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你的自体客体

客体关系之父费尔贝恩认为,每个人的原始需求是寻找关系,这种需求比本能的满足更加迫切。人类一切问题追溯最终的根源都是关系的问题,而所有的关系都围绕着爱发生,所以缺爱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每个人从生命之初就需要找到一个客体来满足自己被看见,被慰藉,被共振,来满足自己的自恋。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个关系是与父母的关系,也就是父母是每个人的第一个客体,与第一个客体的关系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最大。也就是与父母的关系是母关系,母关系决定一切关系。一个人在成长中遇到的所有关系都会受到与父母关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和母亲的关系是一个人所有关系的源头。一个人和母亲的关系影响着他和世界的关系,一个人和母亲的处方式就是他和世界的相处方式,一个人的母亲就是他的命运,一个人的命运是由跟母亲的关系决定的。

一个人的现实的人际关系是他内在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内在客体关系形成于生命早期他与父母的相处模式。童年经历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自己的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也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获得了足够的爱和安全感,我们就会有充足的值得感,配得感,关系中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抓取,控制,期待和评判。但是如果我们在原生家庭没有获得足够的爱和安全感,缺少被看见,被慰藉,被共振,这会带给我们伤痕和匮乏感。

当原生家庭带给一个人伤痕和匮乏感,他会带着这些伤痕和匮乏感去经营和进入自己的关系。亲密关系对一个人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当一个人带着原生家庭的伤痕和匮乏感去经营和进入亲密关系。他找的这个伴侣其实是代替父母来完成他自己的自恋,也就是说他需要从伴侣这里找到被看见,被慰藉,被共振的感受来完成他自恋的满足,或者说他需要伴侣来滋养自己的自我价值。

心理学上把能带给自己被看见,被慰藉,被共振满足的人称为自体客体,大多人最重要的自体客体是父母和伴侣。当父母没满足自己的自恋,他会把伴侣当做自己的自体客体。人一辈子都需要自体客体的高质量的回应,这是一种比性本能还要根本的本能。就像客体关系之父费尔贝恩认为的每个人的原始需求是寻找关系,这种需求比本能的满足更加迫切。

困扰太多人的问题来了,也就是当一个人在原生家庭和婚姻中都没有得到自恋的满足时,即使有道德和法律的束缚,婚姻中的个体也无法抗拒外界环境中出现的优质自体客体,这或许就是婚外情的根源吧。当在夫妻亲密关系中得不到爱,尊重,理解和价值时,婚外情就会发生。所有纠缠的男女关系都是缺爱,想讨爱而已,外遇可能是为了获得肯定,证明自己有存在的价值吧。搞婚外情与其说是情欲,不如说是因为他们对生的渴求,他们害怕自己存在的毫无意义,毫无证据,于是想从另一个人的身上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来记录自己。虽然关系中有痛苦纠缠,但这可能是一个对爱缺失的人想要完成自我救赎的过程。性是一种链接,一种仪式,更是一把钥匙,没有爱的性只会使人挫败,有爱的性才会是一次很深的静心和疗愈。生命是一场盛大的庆典,性让我们身临其境。

还有一种情况,当父母和伴侣这两个生命中最重要的客体自体都不能满足自己的自恋时,人们会启动性欲化来补偿自己,心理学上称它为次发的性欲化补偿。他会频繁的自慰,性瘾和频繁的自慰或许是为了找到一种来自潜意识深处的存在感的需要。也就是说,当这种存在感不能在关系中获得,不能在精神上被愉悦,它就会自动退化成一种性欲化的需要,即通过最直接的身体刺激来填补这种源自灵魂深处的匮乏。这或许是性瘾的根源吧。每个人的成瘾行为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没被满足的坑洞,瘾的背后是一种渴望,性瘾也是。性的秘密成分是爱,性瘾是一种爱的缺失。当一个人从来没有体会过性与爱的灵肉合一,他才会把性当成瘾头,因为是内心的空洞太大了。

一段关系能走多远,或者说一段关系的质量高低取决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之一是否得到深切的满足,一是被看见,二是被慰藉,三是被共振。关系中被满足的越高,关系的稳定性越高。人都有一种完美的期望,期望被看见,被慰藉,被共振来满足自己的自恋,同时又深深遗憾于自己距离这种完美的遥远。

所有的关系围绕着的始终是自恋的命题,即使最崇高的爱情,即使是奉献一切也不过是为了完成这个任务——迂回的爱自己——自恋。当一个人自体越虚弱越需要寻找外界的那个客体。当一个人没有爱时他才会去寻爱,当一个人有爱,足够的爱自己时,别人会循着你爱自己的路径来爱你。在没有学会爱自己之前所有的相遇都是爱的功课。每个人都是本自具足的,只是成长中失去了自性,我们需要唤醒它,重新找回自己,完整自己。【稻生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