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学文研】拜谒张载故里,感悟关学思想
在眉县城东26公里处的横渠镇,有一处占地近20亩的古典院落,为喧闹的街衢平添了一份风雅和韵味,这座古典院落便是关学的创始人张载少年时读书求学,晚年隐居后,兴馆设教之地——张载祠。
进入张载祠院内,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5棵北宋留存下来的古柏,它们历经千载,却依然根深叶茂,它们是见证张载祠历史的“活化石”,见证了张载祠从“崇寿院”到“横渠书院”的历史变迁,见证了一代代士人学子为传承和发扬关学文化做出不遗余力的贡献。这些古柏中最为特殊的是“张载手植柏”,相传该树是张载年少读书时亲手种植的柏树,树高9.3米,该树的树干如两条盘旋的蛟龙,扭着向上生长,树的上梢宛若蛟龙的龙头俯视着大地,被国家林业局评定为“中华名树”。
第一展室“张载生平事迹展”,主要介绍张载的成长经历、从政生涯和笃志好学、精思力践的人生历程。
张载为什么定居横渠?他为什么会弃武从文?他与司马光、苏轼等人有着怎样的联系?他后来为什么辞官回乡?如果想解开这些谜题,欢迎大家来张载祠一探究竟。
张载思想文化展
第二展室“张载思想文化展”。该展室以张载关学思想发展为主线,介绍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精神内涵和历史影响。
主要讲述张载“四为”思想,“渐复三代”的政治思想,张载以“气本论”为核心的哲学思想和“民胞物与”“玉汝于成”的宇宙观和生态观。同时包含张载“蒙以养正”的教育思想,反对佛教轮回说、有鬼论和怪异迷信的科学精神和以《边议九条》为核心的军事思想。该展室在讲述关学思想内容的同时还为大家讲述关学的发展脉络,以及后世对其评价。
张载祠大殿为“关学文化传承展”,展室正中间的塑像展现了张载当年在崇寿院“秉烛夜读”潜心研究的形象。以张载像为中心向两侧分别展现了宋、元、明、清各个朝代对关学传承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关学代表。有北宋时期的苏昞、范育,元代的同恕,明代的王恕、冯从吾,清代的“关中三李”,清末的刘古愚、牛兆濂等24位关学代表。
展柜中的“学达性天”横匾为康熙皇帝亲自赐予张载的御匾,康熙皇帝认为张载的学识和他的人格已经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希望天下的人都可以学习他,效仿他。
张氏家风家训展
该展室为张氏家风家训展。该展室以张载“六有”“十诫”等思想为核心,以张氏家族的发展为脉络,让大家了解张氏家风作为“中国好家风”经久不衰,不断发展的原因。
长达100米的碑廊内存有北宋以来苏轼、王杰、于右任等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50余幛,康熙皇帝等历代名人牌匾30幅。
张载祠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青少年教育基地、陕西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宝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宝鸡市公务员特色实践培训教育基地、宝鸡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眉县勤廉教育基地、扶眉干部学院(横渠干部书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