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笔记:今日水犹寒
今天看骆宾王的诗。
与卢照邻胸罗锦绣、身缠恶疾不同,骆宾王是笔也弄得、枪也耍得,七岁写诗,才名早著;雪山锦城,都曾浪游,可最终也是“有时无命”。他少年成名,人皆称神童,《咏鹅》到现在犹然在小学课本上,成年后,一篇《帝京篇》七言歌行,轰动长安。随后到李渊第十六子家作属吏,又到朝廷作官,又被贬到军队,在天山脚下当兵数年。再入蜀,参与平叛。之后,又到长安当官,却因为上书言事,得罪武则天,被关进监狱。狱中写《在狱咏蝉》。被救出后,授予临海县丞一职,弃官不做,游荡广陵。遇到徐敬业造反,他加入反对武则天的队伍,写了著名的《伐武曌檄》,让武则天读得悚然一惊,指责宰相没有留住骆宾王这个人才。造反失败,骆宾王结局成谜,《资治通鉴》说他与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说他“亡命不知所之”。人们更希望骆宾王没死,后人附会讲过这么一故事,宋之问被贬南方,到灵隐寺游览作诗,写不下去了,旁边一个老僧随口给续了两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这个老僧据说就是骆宾王。还有就是明代李汝珍小说《镜花缘》中,虚构了骆宾王逃亡海外,其子女打回唐朝,帮唐中宗复位的故事。
骆宾王和卢照邻一样,主要成就在七言歌行,但咱们今天看他一首小诗--
于易水送别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注释
燕丹,指战国时燕国太子丹,太子丹在秦国作人质时,受欺辱,回国后,又看到秦国逐渐灭亡六国,就派荆轲刺杀秦王嬴政。在易水河边送别,高渐离击筑,荆轲作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骆宾王这首诗写自个在易水边与人送别。
没,通殁,指死亡。
试翻译如下
当年荆轲在这个地方告别燕太子丹,怒气上冲,头发直立,振动帽子。昔日英雄已经长逝,(但他们凛凛的杀气)让今天的易水还是泛着寒气。
赏析
这首诗中所着重的就是骆宾王身上的那股子侠气。
诗歌用战国荆轲的故事,字字句句又将那故事中的杀气拉到现在。
此地别燕丹,“此地”二字将历史拉到眼前,这样“壮士发冲冠”就在脑海中眼前出现了,要离开的人、来送的人与过去的人似已融为一体。“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又从融于一体的古今中提炼出人的精神气,当年的“易水寒”在今天依旧是“寒”,凛凛生威。这个“寒”字,既是延续荆轲诗中的“寒”,也是对眼前环境的感受,更是传承那股杀气的载体。
附
传统划分唐诗发展的四阶段
初唐,从唐建立到唐睿宗景云年间,大约是公元618-711年,近一百年。
盛唐,从景云年间到唐代宗大历元年,大约是公元712-766年,主要是唐玄宗开元天宝的四十多年。
中唐,唐代宗大历元年到唐文宗大和九年,大约是公元766-835年,约七十年。
晚唐,唐文宗开成元年直到唐灭亡,大约公元836-907年,约七十多年。
这种划分虽然不太合理,尤其是年份界限不能截然划断,但其大体上可以说明唐诗发展的阶段性及其与时代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