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医脉学之路连载一
我是一个地道的民间中医,没有进入中医学高等学府学习过,是民间中医我的师傅带我走入中医的大门,同时我也是一个推崇脉诊的民间草医,而不是将脉象仅仅视为中医诊断方法之一,尤其不甘心于把脉诊视作摆设的现象。我同意四诊合参,希望每个人都有所擅长,使用起来要有感觉。这样四诊不免要有所侧重,我临诊偏于脉象的判断、临诊依据脉象给予处方、我致力于将脉象树立为一门绝学,使之成为临床上非常过硬的东西,从而发挥巨大的作用。
很多人嘲笑中医、认为三根指头脉诊是在装逼、是毫无意义的事情,诚然中医界不乏这样的新手总共没有摸了几个脉就想洞悉脉诊的奥妙、你把脉诊的门槛想的太低了,就如同骑自行车任何人都可以骑、但是在钢丝上骑自行车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没有大量的练习与老师指导是办不到的、中医脉诊也是一样,没有上万列的亲身体验、认为背过28脉理就想得出结论是痴人梦话。
中华脉学源远流长,有上千年的历史沉淀,无数的医家对于脉学有诸多的理论。关于脉象,我有一个比喻。我们从深井打水,无论使用什么方法,用什么器具,打上来的都是水,但用不同的诊脉方法,它所提取的脉象信息绝对不一样,甚至形成了不同的脉学流派(宗派)。就是因为他们针对脉象里大量的生命信息采用自己特定的鉴别方法判断疾病。所以脉诊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临床上往往采用数字提取方法。
没有指导盲目的去摸手腕,只能导致茫然,大海捞针难,在带徒的过程中我时常问我的弟子是否老感觉摸到的脉都一样、师傅是否在忽悠我,随着时间的推移临诊病人的增多、弟子终于感受到了左右手的脉不同、每个手的寸、关、尺也不同。
脉象中人体生命信息量太多了,是个宝库。脉象太丰富生动了,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没有任何一种描绘方式能代替手下的感觉。先去感受它,感受其千差万别,让心空掉,不留一丝成见,让指下的感觉在心中纤毫比具。时常告诫弟子把脉犹如品酒需要慢慢的回味!
文章后续待完!欢迎继续关注本会文章、本文章由作者李昌海先生授权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注明出处!
广东省民间传统中医药学研究会简介
本会是由从事民间传统中医药专家、大学教师、社会药房及工作者、科技工作者与热心支持中医药事业的个人和单位自愿组成,依法由民政部批准登记,服务于民间传统中医药学领域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
本会行政管理机关是:广东省民政厅
业务管理机关是:广东省中医药局
本会的宗旨是:团结广大中医药界同仁,研究和促进祖国传统中医药科技发展,为提高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服务。
本会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遵守社会道德风尚,维护国家根本利益。
本会贯彻党和政府有关发展中医药工作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中医药界的学术交流,总结知民间医药工作者的经验,研究发展祖国的传统医药学,促进中医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为人类医疗与保健事业作贡献。
本会住所设在佛山市南海区黄岐镇美嘉广场5楼5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