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我们走散了

Jan.

13.2020

现如今,可以这样说,我生活里感知到的全部慌张,都来自于我朋友圈里一个学妹的文案。

其实我并不真正认识她,加她的微信是因为大四时的一场读书分享会。在那之后我毕业了,而她还在学校里过着我曾经深爱的校园生活。直到此刻,这个妹子选择了北漂,时不时在朋友圈里分享她独居的生活。每每看到那些清丽的文案和温暖又惬意的配图时,我便觉得自己和她很熟悉,甚至这些年来一直走得很近。

尽管,自从那次分享会结束后,我们再没有说过一句话,不过我却一直透过朋友圈关注着她的生活。有时候我觉得这个世界很小,像一掬清水,每片水中的落叶都能随时遇见相似的自己。而有的时候,我又觉得世界很大,像浩瀚的星空,每粒星辰都无法触及相邻的微光。

我和她就是这样,我眼看着她从我曾经的安逸里出走,那时候我已经习惯了和父母道别,而她还在为逃离家乡而兴奋不已。后来,我们更像是同一片树林里的两只麻雀,我总是目送她从我曾经的轨迹上飞跃,却期待着我们相似却完全不同的结局。

她的出现,一开始让我感到庆幸,因为终于在茫茫人海中发现了一个和自己相似的灵魂。她的书单和我的很像,重叠的都是我最挚爱的部分。她也喜欢一个人去看落叶,在深秋铺满了金色海浪的树林里,踩着清脆的林音漫步。她也怀揣着遥远的不切实际的梦想,渴望从此流浪,在银灰色的冬季阔别家乡的寒冷。然而,当时光的轨道渐渐将我们推至远方的时候,她偶尔出现在朋友圈里的文案,却成了我眼下慌张的来源。

和她不同的是,毕业后,我辗转几次便停留在了一方安逸的净土。这一切的发生带着很浓厚的深意却毫无真实感。这种突然停下来的脚步让我逐渐从一种独居的满足中剥离出来,由一个喜爱孤独的大人,变成了一个期盼热闹的孩子。我在这种变化中调节自己的心态,并在新的环境里寻觅生活该有的样子。然而,每当我沉浸于眼下的稳妥时,便会因为她的存在而突然觉得空虚且不甘。

说实话,我觉得我正在走向一条将自己逐渐挖空的路。这种感受和她正在经历的生活完全不同,我能清晰地感知到,她正像曾经满怀热情的我一样,在不断阅读中填充自己的内心,在不断与世界交手的过程里将自己的羽翼丰盈。然而现在的我,却是在消耗那些曾经积攒的柴火,于多雪的今夜一根根燃尽了,而后因为自己的空壳而换取单薄且简单的快乐。

这种感受,如果不是她走向了另一种人生轨迹,恐怕我永远也无法在这个安稳的生命线里获悉自己的遗失与变化。正因为她的分享与波及,我才时刻保持着对生命的质疑。

或许生活的样貌都是相似的,只是我们的心态在发生微妙的改变。

单看我现在的生活吧,如果换作是原来的我,或许也会在每日的繁琐与空隙间收获一些感悟与心得。然而眼下,我更希望的却是将这些复杂的关系看淡,将那些满怀心腹事的人看作单纯的旅客。我们短暂地同行一时,我更希望我们的认知停留在愚蠢的层面,彼此寡淡地犹如初次碰面那样,不再做深层的沟通,也不产生沉淀的思索。不再从每日的经历中提取新鲜的感受,反而将那些瞬息间游走的情感全部舍弃,只剩下一个傻笑的躯壳。

如今的快乐于我而言,似乎更像是上学时的坏小子嘲笑邻座的女生突然散开了辫子,我突然意识到,当快乐的来源变得简单的时候,我们的快乐会增多,但人生便也从此不再伟岸,不再精彩绝伦。或许,通过最原始的方式收获快乐和价值感,是最廉价且脆弱的。这些感受,是我看见了另一种生命状态里的自己才恍然懂得的。然而真正的慌张不是因为背离,而是因为不再澎湃的自己。

想起最近读到的一句话,还是很治愈的:

“尽自己的力量干就是了。只要看到这一点就行,每次都前进了一步,也许会倒退一点儿,可绝不会完全退回原处。这是有事实可以证明的。这么一想,就觉得很有意义了。就是说,从表面看好像白费力气,其实不会的。”

我想,我们都是丛林里的野花,有的花瓣上溢满了梦想,而有的花茎上却布满了荆棘。花瓣承载着我们遥远的未来,而荆棘意味着现实的痛感,这两者都紧紧相连,不可分割。

雨萌小站

I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