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古代高考中状元要过几关?与现在的高考状元有什么区别呢?

涨知识:古代高考中状元要过几关?与现在的高考状元有什么区别呢?

  古人说,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中金榜题名,最高的名次就是状元。在古代,如果有人能考取状元,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情。现在能和状元相比的,是高考的第一名,这两者究竟哪个知识水平更高一点呢?

  现在的高考是一年一考,而考状元则是三年一考,从时间上看,古代的难度要比现在的高考高很多。而且古代的竞争压力也更大,高考的第一名,一般都是只统计省内的学生,而古代的状元,则是全国考生中的第一名。

  明清时期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四级,即府县考、乡试、会试和殿试。

  一个学子寒窗苦读十数载,其中首先要经历的就是相较比较简单的县试、府试,通过之后会获得“童生”的名号。获得“童生”资格之后,才可以参加院试,通过院试的,才能成为秀才。

  乡试一般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秋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读书人中举后就有了做官的资格,所以被人们称作“老爷”。

  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京城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

  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高考的第一名后面还要进入大学重新开始学习,而古代的状元则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当官。翰林院可以很容易接近皇上,升迁的机会也更多,并且,很多宰相都是状元出身,可见古代的状元含金量是很高的。

  状元是科考的第一名,第二名和第三名分别是榜眼和探花。即使在科考中没有中状元,榜眼和探花也是非常厉害的,都能直接做官,并且具有发展潜力。和现在相比,约等于重点大学毕业的毕业生。

  当今社会的大学生非常多,就业压力也很大。而在古代,哪怕是举人,身份地位也会很高,可以与当地的官员平起平坐,如果中了举人,几乎就可以保证下半辈子衣食无忧了,不仅受人尊敬,还有可能会被选为做一名地方官。

  首位状元—孙伏伽。孙伏伽是唐高祖武德五年的状元。虽然隋朝就有了科举,但有名可考的首位状元却是唐代的孙伏伽。

  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代,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据考证,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举状元孙伏伽(山东德州人)开始,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 甲辰科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止,历代科考的榜数为745榜,共产生了592名状元,如果加上其他短命政权选考的状元以及各代的武状元,中国历史上总计可考的文武状元总共为777人。

  甚至有皇帝当庭点中状元之后,还会立即赐婚公主,从一届普通士子成为天子门生更成为皇亲国戚,给家族带来的荣耀是可以想象的。正所谓“寒窗独耐三千日,浴火凤凰终至尊。”

  所以才有了唐代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里的“长安花”就是指长安达官贵人家的千金。状元及第真的很爽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