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盏村, 我来了

倒盏村, 我来了

--参观游览倒盏民俗文化村纪实

“到盏民俗文化村”位于洛阳市伊滨区万安山的南部,其主要项目是寻根问祖、手工作坊展示、非文化遗产保护和玻璃栈桥,滑冰项目以及农业生态园采摘等。2017年开业以来,每逢节假日就会人头攒动,据说2018年国庆节日接待游客量超过10万人。这里蓝天白云,绿树掩映,一排排蓝色瓦房竖立在一条山沟里,别有一番风味。

一、“倒盏村”村名的由来历

“倒盏村”的曾经的村名是“安乐寨”“王枣村”“道湛村”等。关于被称为“倒盏村”流传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安乐寨”已成为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一个大集镇。镇上有家酒店,饭菜酒食等货真价实,店风良好,童叟无欺,来往客商都愿在这里歇息用餐,因此生意相当红火。

有一年,乾隆皇帝见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就仿照以前帝王的例制,到中岳嵩山封禅祭天。河南府知府得知后,急忙通令所属州府衙门等候驾。当时河南府的府治在洛阳,下辖包括嵩山所在地登封在内的等十多个。

乾隆到嵩山封禅祭天后,传旨到洛阳龙门微服私访。河南知府伴着御驾向洛阳进发。当车驾人马路过“安乐寨”时已经过了饭点,但是“安乐寨”这家酒店门楣上挂的招牌却被乾隆皇帝收入眼底。

这家酒店招牌是“醉龙眠虎”。乾隆想:“醉龙眠虎”是前人来形容杜康美酒的,但是杜康美酒已经失传多年,难道这个不起眼的小店也有佳酿吗?再说天子如龙,大将如虎,既然这家小店敢打这块牌子,我何不在此歇驾,来个“醉龙眠虎”呢?想到这里,乾隆便传旨在“安乐寨”歇驾并指定用膳在“醉龙眠虎”店。

河南知府连忙指派随从的洛阳知县到那家酒店安排用膳事宜。当问及有何好酒好菜时,店掌柜说不但所有的菜而且连酒都已全部卖完,现在店内既没有菜也没有酒。正当洛阳知县为此发愁的时候,乾隆已被太监搀扶着驾临这家酒店。去买酒买菜已经来不及了,此时店主灵机一动,想到距这里不远的山中有一条沟,这条沟里有个泉眼,人们都说这泉水中含有酒精,而且自己的地里种的有菜,养的有鸡鸭鱼。于是他便一面打发伙计去菜地挖菜,一面派伙计去取泉水充“酒”。店主想:不为他们提供饭菜酒水是死,弄点假酒水客人知道了也是死,反正都是犯了欺君之罪,自己豁上去了。

不大一会儿,一桌丰盛酒宴摆了上来,除了鸡鸭鱼肉之外,店主还用当地所产的蔬菜,做出了辣白菜、糖醋萝卜丝、拔丝红薯、清蒸南瓜等,最后还上了一大盆洛阳有名小吃的“浆面条”。

在宫中,乾隆按常规是只饮酒九杯,这是取天长地久之意。据说乾隆能活八十八岁,成为清朝帝王中的寿星,就是因为有他自己生活的秘诀,其中“饮而不醉”“色而不乱”“食而不暴”是他为自己定的清规戒律。因此不论是欢宴群臣,还是陪伴后妃,乾隆从来没有喝醉过。可是今天,乾隆连喝几杯之后,觉得这酒清醇甘美,余香绕口,就一连干了十二杯。总管太监伏胜,怕皇上酒醉失态,便悄悄把乾隆的酒杯倒扣在饭桌上。当河南知府来敬酒时,乾隆拿起酒杯就喝,却发现酒杯倒扣了,就随口说了一声:“怎么是倒盏!”经群臣劝说,乾隆便假装生气,应允说今天不再饮酒。接着,乾隆传唤店家询问美酒的产地品牌。店主不敢隐瞒,先叩请乾隆恕罪,随后便把到“酒流沟”取泉水代酒的前前后后向乾隆如实禀报。

乾隆听后不但没有怪罪店家,反而高兴地说:“洛阳真是风水宝地,一股酒流沟的泉水竟如此醉人!店家可速去再装一坛供朕回京时饮用。”在等待店主取水封坛时,皇上回味着酒流沟里泉水的好处,不禁脱口赞道:“酒流沟里山泉水,胜过琼浆与玉液。”

乾隆帝在“安乐寨”饮酒不停,直到“倒盏”的故事以后被广为传扬,“安乐寨”的乡亲父老也都倍感荣耀。大家于是经过商议,把村名改为了“倒盏”,意思是“倒了杯盏”。后来,“倒盏”人们觉得这两字听着不雅随后又根据“倒盏”的谐音将村名改为听起来比较文雅的“道湛”,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上述的传说,喜好研究历史文化的伊滨区诸葛镇司马街的许庆西老师给我提供了他收集到的证据。一是在伊滨区诸葛镇“道湛村”东南的圣水沟南端有个“玉仙洞”,洞中有两通清代碑刻,这两通碑均为重修玉仙洞功德碑。其中乾隆五十六年的《碑》云:“倒盏东南圣水沟,旧有玉仙洞…”;嘉庆十六年《碑》云:“道湛东南圣水沟,旧有玉仙洞…”徐老师十多年前看到这两通碑时,还抄录了碑文,他认为它们不但在地名探源中有很大的作用,而且能证明乾隆游龙门时确实经过了该村。

二是证明“倒盏村”来历的资料。据村史记载,“道湛村”原名“王枣村”(在诸葛镇南的山坡上),后迁居山下,更名“王家屯”。相传乾隆帝巡幸嵩岳,路过王家屯,耆老乡绅以美酒相迎,乾隆把酒满饮,“倒盏”叫绝:“朕饮遍四海玉液琼浆,唯有此酒上口!何地水竟能使朕倒盏?”耆老答:“山野沟水!”乾隆随口说道:“真乃酒流沟也!”“王家屯”的老百姓为纪念此次盛事给村子带来的殊荣,便改村名为“倒盏”,取水作酒的 那条沟命名“酒流沟”。

二、“倒盏民俗文化村”的主要景点

“倒盏民俗文化村”的大门是三通门,正门两边的对联是“山因九老立家增祥瑞,酒得御赐美名香千里”,两侧的偏门上分别书写“尚礼”“崇德”,正门背面的对联是“到盏千年仍见炊烟、河洛万里到此歇脚”,两侧的偏门上分别书写“祯祥”“敦厚”。沿正门的两侧修建了几处仿古青砖灰瓦房,个个挂着红灯笼,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正对大门的是书写着一个大大的“家”字山墙。

从指示图标上看,“倒盏民俗文化村”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奥斯陆冰雪欢乐园;二是民俗文化村;三是农业生态观光园;四是一些供儿童游玩的娱乐设施。

由于我只对民俗文化村感兴趣,便沿着“耆英路”,经过一仿古门楼,走到坡底,民俗文化村便映入眼帘。

在民俗村的广场上建有一处擂台,站在上面,顿时有一种武打小说里,各路武林好汉争夺天下第一的霸气感。广场的前面有一辆古色古香的箱车,箱车旁边竖了一根旗杆,一面三角旗迎风飘扬,旗上写着“倒盏村”三个字。有的游客到这里还驾着厢车留张靓影。

民俗文化村的墙上贴有中国的传统年画和壁画,很是生动,同时还装饰有红辣椒、玉米、农民劳作时的特有工具,这些都是淳朴勤劳农家生活的象征。村内大多为一排一排的商铺,青砖木门、青石板道路、高挑的红灯笼,很有韵味。另外墙上画满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壁画,有儿时乡村生活的场景,有毛泽东时代的革命语录,有上山下乡知青一代的共同经历,有阿庆嫂的茶馆,过去与现代交融,让人耳目一新。

民俗村的尽头是一处霸气巍峨的城楼,起名“安乐寨”。城楼上有亭廊,挂着大红灯笼,很是气派。高大的寨墙开了三座城门,城门的对联是“顺时乐逆时乐常常乐只需知足,自身安家庭安事业安全赖心宽”,两边的门头上写着“聚瑞”“凝祥”。

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景区全貌,在苍翠欲滴的树木掩映下,特色民居如点点繁星散落其中,宁静悠然。

城门的另一侧写的是“九老桥”,对联是“红叶无言任林间云来云走,青山不语看世外花开花落”,两边的大门上写着“恩泽千秋”“泰康恒建”。过了城楼,仍然是一些修缮后的古民居,还有一处“茶社”,一处山门。

从整体来看,该村是在整修历史古老的明清民居的基础上,配套建设了多条特色小吃街,有洛阳水席街、回民院、清真寺、汤街、传统作坊街等。

三、“倒盏”民俗文化村里历史人物

一是司马光。通往民俗古村的路命名为“耆英路”,而且在路边还竖了一块介绍“司马光轶事”牌子,在旁边的山崖上趁着山势刻有“洛阳耆英会”的人物雕像。我想这是设计者想借富弼与文彦博、司马光等13人组成“洛阳耆英会”历史故事来增添民俗文化村的文化底蕴。介绍中还说“他们来到倒盏村,置酒赋诗,相互取乐。司马光等人眉发雪白,仪表神态端庄,气质高雅。每次聚集宴会时,洛阳老百姓都前往观看。”我不清楚有没有出处。

但是,经查阅史料,我可以明确的说,司马光和“倒盏村”没有多大关系。我们知道,司马光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怎么会越过南宋、元朝、明朝,600多年后,带着“洛阳耆英会”的人到清代的“倒盏”去置酒赋诗呢?

不过,既然民俗村的建设管理者这样去打造,我想还是想借司马光在国内外的名气,利用名人效应为民俗村增辉,增强民俗村的吸引力、影响力,其敢想、敢干的精神值得学习。

另外,在“安乐寨”的旁边,还修建了一处景点“司马涧”,有“司马光砸缸”的铜塑,上边有司马光在著《资治通鉴》的铜像。

在“涧”的左边,刻有“吾著文之余,慕此地美景,长与此闲歇,以解劳顿”,高处有司马光伏案疾书的雕像。可能是由于书写家的水平太高,“文”“慕”二个字是我猜的。司马光的这段话我没有找到出处,也不便评论。

二是王邦祚将军的墓地。王邦祚是道湛村人,明万历年间的武举人,后封武威将军,做过山海关提督。据说少年时,王邦祚赴京赶考,因一路劳顿,赶到京城时竟然误了考期。他郁闷地徘徊在京城大街,遇到外国大力士正在摆擂台。擂台上的力士身壮如牛,打败了上台打擂的几个中国人,还在台上疯狂叫嚣。

血气方刚的王邦祚实在看不过去了。他在家自幼研习猴拳,身形敏捷,长于拳术,且兵器也玩得转。王邦祚纵身跃到了擂台之上,使出浑身解数与大力士展开了搏击。他发现,力士虽然体形健硕却不够灵活,猴拳对付他正合适!不到半个时辰,大力士累得气喘吁吁。王邦祚占尽上风,把大力士打得鼻青脸肿。

擂台下的欢呼声响成了一片,围观人群把王邦祚高高地抛向空中。发生在天子脚下的这一幕很快传进朝廷。朝廷因此专门为王邦祚一人张榜,封独榜武举人。

明神宗朱翊钧万历年间,河南某寺内住持训练僧兵数百,称霸一方。朝廷派王邦祚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率兵进剿。王邦祚一战擒杀住持,除掉恶僧。王邦祚因此被调升武威将军、山海关提督,并被赏以百里林地。

这位从道湛村走出的山海关提督,是道湛村百姓心中的骄傲。后来,栾川县庙子街等处也曾修建“三官庙”等以纪念王邦祚,但这些建筑都在民国初年被拆毁,连王邦祚的墓地后来也被铲平。

三是关于王家。据当地人讲:道湛村人多属“九老”后裔。600多年前,道湛村一带基本还是荒芜之地。当时,一批人马迁徙而来,在此处的南坡沟内开荒耕地,挖窑居住。据说,明洪武年初,一位王氏祖母带了九个儿子从山西辗转千里,渡过黄河来到这里,这就是有名的“九老下河南”。“九老”到洛阳后,先居住在龙门西山的一道沟。

在这道沟的北面,有一座寺庙叫皇觉寺。皇觉寺里有个小和尚很是调皮捣蛋,他不止一次跑到附近的王家祖坟上小便,对小和尚对王家祖上如此大不敬,王家人怒不可遏。他们多次制止无果后就找到寺庙理论,一来二去纠纷升级,最后终于导致了流血冲突,一场群殴之后,小和尚毙命。

出了人命,官府为了平息事态,要对王家进行抄家。王沟人听说以后,在“九老”的带领下,各自携家眷亲友连夜外逃。今天的道湛村,就是“九老”中的“老二”王敬率家眷所迁之处。当年“九老”出逃主要分布的地点是:长居陈李寨,次居道湛,三留槐树街,四居王屯,五居徐屯,六居下湾,七居前王,八居上高村,九居诸葛。至今数百年过去,现王氏族人已不下数万。在王氏的家谱里记录有道湛村的历史,但对那场流血冲突事件家谱中只说“因时势所迫”迁移。

王家人在这住下之时,因沟内长满了枣树,因此当时称“王枣村”。后来世代繁衍,人口增多,又取名王家屯。清乾隆年间,改村名为“倒盏”,现在的村名为“道湛”。

四、几点建议

(一)在宣传司马光与“倒盏民俗文化村”的渊源上要进一步挖掘

一是引用司马光的资料需要严谨。如写的司马光题记“吾著文之余,慕此地美景,长与此闲歇,以解劳顿”,这段话我觉得是虚假杜撰的,雕刻也粗制滥造,有的文字辨别不清。

二是在司马光文化宣传上,要突出“独乐园”,突出《资治通鉴》,这样可与司马村遥相呼应,相得益彰。

三是进一步挖掘司马光个人当年可能到过这里的资料。因为司马光对万安山情有独钟,这是事实。据史料记载:司马光住进“独乐园”后便赋诗一首:“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倾”,诗中“南山”指的就是万安山。司马光常常携朋友登山游览。2005年4月人们在万安山下白龙潭附近发现司马光石刻遗迹,经文物部门勘察鉴定,此遗迹系司马光与好友王尚恭、闵交如游万安山所留,时间为元丰元年(1078年)。而“倒盏民俗文化村”正是建在万安山下。现在开发的沟原来叫“奶奶池沟”,这里供奉有“送子奶奶”等,因此可以从这一方面挖掘司马光与该沟的关系。

(二)进一步挖掘原居民王家与“倒盏村”的渊源

倒盏民俗文化村”是沿着“奶奶池沟”顺西向东开发而成,要深入挖掘该条沟中原有的历史文化,如送子奶奶庙(玉仙洞)、将军墓、以及司马光的有关史料,增添该民俗文化村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游客有看头、有说头。炎热的夏季还可在此居住,赏景观水,流连忘返。

 (三)正确宣传磨扇的农耕文化

在通往民俗村的路上,把很多的磨扇、碾以不同的形式砌在墙上,我认为这是一个错误的作法。

磨、碾是古代人们加工粮食和谷物的一大发明,是一种劳动工具,磨是由磨盘,磨扇及支撑物共同组成的一种面粉加工工具,在旧的、不发达的社会是用来磨面的,不是用来砌墙的材料,或者装饰。把磨扇砌在墙上,很有可能给没有见过磨的人以及后来人传递了一种错误的信息,磨是一种建筑装饰材料,而把它本来的作用忽视,长时间就有可能让后人不知道磨为何物?有何用?

最好的办法是建一个完整的磨房、碾房,用它来加工面粉和谷物,让后来人了解他的用法和他的真正的功能,让游客参与其中,增强古村的乐趣性、互动性和参与性。

(写作时参考或引用了网络上的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0)

相关推荐

  • 捋一捋八王之乱||~57~矫诏伐齐(三)

    公元303年1月26日,河间王司马颙在李含的怂恿下向齐王发难,他上表皇帝,罗列了齐王司马冏的八大罪状,说司马冏早在许昌时就心中无君,僭越礼仪.伐赵成功后,司马伦及同党已被诛杀,司马冏还率领数十万部队进 ...

  • 宁武王化沟村

    去悬空村的路上,两边山势俊秀,可惜在行进中,手机很难拍出效果. 到了,不忙上去,远远的先留个影. 绝壁上的"悬空村"就在林海中,垂直高度大约百米多. 从山脚下往上看.这里海拔240 ...

  • 瀍龙入洛

    瀍龙入洛 谷水,原写作穀水,又名涧水.古时候,谷水水势很大,在洛阳西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湖泊,这个湖泊一是有涧水注入,二是有新安县东南部山中的乱流注入,这个巨大的湖泊当时名为慈涧.为了疏导分流慈涧的水量 ...

  • 洛阳的人造景区【倒盏村】为何如此火爆?哥们一针见血给你分析!

    洛阳的人造景区【倒盏村】为何如此火爆?哥们一针见血给你分析!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四川省—-— 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木格倒苗族村

    新年正月的一天,四川电视台记者在叙永电视台记者和分水镇有关领导的陪同下,深入到叙永县分水镇木格倒苗族村采访,了解木格倒苗寨的民俗风情和苗寨过苗年的风俗民情,以及木格倒苗族村人的生活习惯.. 来到木格倒 ...

  • 红色旗帜永不倒 革命精神薪火传|革命|饶龙光|大埔县|太宁村|南昌起义|饶炳寰

    一个手枪套.一根拳棍.一掌马灯.一个布罗壳--走进大埔县茶阳镇太宁村义训堂内的展馆,从革命时期保存下来的老物件中,仍然可以窥见当年发生的红色历史. 拂去岁月浮尘,太宁村饶龙光等饶氏后裔从义训堂出发,为 ...

  • 叙永木格倒(木格岛)苗族村游记

    木格倒(又名木格岛)苗寨位于泸州市叙永县分水镇木格倒村(又名木格岛),是一个保存完好的川南特有的苗家村落,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木格倒村(又名木格岛)千年桢楠 木格倒村(又名木格 ...

  • 这事受理了|樊野村垃圾倒在大路上

    这事由忻府区人民政府受理了 有拍友反映: 樊野村大队的垃圾车,每天从村中央拉着垃圾,去垃圾场倒垃圾,但是路程远,倒垃圾人员为了省事方便,把垃圾倒在大路上,大夏天臭气熏天,倒在大路上垃圾囤的车辆难以通行 ...

  • 这事解决了|原平市后沙城村梁场倒杂问题

    这事由原平市人民政府解决了 有拍友反映: 原平市西镇乡后沙城村,我是后沙城村的村民,梁场倒杂污染环境种植物,我们玉米受污染,要求赔偿. 原平市人民政府回复: 感谢您对随手拍的关注,关于您反映的问题,经 ...

  • 【闵天良】​专给村盖子倒楞

    文/良子 专给村盖子倒楞 (方言趣链) 王源村的倔刚是个眼里不容沙子的人,因村干部不作为大前天得罪了他,这个贫困户被惹急了,在家气呼呼的说:货娄子,我今个就是给你倒楞来的,专打你的两头糙,单挑你这流脓 ...

  • 这座以“柿”闻名的徽州古村,红了数百年,迷倒了无数摄影师

    注:本文转载自网络,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金秋时节赏秋叶,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最美的享受.世界上有很多赏秋叶的绝美之地. 比如有人认为秋天最美的时候 ...

  • 深圳城中村拆迁:40万成本狂赚5000万!一片旧楼倒下去,一群富翁站起来

    来源:财经无忌 9月24日,深圳市南山区沙河街道一个城中村上了热搜. 究其原因,拆迁一夜暴富的神话又将降临,尽管媒体炒作的将诞生1878个亿万富翁的消息不太准确,但惊人的财富是显而易见的. 01 旧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