仅是它们的味道,还有吃过后短时间内即可表现得的腹痛,这种腹痛伴随着括约肌的无力,如果在家还好解决,假如在室外遛弯或者坐车,那将是不堪回忆的痛苦经历,这种神奇的鱼就是油鱼。
令人尴尬的美食
这里所说的“油鱼”在市面上还有一些诸如水鳕鱼、龙鳕鱼这样显得“高大上”的名字,其实“油鱼”主要包含两种深海鱼,分别是属于鲈形目-蛇鲭科-异鳞蛇鲭属的异鳞蛇鲭和鲈形目-蛇鲭科-棘鳞蛇鲭属的棘鳞蛇鲭。
棘鳞蛇鲭生活在100-885米的深海海域,游泳能力强,属于性情凶猛的肉食性鱼类,具日夜垂直洄游习性,夜间上浮至较浅水区捕猎,体长约80-200厘米之间,最重纪录是63.5公斤,常见于各地的热带和温带海洋,包括我国台湾省南部、东部及东北部海域。
异鳞蛇鲭外形类似于棘鳞蛇鲭,生活的区域和体型也类似,但异鳞蛇鲭鳞片较大,尾柄中央有棱脊,侧线呈大曲纹状,鱼鳍亦略有分别。
从这两种鱼的体型和食性来看,它们的味道估计也差不到哪里去,入口即化的口感本来能让它们荣登刺身界追捧的“宠儿”,不过正如它们的俗名所描述的,这两种鱼有着令人尴尬的能力——“漏油”。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吃完油鱼之后的30分钟到几天内,食用这种鱼的人会在一段时间后感觉到腹痛,然后就不受控制地拉了一裤子的油,一般的现象是:感觉到自己不舒服→想拉肚子→突然就拉出了油→停不下来的一泻千里,这样的经历特别应了那句话:“拉肚子的时候,你不可以相信任何一个简简单单的屁”,迸涌出的油花会成为刻在灵魂深处的尴尬记忆。
吃完油鱼必定腹泻的秘密在哪里
一些人可能不太相信油鱼的这种立竿见影的效果,认为只是一些肠胃欠佳人的“弱鸡”表现,但是不服的人比比皆是,唯一的结果都是挑战失败,原来油鱼所含的油脂并不是一般动物油脂,它们所含的油脂是——蜡脂。
油鱼富含油脂,体内的油脂比重占到了14%-25%,其中90%以上的油脂都是这种蜡脂。
我们食物中常见的油脂在胆汁酸、脂酶的作用下被肠黏膜吸收,在肠黏膜上皮细胞内合成甘油三酯,人体自身也能合成一部分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供给与储存能源,还可固定和保护内脏。
油鱼身体中的蜡脂是由脂肪酸和醇类形成的脂,虽然感觉上都是滑滑腻腻的,但是蜡脂不能被人体分解吸收,所以在肠道接触到了蜡酯之后,就会想要加快蠕动尽快地将其排除,于是产生了腹泻,加上不被吸收的蜡脂润滑效果明显,于是就出现了不受控制的流油现象。蜡脂也不是用来食用的,在外国主要被提炼为工业用的润滑油,许多护肤品也含蜡脂。
所以即便是肠胃再好的人,也消化不了用于提炼工业润滑油的蜡脂。
为什么油鱼体内含有这种不能被消化的蜡脂呢
蜡脂不能被人体分解,油鱼同样也没有分解这种物质的能力,摄入这种物质也有油鱼的难处。
由于长期生活在深海中,异鳞蛇鲭和棘鳞蛇鲭的鱼漂因为巨大的水压而退化,绝大多数鱼类是需要通过鱼鳔来调整自己的浮潜的,退化后的鱼漂显然不能满足异鳞蛇鲭和棘鳞蛇鲭上浮到浅水区捕猎,所以它们选择了摄入蜡脂。
油鱼通过从自然界食物中富集蜡脂,依靠这种密度较低的脂类发挥鱼漂一样的浮力作用,油鱼本身的体型非常大,想要获得足够的浮力,它们不得不在体内富集如此多的蜡脂。
误食油鱼的消费者,都是黑心商人的受害者
基于油鱼的这种特性,一般人除了好奇之外是不会愿意尝试的,不过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像鳕鱼这种肉质细嫩营养丰富的鱼类收到了消费者的追捧。
由于鳕鱼的外观和肉感和油鱼很接近,于是不少黑心商人将油鱼打包成鳕鱼的样子,以低价鳕鱼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冷冻状态下的鳕鱼块和油鱼块一般人是难以分辨的,买错了回到家以后,就会出现上述中腹泻流油的症状。
好在油鱼体内所含的蜡脂并没有什么毒性,误食油鱼所产生的肠胃不适,恶心等症状随着蜡脂的排出体外,也很快就会痊愈。
最开始油鱼是出现在日料店中来冒充金枪鱼,被冠以“白色金枪鱼”来出售,所以日本也是世界上对油鱼管控最为严格的国家之一,坚决禁止油鱼的进出口和销售。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也曾将油鱼划分到有毒鱼类中禁止售卖,后来因为油鱼确实无毒被解禁了,但要求商家在销售时需要明确标注此为何物,注明它的“危害”,并且要给出合理的食用量建议。
我国对于油鱼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管制措施,在我国主要冒充成鳕鱼,所以在商场购买中要擦亮眼睛,不要被低价所诱惑,不然代价就是难以忘怀的“通肠排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