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虫剂怎能hold住乌梅丸?

中医书友会第2118期

I导读:《素问·本病论》“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黄元御认为这句话指的就是厥阴病。厥阴病难治,只因阴极阳生,既挟母气之寒,又孕子气之热。而乌梅丸热到姜附,寒到芩连,寒热相配,登峰造极,为厥阴病主方,才是名至实归。

厥阴寒热夹杂证和乌梅丸

作者/杨扶国

《伤寒论》里提出了厥阴病的提纲“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是厥阴病的提纲,没有处方。

厥阴病的主方到底是什么方呢?《伤寒论》条文里面不明确。厥阴病里面有很多方剂,有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乌梅丸等等,后世多半认为厥阴病的主方应该是乌梅丸,我赞成这个观点。在很多方剂书里面,把乌梅丸放在驱虫剂里面,这不一定恰当,虽然它有驱虫作用,但应该说驱虫作用不是乌梅丸的主要作用,乌梅丸的主要治疗对象是厥阴寒热夹杂证。

我们在临床上碰到很多寒热夹杂的病人,怎么分辨?我认为,在少阳是寒热往来,在厥阴是厥热胜复,不但是寒,而且是厥,手足冰冷,甚至人会昏厥,这是临床上我们应该注意的一点。厥阴病寒热夹杂,寒热往来,或者厥热胜复,这是常有的情况。

为什么会有这个情况呢?我想有这几方面原因:第一,少阳和厥阴相为表里,在少阳是寒热往来,在厥阴往往表现为厥热胜复,在表是少阳,在里是厥阴,在表是寒热往来,在里是厥热胜复。第二,厥阴是阴尽阳生之脏,阳气来复则热,阴气未尽则寒则厥。第三,足厥阴肝属木,木生于水,木本身能够生火,所以往往具有水火两脏的特性,故多表现为寒热夹杂。

《石室秘录》提出这样一句话:“肝为木脏,木生于水,其源从癸,火以木炽,其权挟丁,用热不得远寒,用寒不得废热,古方治肝之药,寒热配用,反佐杂施,职此故也。”就是说治疗肝病的时候,用热药的时候往往有寒药,用寒药的时候往往有热药。

为什么?因为它的水火两重的特性。从这三个方面来考虑,厥阴寒热夹杂症比较多,尤其是乌梅丸证。

所以很多医家都认为乌梅丸应该是厥阴病的主方,比如柯琴提出:“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之剂矣。”吴鞠通也指出:“乌梅丸寒热刚柔同用,为治厥阴、防少阳、护阳明之全剂。”厥阴病主要症状包括厥热往来,甚至出现昏厥,一日一发或数日一发,头晕目青,口渴而喜热饮,心中烦热而又怕冷,胃脘嘈杂但不欲食,或有呕吐,胃脘胁腹疼痛,甚则难以忍受,脉弦,舌苔或黄或白或腻。当然不可能一个病人都出现这些症状,出现其中几个,我们就可以考虑。

关于肝病的治法,《金匮要略》提出“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这三个方法。内经也提出了相应治法:“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乌梅丸里面有酸敛、辛散、甘缓这三个治法,它用附子干姜配黄连、黄柏,是大寒大热的药物放在一个方里面,具有理肝和胃,祛寒清热的作用,是寒热相配的登峰造极之作,用之得当,收效甚捷。

我们中医里面寒热相配的方子很多,如《金匮要略》中白虎汤加桂枝、桂枝芍药知母汤、附子大黄汤等等,都是寒药和热药相配用的。但我认为,登峰造极之作是乌梅丸,热到附子、干姜,寒到黄连、黄柏,确实是很不容易的。

以下举两个病案。

病案1:

患者章某,女,18岁,小时候开始每半个月左右发作一次上腹疼痛,发作的时候很剧烈,甚至发作到昏厥不省人事,一痛就昏厥了,同时有先怕冷、后发热的症状,口渴,气上冲胸,呕吐,但是从来没呕吐过蛔虫,四末清凉,眼白是青蓝色,脉弦而缓,舌苔白润,舌根部有薄黄苔,临诊的时候腹胀,腹部有压痛。

我给的诊断是厥阴寒热错杂。寒热错杂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一个是恶寒发热,先憎寒后发热;另一个是口渴,却四末清凉。从这些情况来看是厥阴寒热错杂,而且她主要表现为昏厥,痛的时候就昏厥。那么方用乌梅丸加白芍。药物组成:乌梅、当归、党参各10g,川椒5g,附片8g,杭白芍7g,干姜、黄连、黄柏各3g,桂枝5g,细辛2g。剂量都很轻。

2剂后,疼痛明显减轻,因为乡下来的,只带了6剂药回去。过了两个多月,她爸爸来了,他说效果很好,疼痛轻了,寒热、昏厥没有了,后来我在这个方的基础上面又开了一个方,让他带回去服用。这是个昏厥,胃痛剧烈,寒热夹杂的顽症。

病案2:

第二个患者45岁,起病两天,胸部及胃脘胀闷作痛,难以忍受,呻吟不止,胃脘板硬而拒按,口干而极喜热饮,甚怕冷,间或呕吐痰涎,小便色黄有灼热感,大便不畅,舌上满布滑腻黄苔,脉象弦数。

这个患者痛得很剧烈很厉害,口干,但是喜欢喝热的,喝滚烫的,但又舌苔黄腻,像似痰热结胸。他以前用什么方呢?第一次用小陷胸汤,但没有效。第二次用了大柴胡汤,《金匮要略》说:“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就是说心下满痛,拒按,按了痛得更厉害,这是实证,宜用大柴胡汤,但是这个病人用了也不见效。

后来考虑到口干,喜热饮,小便黄,灼热,但是又怕冷,于是考虑寒热夹杂,那么用方也是乌梅丸:乌梅、黄连、当归、党参各9g,附子、桂枝、白芍、黄柏各6g,干姜3g。一剂药疼痛大减,两剂之后疼痛大部分减轻,四五剂药后,这个病人胃痛就好了。说明寒热夹杂的乌梅丸证在临床上只要辨证正确,是有一定效果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