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红楼 | 贾环输钱耍赖,宝钗为何反骂莺儿?
读红楼,总会有些意外的发现,作者看似闲闲的一笔,却有深意蕴含其中,比如第二十回,宝玉和贾环兄弟前后脚到薛姨妈处闲聊,便引出一些事来。
先是“宝钗、香菱、莺儿三个赶围棋作耍”,这一句话读来即令人感动,在等级森严的社会,这种主子、奴仆玩在一起的场面颇为少见。宝钗、香菱、莺儿,三个人分属三个等级,却能玩在一起,可见薛家的等级制度没有贾府严格,下人们活得更轻松无压。
这一点,接下来有所强调。
贾环来了,看见她们在赶围棋,也要加入进来。作者在这里又有一处闲笔:“宝钗素习看他亦如宝玉,并没他意。”
这句话当作何解?在整个贾府,可没有人这样看贾环。宝玉为嫡,贾环为庶,本就有别,再加上宝玉是众星捧月,是贾母心尖上的宝贝,贾环则像个过街老鼠,活在阴暗的角落里。可在宝钗看来,两个都是她的表弟,既无嫡庶无别,又无高下之分,一视同仁。
这种观念,不仅宝钗自己有,还传达给了她的贴身丫鬟莺儿,却因此生出事来。
宝钗等人赶围棋本是作耍,贾环却看重输赢,在“接连输了几盘”后,耍起赖来。
后来接连输了几盘,便有些着急.赶着这盘正该自己掷骰子,若掷个七点便赢, 若掷个六点,下该莺儿掷三点就赢了.因拿起骰子来,狠命一掷,一个作定了五, 那一个乱转.莺儿拍着手只叫"幺",贾环便瞪着眼,"六——七——八"混叫.那骰子偏生转出幺来. 贾环急了,伸手便抓起骰子来,然后就拿钱,说是个六点.莺儿便说:“分明是个幺!"
这段描写,不但写出了贾环的得失心,还写出了莺儿孩童般的活泼天真。身为奴仆,她全然忘了身份,像一个单纯的孩子一样沉浸于玩乐之中。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时刻记住自己的身份,那么与比自己身份高的人在一起时,总会保持一种谨慎与小心翼翼,至少不敢完全放飞自我。这是一种长期教育的结果,害怕权威。
可见,莺儿没有这种怕,她在薛家也没有受过要害怕主子的教育。
这种心性,其实是会吃亏的,比如遇到了贾环这样较真的主子。眼看矛盾一触即发,宝钗不能放任了。
宝钗见贾环急了,便瞅莺儿说道:“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 还不放下钱来呢!"莺儿满心委屈,见宝钗说,不敢则声,只得放下钱来,口内嘟囔说:“一个作爷的,还赖我们这几个钱,连我也不放在眼里.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下剩的钱,还是几个小丫头子们一抢,他一笑就罢了。”宝钗不等说完, 连忙断喝
这段话,经常被解读为宝钗对莺儿不好,并拿来和黛玉对紫鹃比。只能说,有此理解,实在是格局有点小,不懂得从大局上看问题。
宝钗虽然看待贾环和宝玉一样,但她非常清楚贾环的处境和他的心性。她不会做逢高踩低的事,反而保护贾环。这是其一。
其二,在自己家里和家人相处时,可以不那么拘谨,对下人也是如此。但与外人相处,就需要遵守儒家礼节,讲求上下有序了。
所以,莺儿与贾环产生矛盾,她当然要帮贾环骂莺儿。自己人,可以事后再教育,这和父母解决孩子间的矛盾一样:自家孩子与别人的孩子产生矛盾,不是先论是非,也不是帮自家孩子,而是以骂自己孩子的方式中止纠纷,让事态不再发展。把孩子领回家,再问清前因后果,再对孩子的表现该鼓励的鼓励,该批评的批评。
宝钗的做法,就是个榜样:“越大越没规矩,难道爷们还赖你?”像不像父母骂孩子?这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提醒莺儿注意规矩,二是呵护了贾环的自尊心。
莺儿觉得委屈,因为在她心里,并没有关于主子和奴仆的区别,这是薛家的家庭文化,人人平等。现在突然要他让着贾环,心里自然转不过弯来,所以虽然放下了钱,嘴里还是继续嘟囔。
相信当过父母或老师的人,都会有这种体验,孩子表面上让步了,但心里不服,就会用嘟囔的方式来发泄。
作者的取名向来是有讲究的,莺儿之名,体现了这是个口无遮拦的小女孩。所以,她的嘟囔就会口不择言了:“前儿我和宝二爷顽,他输了那些,也没着急。”
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啊,贾环最不愿意被人拿宝玉比,这是他心底的一根刺,就像宝钗是黛玉心底的一根刺,越提越生气。
所以,这句话捅了马蜂窝,把贾环气哭了。
好巧不巧,正好这时候宝玉来了。
贾环非常不愿意的就是和宝玉站在一起,众人的打压早就让他有了深深的自卑,而且宝玉还是兄长,按照规矩,他得对宝玉毕恭毕敬,宝玉要训他,他也只能听着。
所以,宝钗担心宝玉会训贾环,加重贾环的心理负担,于是“连忙替贾环掩饰”。
从整个情节来看,作者想要表现的有两个方面:一是贾环的自卑脆弱,二是宝钗的平等呵护。
贾环的自卑脆弱,引发了后文的“王熙凤正言弹妒意”,宝钗待人平等的思想,却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无论是对莺儿还是对贾环这样的弱势人群,她都极力呵护,不区别看待。
莺儿应该是书中活得最自在的丫头了,不被规矩压制,可以随性而为。作者通过这个事件中莺儿的表现,初步显露了宝钗“全大体”之心。
什么是“全大体”?有如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宝钗的理想,就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每一个人都尽可能活得更好。
这便是“山中高士”的品性,作者在第五回的判词里,对主要人物先有了一个定评,然后通过情节展开,让读者去发现这些人物的表现。宝钗的定评有两个:“停机德”和“山中高士”。在循循善诱方面,是“停机德”,在全大体平等待人方面,是“山中高士”。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丫头莺儿的存在,表明了在宝钗的职权范围内,人们能像娇莺般自在而啼。
所以,宝钗希望能借助好风之力上青云,如果拥有更多的职权,她就能让更多人像莺儿一样自在而啼了。
读经典
寻书中清幽之境,遇古今善读之人